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可遇而不可求(1 / 1)

文艺生活 薪越 1030 字 2022-10-03

《我们俩》的粗剪版有两个小时的片长。

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一般是九十分钟,剧组拍摄的素材要远超这个时间,每个镜头需要拍几次,取决于拍摄时允许的耗片比。

目前国内的影视圈,电影的耗片比大概在一比五左右。

在胶片供应紧张的八十年代,规定更为严格,达到一比三,也就是说,一个镜头最多拍三遍就要过,否则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大家都知道,一部电影想要精益求精,就要多拍几遍,从中选取最好的镜头。

然而,不是谁都能这么奢侈,和影片的投资有很大关系,像张亿谋拍的那种大制作,他不怕浪费,耗片比达到一比十都没问题。

姜闻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耗片比高达一比十五,创下了国内导演耗片比的纪录。

这是他们的片子高质量的原因之一。

当然,不是说耗片比越高,越浪费钱片子就一定拍的越好,那样就没有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了,小成本影片往往通过严格控制耗片比来节省资金。

《我们俩》投资不过三十万,没有浪费的机会,只能把耗片比尽量控制在一比三之内。

在拍戏的过程中,演员会先排演几遍,再正式拍摄,争取一遍就过。

林晓玲总共拍了大概三百二十分钟的素材,她要从中剪出九十分钟的影像,现在的粗剪版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不影响学生们的观影效果。

林晓玲和负责剪辑的同学忙活了半个月,对影片早就没有了新鲜感。

她不关注电影,关注的是学生们的反应。

一部片子九十分钟,前三十分钟是关键,这和人的耐性有关,除非是那种连十分钟都等不了的急性子,一般人对一部影片的忍耐程度是二十到三十分钟之间。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出现吸引人的情节,枯燥乏味,观众提前退场的可能性极大。

所以,对一位导演来说,如何在影片的前三十分钟勾起观众的兴趣非常重要。

那么,怎么吸引观众呢?

要么制造悬疑氛围,要么抛出各种笑点,要么展现人物的矛盾冲突等等。

《我们俩》一开始就着重表现老太太和女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从租房子的房租到生活中的难题,两人吵来吵去,都觉得自己有道理。

这是一个能吸引人的开场。

不过有人觉得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太过无聊,没有意思,就这么退场,但大部分人留了下来,期待着下面的剧情。

这部电影极为对称。

在粗剪版里,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情节的安排大概在三十分钟左右,总共两个小时。

经过冬天里前三十分钟戏份的铺垫,当观众对剧中人物争吵厌倦的时候,春天来了,老太太和女孩子的关系有了新的进展。

她们不再争吵,而是缓和了矛盾,互相试探着了解。

一篇好的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就是说一个事件要有开端、经过、转折和结尾。

电影就是讲故事,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在《我们俩》里,冬春夏秋正对应着起承转合,这是非常规矩的一篇文章。

只要导演能够熟练掌握这种叙事手法,拍出的片子想必不会太差。

《我们俩》不是那种寻求革新和突破的片子,它在形式上很规矩,像是学生写作文一样,一板一眼,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来。

正是这种规矩,让观众看的很舒服,没有什么突然的惊喜,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叙述下去。

对于电影学院的学生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是学电影的,往往看不起以前的电影,总觉得自己是天才,会给空洞无趣的电影行业带来变革。

年少轻狂,谁都有过。

影片放映到一半的时候,就有学生不耐烦了,觉得这不过是一部平庸的剧情片,毫无新意可言,和社会上的那些片子没什么两样。

一个小时同样是一个节点,对普通人来说耐心即将消磨殆尽。

一部电影设定在九十分钟很有道理,经过一个小时的铺垫后,在观众就要昏昏欲睡的时候,最后的三十分钟往往是一个大高潮。

如果一部电影的片长超过两个小时,观众就会觉得冗长乏味。

这里指的是一般的影片,而不是那些惊险刺激的好莱坞大片。

《我们俩》是一部低成本的文艺片,在形式上没有突破,更多的是以情动人,把情和景交织在一起,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

有人觉得感人,有人觉得无趣,对于小众的文艺片来说,这很正常。

看着一批学生离开放映室,林晓玲更为担心,她算是经过风浪了,不能说是新人导演,可这毕竟是她的第一部长片,还是希望能获得认同。

徐晶蕾握着林晓玲的手,心里同样紧张,不过她是演员,能很好的控制住情绪。

在表演课上,老师说过,不要想着能够一举成名,演一个角色就能得到认可,那不现实。

那样的演员有,但非常少。

不少演员都要经过几年或者十几年的磨练,才能遇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才能名利双收,更多的演员一辈子都没有碰到过那样的机会,从而默默无闻。

想到这儿,徐晶蕾慢慢的放松下来。

她看着《我们俩》这部片子,能看到自己表演上的不足,有些地方过于生硬,不够自然,尤其是和老演员金亚琴比较起来,很容易看出差距。

徐晶蕾想起了林子轩给她的剧本。

她清楚《小城之春》这个剧本里最出彩的角色是周玉纹,林子轩给她的角色却是戴秀,那是一个没有太大发挥的配角。

徐晶蕾当然想演周玉纹,然而她知道自己现在还演不好周玉纹。

对于一名演员来说,在合适的时间碰上合适的角色,那就出名了。

你要是让二十岁的葛尤演《活着》里的福贵,他肯定给演砸了,只有三十五岁的葛尤来演正合适,这就是机遇,可遇而不可求。

徐晶蕾在等待着自己的机遇,她能感觉到林子轩对《卧虎藏龙》的重视。

也许几年后,玉娇龙这个角色就是她的机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