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李从嘉方刚用过早膳却是吴王李弘冀来寻他,平常此时他都是要去大殿议事的,看着大哥一脸心事还稍带赦然的样子淮王心中是惊疑不定,这到底是这么一回事?他昨天晚上和威国公也不知聊了什么,怎么很像是做了亏心事?
“重光,昨日为兄细细思量,你所言极是,陆神医此来干系重大,却是要人前往接应,但这内中颇有风险之处,为兄久经沙场,还是我去更为合适。”李弘冀犹豫片刻之后方才说道。
“不会吧,拿去就用,你还有没有半点版权意识?竟然还如此冠冕堂皇?”李从嘉显然没有想到昨日自己的一句话竟会成被李弘冀用上了,估计还是和威国公商量一晚之后的结果。
“兄长说的是,却是如此才更为稳妥。”如今李从嘉也只有,貌似欣然的回答,不过从李弘冀的那一点赦然也能看出至少眼下他的心性修为还不够,否则绝不会有如此表现,当然也有可能是故意如此,也许这就是宿命“重耳在外而安,那什么在内而亡”的运用吧。
“好,那我再去给母后问安。”李从嘉的表现让李弘冀很是满意,在李璟榻前待了片刻之后,他便前往佛堂寻锺皇后去了,此事他还必须征得母后的同意,这一次前来金陵太晚他是丢了不少分的。
“我昨日要去就是不能打搅母后为父皇祈福,你去就是理所应当,到哪儿说这个理去?”李弘冀一走李从嘉不免又思绪起伏,不过假若李璟真的难以醒来大哥的这个应对还是极为合适的,换了自己亦可能会如此,燕王可能不会对自己这个淮王如何。可对吴王却不敢保证了,皇权争夺之中有一举消除后患的机会谁都不会放过。
看来李璟苏醒的时机已经越来越临近了,不管李弘冀出金陵的理由有多么的冠冕堂皇,皇太弟是一定能看出他的用意的,那么如果现在自己处在李景遂的地位,又会如何应对吴王的这一手了?李从嘉对此很有兴趣。他会不会不放李弘冀出城?那样最好,二者的矛盾必会因此而激化,也是眼下李从嘉希望看见的,更是父皇醒来的最好时机。
这个度李从嘉是必须要有所控制的,李景遂与李弘冀可以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绝不能真正动起手来,否则无论谁胜谁败损耗的都是大唐的国力,也是他日后争霸天下的基础,任由二人火拼来到达增加自己在李璟心中地位的举动肯定是目光短浅。非长远之考虑。
李弘冀走后不久锺瑞年就到了毓秀宫,李从嘉看着表哥在父皇榻前的表现都似乎要比大哥真诚几分,毕竟李璟这个姑父平日里对锺大少还是极为维护的,后者对他也有着很深的尊敬。身在皇宫李从嘉对锺瑞年不会有太多的表示,一切都只是随机应变而已。
很显然李弘冀的提议得到了锺皇后的认可,但并没有以懿旨的形势下达,这应当是母后权衡考量之后做出的决定,以眼下的形势倘若锺皇后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在她和李景遂之间也失去了转圜的余地,等若将皇太弟逼上了华山一条路!在事情尚有变数之时这亦是不智之举。而从此一点也能看出历史上对锺皇后的评价是极为中肯的。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应该是李从嘉心中最愿意看见的,当李弘冀在朝议之中提起此事之时他和李景遂终于爆发了第一次正面的冲突,皇太弟直言否定了吴王前往迎接神医的说法,身为陛下长子,皇上病情朝不保夕,李弘冀最应该做的就是在榻前伺候。至于陆神医的安全他自会安排妥当。一时间朝堂上各持一词,颇有些纷纷乱象。
这一次正面的交锋最后是以李景遂的胜利而告终的,他也第一次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当李弘冀问及他是否敢于保证陆神医的安全并为此承担责任的时候李景遂掷地有声的允诺下来!他是长辈又是诏书之中明文确立的继承人,眼下的确有着号令当朝的权利。当然也是李弘冀的这个提议触动了他的神经,让他再出金陵城要是能和陆神医一道回来就见了鬼了,除非在这几天之中李璟的病情痊愈!
现在就是被李从嘉激起了信心的周勤也不敢对陛下的病情抱乐观的态度,持续的恶化,长达半月多的昏迷不醒,仅靠灌食来维持身体的基本所需,说李璟能在陆神医到达之前痊愈恐怕所有的医者都会认为是妄想,而就算陆九指到了,金针过穴就一定有用吗?其中是有着极大的风险的,这一点早在周先生推荐陆神医之时便已说过。
李弘冀出城的想法被皇太弟难得的强硬态度否决之后便有人很是谨慎的提出了是否要准备保大皇帝的身后之事,毕竟这是九五之尊,倘若事情仓促便会有失朝廷礼数!提出此言的乃是礼部尚书杨怀,身在其位他的提议绝对说不上过分,无论是任何一个王朝对此事的准备都会在君主真正驾崩之前,但很显然的一点是他选择在这个时机提出却是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在向李景遂示好还是只是个巧合?
