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先吹风(1 / 1)

大清巨鳄 塞外流云 1059 字 2022-09-30

大清与欧洲各国联军交手确实不是什么稀奇事,在天津在南非都打过,但西北这次的情况不同,可以说是攻守易位,西北是西北军的主场,欧洲联军这次是协助西北军进行防守。

说实在的,对于即将爆发的这场西北战争,肃顺还是很担心的,西北军在元奇新军中虽说是威名不显,却也是装备精良兵强马壮,并常年以征剿马匪实战练兵,着实不容小觑,至少在西北是威名赫赫,再有欧洲各国极力支持和出兵相助,他委实是乐观不起来。

不过见的对方信心满满,他也只的压下满腹的担忧,试探着道:“安委会的筹备已基本完成,行之如今是协理大臣,这主席不如由行之担任.......。”

易知足不容置疑的道:“依照规定,安委会主席理应由内阁总理担任,肃相不必推诿,行之以协理大臣身份担任副职,主次之分不容混淆。”

听的这话,肃顺不由的暗自苦笑,就算他担任安委会主席,也是有名无实,不过,他也想的开,有名无实总比连名都没有强。

“安委会的设立是为了统一兵权,而且不只是名义上的统一。”易知足接着道:“我国疆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越数万里,最大的安全隐患不在外,而是在内,必须严格防患军中因地域行成派系,形成军阀割据之势,异地服役,异地驻防的原则必须坚决贯彻。”

这是要迫不及待的将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调离京师和东北?肃顺连忙主动道:“能否借助西北开战,逐步完成移防?另外......,禁卫军能否不动?”

易知足点了点头,“安委会成立后,你们自己开会决议,我更倾向采取温和手段达成目的。”

《沪报》和《京报》同一日刊文详细介绍英吉利的文官制度,这一举动立时就引起朝野上下对英吉利文官制度的浓厚兴趣,一些政治嗅觉灵敏者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推行文官制度改革的信号。

各省大报反应快的则发行号外,反应慢的也在次日进行转载,朝野上下随即就文官制度改革掀起了一股热议。

在元奇的极力推动以及巨额资金的支持下,大清自道光晚期开始就逐步重视教育,到的目前,大清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新式学堂已经遍及乡镇一级,免费教育也已普及大多省份,西洋留学之风也是盛极一时。

这一举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清的识字率大幅提升,短短四十年,大清的识字率从低于5%提升到30%以上,纵然是与西洋各国相比也相差不多。而另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士子或者是说知识分子的数量迅速膨胀。

四十年间,整个大清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金融、工业、科技以及交通、通讯的迅猛发展的引领之下,整个大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是刺激了对人才的需求,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归国留学生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了体现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为了配合逐步取消士绅特权,当然也是为了促进新式教育的发展,大清对于知识分子的待遇可谓是十分丰厚,普通知识分子诸如中小学教师,工厂技师之类,月薪都至少是普通工人的三倍以上,高达十八至二十五元,至于高级知识分子,诸如大学教授讲师,工程师、研究人员等的月薪普遍在五六十元,高达百元以上的虽然不多却也不少。

尽管待遇优厚,但不少知识分子对于出仕为官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而优则仕’读书人自古以来遵循的就是读书为官的这么一个思维定式。

大清这些年来,虽未明确废除科举制度,但实际上却一直没有开科取士,大清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候补官员,等着补缺的官员如过江之鲫,这就导致大量的知识分子入仕无门。

英吉利文官制度,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如果大清仿效英吉利的文官制度进行改革,也就等于是向所有的知识分子敞开了入仕的大门。

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是,英吉利文官不参与政争,而且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这等于是将为官的风险降至最低,怎能叫人不动心?

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对于现任的官员而言,尤其是一些中下级官吏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到,一旦大清推行文官制度改革,至少会有一部分官吏丢官革职。

尽管不少人为此担忧,却没人蠢到去公开反对,胳膊拗不过大腿,明摆着是元奇和朝廷联手推行改革,谁敢这个时候做仗马嘶鸣,就会成为杀鸡儆猴的那只鸡,连铁帽子亲王都说杀就杀,更别说他们这些个小官了,能做的只是想方设法的补救。

冬天天黑的早,不到七点,天已黑尽,华灯初上时,一辆四轮马车缓缓的进了镇南王府的侧门,马车车厢里,德意志驻大清公使穆默默默的抽着香烟。

马车在长乐书屋院子外停下,一个秘书迎上前来,简单的寒暄见礼之后便引领着对方进了院子,一脸阴沉的穆默在进入房间见到起身相迎的易知足时才勉强挤出一副笑脸,见礼落座之后,他径直道:“刚刚收到国内来的电报,在英俄两国的游说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已经同意出兵中亚。”

听的翻译,易知足扬了扬眉头,对他来说,这消息还真是有几分意外,法兰西掺和进来也就罢了,居然来奥匈和意大利也掺和了进来,这是英俄在刻意针对防范德意志?

不过,对大清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反正酒席是摆下来,多来两个客也不过是多添两副碗筷,当然,也能顺带多收两份礼,这可是难得的好事。

略微沉吟,他语气淡然的道:“多谢阁下及时提醒。”

见他反应平淡,穆默只得主动道:“殿下应该清楚,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处境很危险。”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我国充分尊重贵国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