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状元及第,天花病起(1 / 2)

薛慎之与贺锦荣行跪拜之礼,垂目望着地面,不敢直视元晋帝。

元晋帝盯着薛慎之,见他低垂着头,开口道:“抬起头来。”

薛慎之与贺锦荣抬起头,看向元晋帝。

薛慎之微不可见的蹙一下眉心,元晋帝打量的视线太直接,仿佛透过他在看另一个人,这种感觉很怪异。

转瞬薛慎之便明悟了,他是宁雅县主的儿子,元晋帝在他身上看见母亲的影子。

“你是薛慎之?”元晋帝猜到薛慎之的身份,宝翎口中的李家后人,就是他吧?再没有人会有他这般像宁雅与李玉珩。

元晋帝脑中闪过这个名字,捏紧了拳头。

“正是草民。”薛慎之不卑不亢地回答。

元晋帝颔首,收回视线,目光落在薛慎之做的文章上。

拿起贺锦荣的文章,抬头看向贺锦荣,“你父亲贺岱才华盖世,博古今通。你做的文章徜徉恣肆,斐然成章,有理有据,比你父亲当年更胜一筹。”

“臣子还有需要进益的地方。”贺锦荣谦卑有礼道。

元晋帝看一眼薛慎之,缓缓地说道:“你的文章见解独到,立意深刻,分析透彻,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确是一篇锦绣文章,与贺锦荣的文章,各有妙处,难分高下。朕宣你们入宫,便是打算亲自策问。”

薛慎之已经猜到这一点,十分淡然镇定。

贺锦荣看向薛慎之,唇角微抿,收紧袖中的手指。

元晋帝将文章放下,开口道:“边疆年年战乱,外邦侵犯,物质贫匮,该如何应对?”

贺锦荣先一步开口作答道:“回禀皇上,外邦无故来犯,我国当然要以倾国之兵迎战,同时派出使臣出访谈判,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结盟。至于物质贫匮,让百姓耕种,能够解决问题。”

元晋帝点了点头,看向薛慎之,“你有何见解?”

薛慎之看向贺锦荣,看着他胸有成竹,十分自信的模样,沉吟道:“草民主张巩固边防,屯兵边塞,士兵可以耕种,也可以防守。来可拒,去可防,国则无忧,边境无虞。”

薛慎之的战略观点,得到太傅与尚书的认同,“皇上,薛贡士的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外邦未来犯之前,可以屯养兵马,外邦出兵必然会有顾忌。而无战乱之时,士兵耕种,能够改善物质贫匮,缓解粮草短缺之忧。即便外邦来犯,也可以尽快的防御,或者出战,不必担心城门失守,等朝廷派兵去援助。”

贺锦荣心里顿时紧张起来,之前他以为状元势在必得。

如今薛慎之的提议,的确比他的出彩。

薛慎之这番主张,也深得元晋帝的嘉许。

只是——

元晋帝再问,“天地间什么最大?”

薛慎之与贺锦荣同时愣住。

大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良久,两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皇上。”

“道理。”

贺锦荣拱手作揖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子以为,天地间最大的是皇上。”

礼部尚书点了点头,十分赞同。

太傅抚摸着胡须,看向薛慎之,看他如何解答。

薛慎之抿紧唇,如今天下间都认定是君王至上,贺锦荣的回答不偏不倚,容易讨得皇上的欢心。他的回答,极有可能惹得皇上的不喜。

沉默半晌,薛慎之依旧耿直地回答道:“天下虽大,治之在道。四海虽广,治之在心。没有道理的世间,破裂天常,败坏人纪,公道不存于心。草民认为,万事脱不开一个道理。”

贺锦荣乍然看向薛慎之,脸色微微发白,万事脱不开一个道理,身为天子也是要遵循道理行事,岂不是屈居道理之下?

“啪、啪、啪。”

元晋帝鼓掌道:“好一个天下虽大,治之在道。薛贡士的回答,深得朕心!”

朱砂笔一挥,将薛慎之钦点一甲第一名,贺锦荣一甲第二名!

命刘勇送二人离宫,元晋帝将名次定夺下来。

曾滨与太傅看到前三甲之后,突然跪在地上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这次春闱是天降祥瑞。”

元晋帝一怔,“天降祥瑞?这次考试,天降异象了?”

太傅笑着说道:“皇上,您钦点的状元郎薛慎之,他可是连中三元。他出色的表现,微臣对他了解过一番,此子非池中之物,八岁的秀才,如果不是体弱多病,耽误他科举,只怕是十几岁的状元郎。说来太过可惜,差一点,他就连中六首,这可是从未出现过的事情!”

礼部尚书也很高兴,“常言道:‘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一个三元,却也是百年难得一遇。皇上是盛世明君,方才得一个得力的贤臣辅佐。”

曾滨默然,实际上薛慎之是连中六首,只是当年为保命,自降名次罢了。

元晋帝脸色沉郁下来,八岁的秀才的吗?

李玉珩当年十四岁的解元郎,风光无限,名动盛京。几乎以为他会连中六首,只可惜会试发挥失常,屈居第二,殿试夺得魁首,拿下文武双状元。

薛慎之在文章上青出于蓝。

贤臣?

