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战备公路(1 / 1)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1517 字 2022-10-05

不管怎么不确定,在春天来临之前洪涛总算把基础工作搞完了。官场上,自己在大名府路至少占了三分之一的话语权,只要不过分触碰宪司和漕司的利益,他们不会再来找麻烦。

在民间第一步也迈了出去,小四十万亩耕地完全够当示范田用。只要第一批跟着自己种植白叠子花的农户到了秋天能得到满意的收获,立刻就会有地主向自己这边靠拢,谁和钱有仇呢?

在工业方面煤铁矿都是现成的,各工坊也都建好开工了,虽然产量还比不上渭桥镇,但只要别马上开战,满足新军基本装备需求没问题。

金融方面成绩一般般,主要是大名府路原本的商业就不是特别发达,也无法另辟蹊径搞太多经济改革。目前只有大名府银行正式运营,紫菊带着绿荷和那些犹太人除了发放农业贷款之外,还打算在开春之后把存款业务也弄出来。

化工产业进步更大,高俅真的从贪官蜕变成了有理论还有实际转化能力的化学工程师。在王五他们的帮助下,化肥厂已于正月进入了量产。

玻璃作坊也没落下,甚至还抽空在山间空地盖了一座半亩大的玻璃暖棚,继续种瓜果蔬菜,专供帅司大人那张馋嘴吃。

最让洪涛满意的还不是化工产业的进步,而是造船业的起步。混凝土船已经被海商们正式投入了运营,除了那艘船底根本没加竹筋铁骨的大船沉没之外,至今还没出现船毁人亡的情况,牢固度还算经受住了考验。

而温家父子利用一冬天的时间从苦役犯中训练出来了五十多名学徒工,有了足够的人手,只要天气一回暖,造真正大木船的计划就可以开动了。

不管自己能不能入海化蛟龙,洪涛本能的更喜欢海洋。有了船,哪怕自己上不去,心里也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和这些方面比起来,军事发展好像有点慢。野战医院倒是建立起来了,可当地人还未接受这种闻所未闻的医疗手段,害的王十八没事就带着医生护士去街上摆摊免费治病,和卖大力丸的有一拼。

现在洪涛手中能用的新军不足七千,没有预备役,再想扩大规模就得打禁军的主意了。洪涛不觉得现在就转化禁军是好时机,新军的训练周期在半年左右,太早练出来也没用,白白耗费钱粮不说,还容易被朝廷里的有心人算计。

到时候自己耗费了大量财物和精力训练出来的军队,很可能是替别人做了嫁衣裳。如果他们会用也成,就怕拿新军还当原本的禁军,那样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白白给辽人送装备,成运输大队长了。

到底该在何时把新军规模扩大到可以拿回幽云十六州的程度呢?洪涛觉得最后一年比较合适。之前这一年多的时间要玩了命的发展河北路的农业和工业,顺便再把商业带动起来,为将来的大笔花钱打好基础。

十万新军,这是神宗皇帝给自己的最高权限,也是皇帝能供养的起的极限,而且还无法持久。一旦成军就必须马上投入战争,速战速决,否则不用辽国打,这十万吞金巨兽就得把北宋的财政拖垮。

以洪涛的鸡贼性格,能用五万的绝不用十万,目前到底需要多少新军自己心里还没谱呢,一切得等富姬和王十收集辽国南京道和西京道的驻军情况而定。

另外还有一件事儿也得抓紧干,那就是道路。要想富先修路,想打仗同样也得修路。河北两路的道路情况蒋二郎的特种兵已经探索差不多了,总体情况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烂!

越靠近边关地区就越烂,但这种烂不像湟州的道路是因为地形复杂难于修建,而是有人故意为之。若不是蒋二郎的忠诚度不用考虑,洪涛都觉得他是在故意骗自己。

河北地区别看平原居多,但交通并不发达,南北贯通的主要道路只有两条。西边一条叫太行东麓驿道,开封西行从孟津渡过黄河再向东进入河北地区,然后折北沿着太行山脚一路进入辽国境内。这条路比较绕远,山路居多,大队人马通行不易。

