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丁丁的进击【上】(1 / 1)

足球皇朝 木木不哭 960 字 2022-09-29

现在的德布劳内还不是日后的德甲助攻王,但他在比利时已经表现出色,切尔西也早就对德布劳内有意,只是因为转会费的问题而谈判崩裂。

到了利物浦后,在李维的调教下德布劳内表现更加出色,他能突能传,还能射,可以组织进攻,也可以自己得分,非常全面。

在李维的中场位置,德布劳内很自由。当然,这也和李维制定的战术有关系,在李维的跑控战术里面,后腰可不是一个呆在后场只会防守和传球的球员,他们肩负着前插进攻的责任。这除了对后腰有着极高的体能和战术要求外,也压迫了前腰在前场的空间。

然而德布劳内不是一般的前腰,他虽然挂着前腰的名称,但他很喜欢拉边。在左边路他可以带球内切打门,在右边路他可以起高球传中。即使是在中路,德布劳内也可以用他的传球创造机会。

赛季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怀疑德布劳内能不能适应这个角色。

自由看上去是很美好,但如果不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的出现在合适的位置,自由就等同于隐形。

结果德布劳内在利物浦的表现还真的不错,他适应李维的要求。

在李维的这套战术中,他身为前腰,但是所要做的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前腰那么简单。

当对方拿球的时候,他需要注意对方的传球路线,去拦截最有威胁的传球路线,协助前锋在前场逼抢。

而当球队进攻的时候,他还需要甘于当绿叶,让出中路的空间给前插的后腰,甚至去做球,让后腰有空间和机会远射。

当球队打不开局面的时候,还需要他的突破。当前锋没穿射门靴的时候,需要他站出来攻破对方的大门。

当然德布劳内还比较稚嫩,再加上球队组织更多的落在杰拉德身上,德布劳内的重要性,很多人都看不到。

为此当人们在讨论利物浦现在阵型上的弱点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球队需要在前腰的位置上补强。

哪怕不买来卡卡这样的顶级前腰,怎么也来个阿扎尔、大卫·席尔瓦、厄齐尔这样的一流前腰。

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和德布劳内的数据有着直接的关系。

各项比赛已经打了七轮,德布劳内出场次数也不少,五次,但五场比赛德布劳内零进球,仅仅贡献了两个助攻。

这样的表现谈不上差,但和优异这个词汇就没有一点的关系,只能够说是可圈可点。

…………

弗格森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但他的助手迈克·弗兰却一脸平静的表示:“为什么要去担忧呢?那个比利时小子不过十九岁,虽然他这个年龄有这样的表现已经相当出色,但抛开年龄来说,在之前的比赛中他的表现可不怎么样,也就能够混个‘及格’的评价。”

弗格森沉默半响,说道:“李维可不是那种喜欢做无用功的人。”

“是的,但在限制住杰拉德后,他除了信任德布劳内外,还能够信任谁?比达尔?还是纳因格兰?让他们防守还好,让他们进攻也可以,但让他们去组织进攻,这不是好比让半兽人拉小提琴吗?”迈克·弗兰不以为意的说道。“更何况李维敢把组织交给一个十九岁的小家伙,为什么我们就不拼一把,赌这个小家伙不堪重用呢?”

弗格森点了点头,说道:“没有错,我们现在足够限制利物浦了。不能够太过于在意对方的行动,我们需要踢出属于自己的足球!”

…………

“利物浦的情况似乎不太妙,一开场曼联就针对性的盯防杰拉德,李维作出了调整,他似乎把组织权转移给年仅十九岁的比利时小将德布劳内。只是这样真的合适吗?德布劳内真的能够完成这样的重任?”解说员阿兰·汉森也不太看好李维的调整,哪怕阿兰·汉森是红军传奇队长。

…………

李维是对德布劳内自信满满的,他可不会天真的将信任寄托在德布劳内未来的成功身上。任何球员也有低谷和高光的时候,未来的高光往往意味着现在的低谷。

r5S

他之所以敢信任德布劳内,是因为早在训练中利物浦已经多次由德布劳内组织进攻。

在训练中德布劳内的表现相当不错,现在就是他发挥作用的时候。

菲利佩·路易斯传球给杰拉德,但杰拉德早就被盯防着,他刚刚拿球,吉格斯就杀来了。根本不给杰拉德观察场上队友站位的时间。

杰拉德虽然心里面不爽,但他也早有心理准备,果断分球给旁边的纳因格兰。比利时铁腰果断第一时间将球交给同胞德布劳内脚下。

德布劳内在接球之前已经适当的回撤,拉近自己和其他中场球员之间的距离。

曼联球员有些着急了,他们陷入了刚才弗格森的矛盾思想当中。

他们防住了杰拉德,但还有德布劳内。

可如果要去防守德布劳内呢……队长杰拉德虽然已经三十岁,但他依旧威胁巨大。

一时间,曼联的球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最后还是鲁尼站了出来,他大吼:“别管那么多,盯住杰拉德,其他的交给后场的队友去处理!”

担任队长的维迪奇也在后场响应鲁尼的喊话,他大吼:“伙计们!干翻那个十九岁的小家伙!让他知道什么是英格兰足球!”

坐在场下,弗格森也很是欣慰,他的弟子没有让他失望。

无论是临场应变,还是稳定局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这才是一支冠军球队该有的基因!

站在场边李维听到了曼联球员的喊话,却是不以为然的笑了。他自信德布劳内可是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