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以杨侑为代表的巴蜀势力和以宇文化及为代表的北周残余势力的较量,是天下之争中重要的一环。这一场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天下的走势。
就在杨侑拿下武昌城的同时,长安城内,李建成手中拿着一份军报,匆匆走出了寝宫,声音中带着喜悦:“来人,备马!”
“喏!”一名宦官应着,匆匆走出去。片刻之后,又匆匆回来禀告:“太子殿下,战马已经备好!”
李建成点点头,走出东宫,骑上战马,朝着皇宫奔去。此时,李渊正在书房里踱步,如今已经是夏末,天气就要转凉,一旦进入秋天,小麦成熟,并州的情况更为复杂。
理由很简单,一旦小麦成熟,宋金刚就可以就地取粮,满足军需。那时候,并州的局势会更加复杂,说不定这一战,到年底都无法结束。李渊的心中虽然有了平定宋金刚之策,可是知道是一回事,遇见了又是一回事,此事关系着大唐帝国的兴亡,他怎能不心中焦急呢?
并州的战况迟迟没有进展,相反,他通过在荆襄的密探,知道杨侑与宇文化及的第一战,是以杨侑胜利而告终,那一战,宇文化及吃了很大的亏,不仅损兵折将,长子也被隋军杀死。
一想起杨侑,李渊就忍不住握紧了拳头,李孝恭死在巴蜀,李道宗活活被踩死,这些都是李氏族人,而他的几个女婿,段纶背叛了他,柴绍成为了阉人,赵慈景直接被一刀砍死。李唐和杨隋之间,可是国仇家恨啊。
这个时候,李渊只希望宇文化及能争一口气,尽量拖延杨侑的脚步,甚至,最好结局是直接击败杨侑。可是宇文化及已经败了一仗,似乎很勉强啊。
书房内的脚步声十分沉重,李渊知道,如果不能在杨隋击败宇文化及之前击败定杨军,那么大唐就更加危险了。
杨侑已经占领了陇西南部,拥有了养马地,这一年来,陇西在名将屈突通的治下,招揽了流民,尤其是在铁勒人契苾业力的帮助下,一举端掉了慕容伏允的老巢,将数十万吐谷浑人迁往了陇西,充实了陇西的人口。
屈突通不仅是一个名将那个简单,他还开垦良田,屯田沓中,完全能自给自足,不需要汉中、巴蜀的支援。而且大震关掌握在屈突通的手上,使得李渊不得不屯兵扶风郡,防止隋军从大震关偷袭。
除了西边的态势让人担忧之外,武关道也受到隋军威胁,使得李渊只能增兵武关,严加防范。而在东面,最近王世充刚刚击破了李密残兵,占领了河内,解除了瓦岗对洛阳的威胁。
王世充逐渐壮大也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尤其是在大唐放弃了弘农郡,放弃了位于河南郡的新安、宜阳两个前线阵地之后,潼关就直接暴露在王世充的兵锋之下。
如今大唐的兵力既要防备陇西的屈突通,又要驻守武关防备南阳盆地的隋军,甚至,在关北诸郡还要防备突厥人。尽管这一次温大临有顺利出使突厥,用锦帛说服了突厥可汗退兵,但大唐与突厥之间只是利益关系,身为老狐狸的李渊怎么可能将关北的士兵撤走呢?
国事艰难,李渊虽然不像宇文化及一夜之间,满头白发,可是他头上的白发也丝毫不少。就在他踱步思考的时候,宦官王欣俊在门外说道:“陛下,太子求见。”
“宣!”李渊微微一振,旋即说道,他将满脸的愁容收起,坐在了软榻之上。
“儿臣见过父皇!”李建成一进来,立刻施礼,不等李渊说话,李建成急忙直起了身子。李渊微微一愣,太子一向注重礼节,为何会如此?