东边这条路位于河北中部,从开封出来先奔澶州,北上大名府度过黄河,然后一路从雄州或者霸州出关,叫宋辽驿道。

这条路沿途经过的河流比较多,但地势平坦相对宽阔,距离还短,比较适合大部队穿行。辽国南下时多会选择这条线,很少从西线突破。

这也是大名府的战略意义所在,它就是要锁死开封北面的门户,如果此地被突破再往南就无险可守了。

有居住在河北、山东一带的读者可能会说了,还应该有一条路,就是再往东的沧州,顺着沿海平原地区直插山东,不是照样能南下嘛。

这个办法明清以后可以,放在宋代真不成。不是辽国人傻,有平原不走非去强攻大名府,而是此时的沧州到处都是河流和沼泽地。北宋朝廷还嫌不够,又挖了好多人工池塘,几乎都连成片了,别说是骑兵,步兵都很难通行。

所以说根本没有东边沿海的通道,在泰山以北的地区,想带领大部队南下只有上面说的两条路。

难道说北宋朝廷重视了半天,连两条仅有的战略公路都修不好吗?洪涛最初也是这么想的,富姬给出的答案让他立刻有点哭笑不得。

不是修不好,而是故意不修,目的只有一个,增加辽国骑兵南下的难度。为了这个目的,北宋君臣们可算挖空了心思,想出来的办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都绝了。

在宋辽对抗的白沟河(后世拒马河)第一线,北宋禁军依靠坚固的寨堡进行防御。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寨堡连成了串,一旦辽人小股部队来犯,相邻的几个寨堡就一同出兵,依靠数量优势对抗。

要是辽国大部队来了就依靠寨堡固守不出,辽军不善攻城,若绕道而过就伺机以骑兵骚扰其后路。

辽军冲破了第一道防线之后,碰上的不是第二线驻军,而是连绵不绝的人工林和池塘,这时才是宋军真正战斗的开始。

骑兵大部队没法顺利通过这种地形,只能下马先派人砍树填土,或者用重兵攻击把守着有数几条道路的城池。前者挺费劲的,树林太密池塘也太多,没有土方作业训练的契丹牧人干这种活儿效率不高。

后者也不轻省,北宋军队据城坚守以逸待劳,前后左右都有友军遥相呼应,辽人又不善攻坚,时不时还会遭到当地乡兵弓手的偷袭。

这时辽军已经失去了机动能力,比步兵强不到哪儿去,就算能突破这百十里的障碍带也是强弩之末。

勉强冲到大名府以北,根本没力量再打一场大规模攻坚战,后勤也没法保证,只能劫掠一圈赶紧趁着宋朝禁军没有调动到位撤退,跑晚了就会有大损失。

听上去这种防御方式很笨、很蠢,一点主动权都没有,但以北宋军队目前的作战能力,想在平原地区挡住大规模骑兵攻击也只能这么干,且做的非常成功。

既然大的战略方针就是用战略纵深一点点消耗敌人的锐气,河北路所有的建设也必须服这个战略,道路就是这么变烂的。

从大名府往北一直到雄州边境七百里左右,到河间府这四百里路的驿道还算勉强可以通车,过了河间府之后到雄州的二百多里路就惨了。

不下雨时坑坑洼洼,几乎没有一尺是平的,只要一下雨立马就变泥坑。这些泥还不像湟州的土路是沙土成分居多的稀泥,而是又粘又滑的胶泥。多牛逼的车皆不可行,估计就算把后世的四驱越野车开来,换上泥地胎,也是趴窝的命。

如果富姬说路不好走,肯定就是不好走。她的驼队这几年快把北部边境走遍了,对路况非常有发言权。幸亏驼队里白驼比较多,可以代替车辆背负货物,否则她在春末、夏季、初秋这段时间也无法顺利通行。

把路弄的这么烂确实能给南下的辽国骑兵增加困难,可这么一来向前线运送补给也会很麻烦。

没错,就是很麻烦,每年为了这件事儿当地官府会雇佣大量民伕,采用肩挑手抬的方式通过这片防御带,把补给品运到前线。

北宋朝廷也是被逼急了,干脆玩起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和辽国拼人力资源。

你马多我没辙,但咱人多,用这个办法抵消掉你马匹的优势,双方基本就处于均势了。你南下不了我也北上不了,就这么耗着吧。

这种策略用在战略防御时无可否非,换成洪涛指挥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但现在神宗皇帝要北伐,再这么玩就不合适了。

没有畅通的道路,辽国是无法快速南下,可自己的新军也没法顺利北上,所以修路就被正式提上了日程。隔离带以北的道路可以先缓一缓,但从大名府到河间府南这四百多里宋辽驿道必须先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