元晋帝眼底的情绪意味不明。

——

夜空破晓。

巍峨庄严的皇宫,伴随着悠扬肃穆的钟声响起,午门的三扇正门,东西对开的两扇掖门缓缓开启。两队身穿金色飞鱼服,手持一丈画戟的殿廷卫士,整齐划一的从中门外的四个门洞而出,立在汉白玉铺成的五条大道旁。

宫门外,这时已经站满穿着朝服的文武百官,以及三百位身着深蓝色罗袍的新科进士。大家心里又激动又紧张,从这一刻起,他们正式走上仕途。

薛慎之被召进宫,被元晋帝亲自策问,对自己的名次,心中稍微有底,不是状元,便是榜眼。他在人群中抬起头,看着象征权利的皇宫,午门正门三扇打开的门高大无比,中间最高的门有十一丈高,这是历代皇上出入禁宫的专用门。除此之外,便是皇后大婚时从此门入,再之后就是历届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可以从皇帝的御用道走过,一辈子仅此一次,享受读书人一生之中最高的荣誉,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便是今时今日。

城门上一声钟响,内侍扯着嗓子喊道:“吉时到,百官率贡生觐见!”

文武百官往左侧门进宫,公卿贵族往右侧门进宫,新科进士从掖门入,去往奉天门。一眼便看到白玉石栏杆雕刻着腾龙,气势壮阔。十分宽广足以容纳万人的广场,广场尽头是一座坐落在三层汉白玉高台之上,金壁辉煌的金銮殿!

新科进士心潮澎湃,心生匍匐,那是天生对皇权的敬畏,全都跪在大殿外御道两边,文武百官进入大殿。

一切仪式之后,内阁首辅裴远从殿中出来,站立在一众进士面前,手持金册朗读,“皇恩浩荡,开科取士,为国抡才,出身莫问。今元晋十一年甲戊科殿试结束,由皇上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一百一十名,三甲同进士出身一百八十七名。”

众人屏住呼吸,听着裴首辅宣读名册。

裴远宣读道:“殿试一甲第一名薛慎之。”

站在两侧的殿廷卫士齐声道:“一甲第一名贡生薛慎之觐见!”

薛慎之一怔,似乎没有料到他被钦点为状元,当时的情景,贺锦荣的胜算更大一点。

他侧头看向贺锦荣,贺锦荣低垂着头,神色不明。

薛慎之跟着接引的官员走入金銮殿,裴远继续宣读第二名、第三名,分别是榜眼贺锦荣,探花裴焦。一直等到裴首辅将二甲进士宣读完毕,众人鱼贯而入,百官一同三拜九叩行大礼,元晋帝赐下金榜,交给礼部悬挂在午门三日,元晋帝乘龙撵回宫。

元晋帝离开后,众人相互道贺。

贺锦荣站在薛慎之的身侧,他主动开口,“薛状元,恭喜连中三元。”

薛慎之看着温文尔雅的贺锦荣,微笑道:“贺榜眼,同喜。”

这时,文渊阁大学士徐耒过来,让前三甲去更衣游街。

徐耒将他们领到偏殿,“衣物里面准备好,各位快去换衣。”

薛慎之等人一起进去,三位宫婢捧着进士袍子,服侍他们更衣。

“我自己来。”薛慎之往后退一步,避开宫婢准备解衣扣的手,示意她出去等。

宫婢迟疑一下,放下袍子离开。

薛慎之穿上宽大的进士袍子,与其他大臣无异,腰间革带则换成了光素银带,挂药玉佩,头上的状元帽,左右各簪了一朵大红花,看着十分的喜庆。他从里面出来,看着贺锦荣与裴焦各戴一朵花,榜眼在左,探花在右。

全都确认无误后,三人由三位辅政大学士亲送至午门外,礼部尚书迎接上来,亲自扈送三鼎甲,向正门出去,众进士随行在左侧官道上,薛慎之站在正中间,贺锦荣与裴焦在左右两侧,三人心思各异的从御道上出宫。

官员给薛慎之胸口挂上红绸,扶着他上马,递给他一条马鞭。薛慎之往身侧望去,贺锦荣与裴焦都已经上马。

街道两边围满了百姓,翘首期盼着这一届的状元郎。

商枝站在人群里,她搀扶着嘉郡王妃,探着脑袋往街道上望去,就看见礼部尚书护送蟠龙金榜缓缓而来,身后跟着一众进士,她一眼就看见骑在高头大马上的薛慎之,头戴状元帽,身披红绸,芝兰玉树,耀眼夺目,缓缓朝她这边靠近。

百姓看到新科状元、榜眼、探花,都是翩翩少年郎,全都欢呼着往他们身上扔花瓣,清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的洒落在街道,衬得他们宛如天神下凡。

商枝看着意气风发的薛慎之,热泪盈眶,这一刻他们都等得太久太久!她的目光追随着薛慎之从身边走过,就看见骑马过去的薛慎之,忽然回过头来,一眼看见人群里的商枝。

人潮中,四目相对,商枝心底刹那间涌起一抹悸动。薛慎之清冷淡漠的面容,展眉一笑,杏花树下,君子如玉。

他比着嘴型:等我。

商枝鼻子蓦地一酸,用力的点头。

此后经年,回忆起这一幕,仍是色彩鲜亮,毫不褪色。

“中了!中了!是状元!”

嘉郡王妃激动地握着商枝的手,似乎任何言语也无法表述她此刻的心情。

商枝望着不见他身影的长街,只有杏花零落,微微笑道:“连中三元。”

“像他父亲,有乃父之风。”嘉郡王妃双手合十,念了几句佛号,“等琼林宴后,我们摆几桌,请一些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好!”

商枝扶着嘉郡王妃挤出人潮,一起回松石巷。

在松石巷门口,看见等候多时的嘉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