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霍普-贝兹阅读到“纽约客”的这篇文章时,她正在等待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穿着一袭玫瑰红的短裙套装,外面披着一件黑色呢子长款风衣,脚底那双孔雀蓝的十厘米细跟高跟鞋更是把全身气场完全打开,仅仅工作了半年时间,她就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学生时期的青涩和活泼都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工作套装之下,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干练风貌。
左手端着咖啡托盘,上面摆放着四杯咖啡,手肘之上挎着自己的工作包,沉甸甸的提包里塞满了工作资料,看起来重量应该超过了三十磅;右手拿着自己的手机,正在快速浏览着工作邮件,脑海里飞快运转着,而后又退出了邮箱,快速打开“纽约时报”、“纽约客”等权威媒体,简单了解一下今天的重要新闻,在进入办公室之前,就完成工作的准备。
十字路口川流不息的人群正在熙熙攘攘地拥挤着,正在打电话的黑西装、正在回复短信的白衬衫、正在阅读报纸的黄裙子、正在不断看手表的灰套装、正在咒骂堵车的红领带……一个小小的红绿灯路口,却浓缩了整个世界的人生百态,而霍普也是其中一员,微不足道的渺小一员,在嘈杂和喧闹之中,行色匆匆地追赶着生活的脚步,却分辨不清楚是忙碌到麻木,还是疲惫到麻木。
就在此时,她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猝不及防之间,霍普就这样呆愣住了。
但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红灯就变成了绿灯,然后人潮就如同洪流一般涌动起来,一点喘息空间都没有留下,推动着霍普的脚步持续前行,霍普只能本/能地迈开脚步,随着人潮一起穿过人行横道的斑马线。
脚步来到街道正中央的时候,置身于汹涌而沸腾的人群之中,霍普的脚步就这样硬生生地停了下来,摩肩接踵的人潮依旧在不断撞击着她的肩膀,但她却牢牢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然后情绪就这样彻底崩溃,站在原地嚎啕大哭起来,就连自己都分辨不清楚舌尖之上的情绪到底是苦涩还是甜蜜,只是痛快地放声哭喊着,像一个迷路的孩子。
人来人往,无数视线都注意到了霍普的狼狈,却没有人愿意为她驻足,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忙碌得没有时间,又或者是冷漠得没有空闲。
绿灯再次变成红灯,人行横道之上的人群已经消失,但霍普依旧站在原地,似乎失去了所有力量一般,直接蹲了下来,包围在喇叭轰鸣的吵闹之中,牢牢地抱紧了自己的膝盖,失声痛哭,咖啡全部洒落在了地面上,缓缓流淌着,热气腾腾的烟气在缭绕着,却越发勾勒出那个孤单而落寞的瘦弱肩膀。
她想念蓝礼,她真的真的好想念蓝礼。
“所以我们抵达了,一个回不去的孤地,你就是那张让我赴汤蹈火的脸庞,这就是那个孩子们将继承的名字,铸就魅力,铸就王冠。”
那首熟悉的旋律在脑海深处回荡着,霍普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莫名的悲伤就这样肆无忌惮地奔腾起来。
……
对于堂吉诃德们来说,这是一次青春的呼唤,“梦回煤气灯酒吧”的演唱会才不过是一个月前的事情,却恍若隔世。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没有任何意义。
社交网络之上,不少网友都纷纷吐槽蓝礼“惺惺作态”,他们认为如此行为如此言论仅仅只是蓝礼在做形象工程而已,生涩而僵硬、丑陋而无耻,完全把影迷们当做傻子在戏弄,那虚以委蛇的模样着实令人作呕。
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当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什么都是对的;但是当厌恶一个人的时候,却什么都是错的。
堂吉诃德们对此只是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回应,“你不是其中一员”,话里话外的意思着实再简单不过:那些黑子们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影迷或者乐迷,就更不是堂吉诃德了,他们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你不是其中一员”的标签,在社交网络铺天盖地的声讨言论之中,坚定不移地表达了堂吉诃德们的态度。
这就已经足够了。
