有媒体反映你单位的工作存在问题,你如何处理?”坐在右手边的女考官问道,估计这位考官就是宣传部的了。
这道题难度有点高,已经不是公务员级别的试题,起码是县一级领导干部的考题。韩卫国思考了两分钟回答道: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展开调查,调查事实的真相。对于“调查结果”,总的来说有三种可能性,我们将从这三种可能性中分别分析我们的“具体做法”:
(1)单位的工作确实存在问题。如果是这种情况,处理的方式就是:一、要感谢媒体和公众对单位的关注和帮助,使得单位能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二、要认真检讨自身工作的不足,提出整改方案和意见。三、要把调查的事实、整改方案和意见提交领导审阅。四、经过领导同意或批示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五、将整改后的结果向媒体和大众公布,并接受舆论的监督。
(2)单位的工作不存在问题,是媒体及外界对单位的工作存在误解。其解决的方法那就是“消除误解”。“消除误解”的最好方法,不是“正面地”去“解释”,而可以从“侧面”着手,从“增强了解”来着手。
(3)媒体的“恶意炒作”。对于这个点,我们可以保持这样一个态度和定论: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新闻报道也不可能绝对“真实”,从业人员也必定会存在“良莠不齐”的可能性,但我们认为总体而言,这种现象是“极少数”的。另外,从整体来说,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且这个点非常敏感,在展开回答时如果把握不装分寸”,有可能给考官一个“不好的印象”。所以一定要谈到这个点,方能体现思维的“全面性”,但要慎重地谈这个点,要在“认为其是极少数现象”的大前提下来谈,毕竟这个点虽然存在,但它是一个“负面性质”的点,谈得不好就容易“不中庸”。
看着韩卫国回答得非常好,女考官接着问:领导安排你和某个同事完成一项任务,由于同事的配合不够导致任务完成情况不好,但同事跑到了领导面前说是你的问题,领导在会议上严厉批评了你,你对此怎么想,怎么做?
韩卫国再次沉思起来,这次的思考时间明显比上次长得多,思考好之后回答道:
第一,工作任务没有完成好,也有自己的问题,领导在会议上严厉地批评自己,是正确的,自己不能因为领导没有批评这位同事就感到委屈或者情绪低落而影响工作;应该在会后的适当时机诚恳地向领导承认错误,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建议,并向领导表示会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先把工作做好;
第二,尽管这位同事配合不够,而导致任务完成情况不好,但自己不应该责怪他或者心怀怨恨之情,应该仍然向以往那样,在人格上尊重他,在工作上帮助他;当务之急是向他真诚沟通,表示任务的完成需要两个人通力合作;询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与自己配合不力,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则应该主动改进错误;如果是这位同事的原因,则应该以适当方式询问是何具体原因,表示自己可以帮助他解决困难,以求得两人合作任务的完成;
第三,如果这位同事主观故意与自己不合作而导致工作任务无法完成,则应该向领导汇报情况,请领导和组织帮助他改正错误;
第四,在任务完成后,要以此事为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包括与他人沟通合作配合的能力等,以求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韩卫国这两个问题回答的非常完美,不仅三位考官鼓起掌,就连坐在一边的市委书记也鼓起了掌。得到市委书记的认可是韩卫国乐意见到的,看来自己在刘延安的脑袋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了。
按惯例因时间关系一般是每个考官各问一个问题,而因宣传部多问了一个问题,而教育局的这位考官为了在市委书记面前留个印象,不得不表现一下,所以提问道:“在一些机关,执行政策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贯彻不到位,工作布置后不落实的情况,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这个问题更有学问了而且也贴近实际,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难了解其中一些奥秘,不过幸好韩卫国前世就沉浸其中,所以非常快随口而出道:
“一些机关存在的这一问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当前普遍存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中一种极其不良的现象,对确保政令畅通危害极大,扼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对于确保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至关重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添工加料”、附加条件的执行。在这种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往往会添加一些原政策所没有的东西,而添加的这些东西往往是不合理的,不可行的,但执行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把它们加进去,使这些不合理不可行的东西变成了合理的可行的,这样也就会影响原定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土政策”,他们口头上喊的是政策执行原则将与灵活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口号,实际上是自立一套,谋取私利。
第二,象征性、“走过潮式的执行。我国政策制定、执行属直线网络系统,这个系统正常运转必须按照一定规则来,下级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所作决策,必须维护上级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意见、有看法可以利用正规渠道和方式反映,但同时也必须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执行,这是政策执行的最高准则,但是在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象征性执行甚至抗拒执行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