消息传到李从嘉耳中之时他的分析更加倾向于前者,因为此次为皇上驾崩做的准备之中就要包括新帝登基一事,而倘若李璟没有别的交代,皇太弟李景遂的继位就是顺理成章合理合法,即使是锺皇后与当朝一众重臣包括李弘冀在内都找不出任何的理由加以否定。
六部之一的礼部尚书是皇太弟的人?李从嘉不会过多的去考虑这些问题,那是大哥更要掂量的事情,但从杨怀的举动也能看出在李璟始终昏迷不醒之后朝中新一轮的权力斗争已经开始了,那些一二品的大员们亦要选择时机进行表态,须知在这个世界上雪中送炭始终是要胜过锦上添花的,而对那些大员们来说做出选择亦是无可厚非。
今天的朝议显得特别的漫长,太医院的几位医者都被请到了养心殿,朝臣们需要在他们的口中得到皇上病情的再一次确认。这个结果李从嘉不用去听就可以确定,太医院的结论肯定是偏向于悲观的,这是事实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谁也不敢承担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得到太医们对皇上病情的论断之后朝议的主题已经偏向于准备李璟的身后事了,燕王在此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全城宵禁。禁军三班换为六班,以防别有用心之辈借此生事,一切都是冠冕堂皇可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举动多半是针对吴王李弘冀与宋齐丘派系的,金陵之中吴王的力量的确难以与燕王抗衡,面对李景遂的强势李弘冀和一贯跋扈的威国公亦不得不选择暂时的忍让,硬拼绝不是上策。
紧接着燕王又再提议要对蠢蠢欲动的南汉做出一次强硬的打击,以震慑那些觊觎大唐江山之辈,此议倒是得到了包括兵部尚书韩熙载以及太师锺云在内很多重臣的支持,因为一旦李璟驾崩大唐一定会出些许的波折。此时用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能保证社稷的平稳。假如不是对父皇的病情有所把握,李从嘉也会赞成皇太弟的决议,不过令他惊讶的并非此事的本身,而是李景遂提出的征讨南汉的元帅人选,竟是江淮建武军的统领张从久,看来此人确是皇太弟的心腹之士。
前次与南汉之战唐军的主帅是在伐楚之战中大获全胜的楚王李景达,不过在很多人的眼中这都是个志大才疏之辈,楚国在大战之前早已是一盘散沙。换谁去都会建立功勋。而与南汉之战的失败李景达在指挥上的犹豫与用兵的死板显露无疑,更还为自己寻找了合适的替罪羊。关于此战李从嘉绝对要比很多人了解的深刻,因为被楚王作为替罪羊的林仁肇将军现在就在他的麾下,此战详细一目了然。
原本这一次再战南汉是要由吴王李弘冀统兵出战的,但李璟的病情却让他将麾下精锐带到了溧水,记得当日锺皇后就对长子的这个举动颇有微词,而到了此时果然就被李景遂加以利用了。倘若现在李弘冀的大军还在吴地。那么他在外而安的策略是可以通过“三军不可一日无帅”来完成的,但如今李景遂提出让建武军张从久挂帅不但让帅位易人还有进一步解除李弘冀兵权的可能,恰是授人以柄。
张从久作为声威能与刘仁赡相提并论的大唐宿将能不能统军击败南汉并不在李从嘉的考虑之中,不过此人既然是燕王的心腹,但却又和后周柴荣眉来眼去却值得他深思!另外一点就是李景遂在此次朝议之中的种种手段。那绝非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大的目的显然是打压直接竞争对手吴王李弘冀,而且打着安定人心解救困局的旗号让人很难对此加以质疑,一向多以低调示人的李景遂终于在此次朝议之中亮出了他的獠牙,而李弘冀宋齐丘显然对此准备不足。
一直到了接近黄昏时分此次的朝议方才散去,全城宵禁禁军轮巡以及调建武军张从久前来金陵都形成了决议,在皇太弟的强势之下李弘冀与宋齐丘选择了退让,而李景遂也没有在这个当口提及吴王在溧水的五万大军,那等若是逼着对手与他拼死一战了,但从军事形势上分析,扬州镇江二处的唐军精锐却隐隐能对溧水唐军形成钳制之势,可能二处唐军的合力未必能胜,可李景遂一旦发动他们却是群龙无首!少了李弘冀又要面对朝廷的大义名分他们还能有多少的战力。
环环相扣步步先机,这一次李景遂的安排令得李从嘉也是眼前一亮,自己的这位皇叔绝非是历史上寥寥数笔带过的那个碌碌无为之辈,屈服在李弘冀的威势之下最后还落了个被毒杀的悲惨下场。但所有的一切也有着一个最大的前提,那便是李璟此次的急病,眼下的形势对于燕王而言是最为有利的,而此时李弘冀的实力也并未达到历史上他和皇太弟争权之时的那个地步,此消彼长亦是正常不过。
抓住对自己有利的时机临机决断毫不犹豫,经此一事李景遂在李从嘉心目之中的地位至少上升了一个台阶,也让他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打击对手就要做到细致全面一旦出手就毫不留情!当然从燕王的种种手法之中也能看出他对吴王与威国公宋齐丘还是有着一定的忌惮的,否则张从久前来怕是就要接触李弘冀的兵权,说到底李璟的急病的确对李景遂极为有利但亦是在他的意料之外。
李弘冀和宋齐丘的暂时隐忍是绝不会保持太长时间的,同样是布局准备,在金陵城中时间拖得越长对他们就越为不利,这一点李宋二人都能看的清楚,可想而知就在这两日之内他们的反抗必定会到来,燕王已然展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再隐忍下去与束手待毙何异?
李从嘉是非常想知道李弘冀和宋齐丘有着什么样的隐藏手段的,那将使他对两个皇权竞争的对手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可现在的他也不敢冒这个险了,他必须要尽快让李璟苏醒过来,否则李弘冀宋齐丘一旦反击金陵的局面就很能一发不可收拾,那种纷乱可是他绝不愿意见到的,倘若说此时还有一人可以稳住局势的话,那便是父皇李璟。
还有一个可能性让李从嘉不敢再加以拖延,今天的朝议之中就能看出皇叔李景遂一旦做了决定就是雷厉风行!那么在这种他可以掌控大局的形势下,为了不出现任何的万一他又有没有可能令得李璟人为的永远无法醒来了?倘若到了那个时候他李从嘉也要欲哭无泪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