事实上,即使是新闻媒体也丝毫不感兴趣,“纽约客”就是唯一一家报道了如此新闻的媒体,其他媒体都不认为这有值得关注的意义,所有话题焦点都局限在了社交网络之上,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就连网友讨论热度都非常有限。
如果蓝礼真的准备通过如此方式来打开学院公关的局面,那么这就是一个重大失误了。
那些仇恨者网友们都纷纷幸灾乐祸地表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根本就没有人在乎蓝礼的虚假表演”,没有持续太久,那些讨论和吐槽就如同泡沫一般,快速淹没在了网络的信息海洋之中,大部分网友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事件”,事情就已经烟消云散了,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反而是“你不是其中一员”的标签在社交网络之上延续了下来,每一位堂吉诃德们都在默默地添加标签,讲述着自己与蓝礼的缘分和故事,分享着自己现在的生活,就如同老朋友一般,虽然物理距离让彼此分开,但精神羁绊却让友谊能够延续下去。
这就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
圣丹斯电影节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依旧正在进行着。
作为三十周年庆典,罗伯特-雷德福不断努力地将电影节打造成为一场盛宴派对,并且进一步地推动独立电影产业的发展。
遗憾的是,近年来独立电影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连续四年的井喷式爆发之后,圣丹斯已经连续两年面临着渐渐式微的下滑趋势,从主竞赛单元的作品数量和质量,乃至于报名阶段的作品水平都可以感觉得到。
今年的电影节,罗伯特动作频频,连续打破了圣丹斯的固定格局,做出不同尝试,期待着能够在未来收获更多改变;但这些努力暂时都看不出来,至少从今年的主竞赛单元来看,往年喧闹不已的竞争格局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也使得颁奖典礼缺少了竞争火花,整个现场都稍显沉闷。
率先公布的是观众奖项。
世界电影单元,“绑架式婚姻”和“哈马斯之子”两部作品分别在剧情类、纪录片类中脱颖而出;主竞赛单元,“爆裂鼓手”和“音乐之生”则分别在剧情类、纪录片类完成登顶。这是完全由观众投票选择出来的奖项,可以参照多伦多的人民选择奖。
其次公布的是导演奖项。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类是“五十二个星期二”胜出,纪录片类则是“地球两万日”胜出;而主竞赛单元之中,索马里电影“无网捕鱼”在剧情类部门登顶,而纪录片“审判八号提案”的得奖更加具有社会现实意义,这部作品也被认为在颁奖季可能有所作为。
而后是评审团特别奖。
当年,蓝礼凭借着“爱疯了”斩获的就是评审团特别奖,专门嘉奖他在电影里的出色表演;而今晚这一奖项也受到了无数瞩目,因为蓝礼在“爆裂鼓手”之中的精彩表演也被普遍认为是整个电影节的最佳瞬间,尤其是蓝礼和西蒙斯的对手戏,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意味着,蓝礼十分有希望再次斩获评审团特别奖。
但最终奖项却稍稍有些让人意外——对于评审团特别奖来说,倒不能算是惊天冷门;但因为今年电影节的诸多细节和事件都在指向着蓝礼,似乎已经早早确定了蓝礼在圣丹斯的独特位置,结果公布时却与预期不符,这才显得意外,之后再回过头认真想想,评审团特别奖的独特性本来就不能按照常理预测。
世界电影单元,“上帝帮帮那个女孩”在剧情类部门得到了嘉奖,而“我们即朋友”则在纪录片部门收获赞赏。
主竞赛单元,剧情类部门里,“宝藏猎人久美子”的配乐团队和“亲爱的白种人”的导演贾斯汀-西米恩(Justin-Simien)收获了奖项;而纪录片部门里,“夜宿人”的电影取材直觉和“天空守望者”的照明团队则得到了该奖的赞许。
显然,配乐团队、照明团队、取材选择以及导演才能,这就是评审团特别奖的选择,再次证明了这是非常非常特别的奖项,几乎所有参赛作品的所有环节都可以参与评选,如果仅仅只是把目光局限在蓝礼的表演上,目光就显得太过狭隘了。
道理归道理,具体情况却没有如此简单。
奖项宣布完毕之后,现场观众的打量视线还是稀稀落落、若有似无地朝着蓝礼投射过来,那视线余光之中的意味深长着实难以用言语形容,却如芒在背般地时时刻刻提醒着蓝礼:他的一举一动现在都备受瞩目,如果他现在的表现稍稍不够妥当,估计不需要等待多久,相关传言就将朝着好莱坞蔓延过去了。
如影随形的聚光灯模式,从舞台延伸到了生活,蓝礼不由有些无奈,帕克城尚且如此了,那么洛杉矶又将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