李建成将手中的书信递上,脸上带着喜色:“爹,五日前,秦王在柏壁击败了宋金刚,如今正在朝着晋阳城追击而去。”
李渊闻言大喜,他急忙将书信展开看着。
五日前,柏壁。
李世民的大营驻扎在此地,他已经在这里呆了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大部分的时间他选择了驻守大营,有时候,则会带着殷开山、刘弘基等人去偷袭宋金刚的粮道。
宋金刚虽然警惕,但一味的防守显得是不够的,百密一疏之下,还是有那么一两次被李世民烧毁了粮草,而其中一次,宋金刚的损失很大。
那一次是他偷袭唐军,夺得了不少辎重,大将尉迟敬德和寻相满载而归,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半路上,遇见了李世民的偷袭,使得他前功尽弃,反而损失了五百匹战马。
那可是五百匹战马啊,宋金刚十分肉疼,到这个时候,宋金刚才看出来了,李世民不仅是一只缩头乌龟那么简单,他是一只将利爪藏起来的猛虎,看起来人畜无害,实际上却在等待着良机,随时要了你的性命。
宋金刚不是不明白李世民的想法,他也知道不能这样拖下去,不然,对于补给线异常漫长的定杨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宋金刚想要攻打李世民,可是李世民在柏壁的大营防守异常坚固,光是拒马阵就足足有五层之多,在拒马阵的背后,是无数的弓弩手,想要冲阵,必定付出巨大的伤亡。
就在宋金刚还在思考如何破敌的时候,不利的消息传来了。先是负责押送粮草的黄子英遇伏,平阳公主李秀宁将定杨军的粮食烧了个一干二净。黄子英的粮食被烧,意味着在宋金刚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救命的粮食。
重新运输粮食,至少要拖延半个月,而这就意味着宋金刚在这半个月里,需要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在两军对垒的时候,粮食不仅是填饱肚子的东西,更是士气的象征。
如果士兵们知道粮食不足,必然士气大降,这一支成分复杂的军队,就会陷入死亡的深渊。所以对于宋金刚来说,粮食就是一切,决不能让士兵们知道他缺粮了。
宋金刚本来想要瞒住士兵,再想他策,可是,两日后刘武周的一封急信,却让宋金刚不得不重新审视起来。
刘武周的书信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的几句话,可是内容却很致命:幽州总管罗艺派出了大将薛万彻、薛万钧,领兵三万,经由飞狐径,绕道了马邑。
这个消息是如此的突兀,不仅让刘武周大吃一惊,更让宋金刚乱了分寸。罗艺的兵马出现在马邑,不管他与李唐有什么关系,马邑都受到了罗艺的威胁。
刘武周南下,留在马邑的兵马只有这样的人数比例,罗艺不一定占到什么便宜,但老巢受到攻击,对定杨军的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而在此之前,突厥可汗派人通知他,突厥帝国即将退出这场战斗。突厥可汗的理由很简单,大半年过去了,突厥没有得到什么利益,而秋天即将来临,草原即将枯萎,需要召回突厥的勇士们,为过冬而准备了。
突厥人的撤走,使得定杨军最大的依靠消失了,定杨军只凭一个马邑,怎么可能与李唐对抗?
缺粮的危险,罗艺的威胁,突厥人的撤退,让宋金刚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他思考过后,决定撤退。按照宋金刚的计划,他准备退到鼠雀谷以北的介休,然后依仗鼠雀谷的地势,紧紧将李世民挡在介休,这样,定杨军还有北并州可以依仗。
为此,宋金刚做出了周密的部署,他让尉迟敬德和寻相断后,率兵逃走。可是,李世民听到宋金刚撤走,立刻率兵追击,只是一天一夜,就追出了两百多里,让宋金刚疲惫不堪。
在这一日一夜里,李世民亲帅骑兵,不断冲击尉迟敬德和寻相的战阵,双方大小数十战,李世民军取得胜利,唐军追到高壁岭,刘弘基认为士兵已经疲惫,而且三军粮食不足,必须要等待主力和粮食赶到,才能继续前进,不然孤军深入,必然会遭到宋金刚的围攻,一旦秦王有失,这一战的胜果岂不是拱手相让?
李世民却认为宋金刚已经败走,将士离心,必须要一鼓作气将其消灭,不然,给了他休整的机会,宋金刚一代枭雄,一定给抓紧时间休整和戒备,一旦让他逃到介休城下,有了城墙作为依靠,再攻打就难了。
李世民说完,立刻扬鞭北上,刘弘基、殷开山等人只能策马跟上,李世民继续前进,在鼠雀谷再度追上殿后的尉迟敬德和寻相,一天之内,双方发生了八次战斗,李世民身先士卒,冒着箭矢而上。
在秦王李世民的带领下,唐军士气大振,不要命地冲击着定杨军战阵,定杨军本来就人心惶惶,唐军又如此拼命,唯有一哄而散,各自逃命,被唐军斩杀数万人。
但是鼠雀谷只是一条狭窄的道路,定杨军只能向北逃走。接连的大战让宋金刚疲惫不堪,不少士兵或被斩杀,或是选择了投降,八万多的大军只剩下两万。
宋金刚逃进介休城的时候,所有的士兵都狼狈不堪,头盔斜在一旁,身上的战甲也都破破烂烂,没有了昔日的雄风。看着兵败如山的定杨军,宋金刚隐隐感到了不妙。
这种不妙他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只是一种自觉。从李世民这几天的表现的来看,他是一个极度隐忍之人,而当战机来临的时候,他就绝对不会放弃。宋金刚觉得,如果能给自己一点时间,他一定能稳住军心,可是,李世民会给他这个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