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川的财政。
天宝年间,秩序安定,经济生产达到开国以来鼎盛。
当时三川有超过万户,每户永业田亩,每亩种桑株,产绢匹,理论上户均产绢匹。
实际年产绢-万匹,可能有土地兼并或其他因素,我按一户匹算。
现在还有+万户,晚唐时生产不如盛唐效率高,土地兼并、侵占、撂荒因素也有,我按一户产绢匹算,两川总产量万+。
再谈收税。
唐代是量出为入的财政政策,事实上没有固定的税率。但一般而言,盛唐时户均收不到匹绢、文钱——钱、绢不够,都可以用实物抵,就是所谓的折色。。
天宝年间,两川万户,可收得户税万匹绢、万缗钱。
到了这会,两川万户,按天宝标准可收万匹绢、万缗钱。
为了便于计算,我统一按标准绢-钱来计算,统一折合成钱,大概是万缗钱,这是户税,不包含地税。
当然,战争年代,不可能按盛世标准收,事实上两税法的推出就是为了刮钱。书评区读者老叶帮推算了一下,按宪宗元和年间标准,两川实际可收万缗两税。两税=户税+地税,即钱、绢、粮等统一虚拟折合成钱。
这万缗里,便于外运的钱、绢约万缗,事实上地方上还要用钱,不可能全拿走,那么拿走多少呢?按一半算,那就是万缗。
而一个军士一年收入多少呢?
朔方军是斛粮食+缗钱+匹标准绢,这是理论上,实际上因为钱、绢不足,各种实物冲抵,比如邵大帅就用牛羊、粮食折抵,所以我统一虚拟折算成钱。
斛粮食=-钱,匹标准绢=钱,算下来一名军士一年收入是(粮、奶、牛羊)+(绢)+(钱)=缗钱。
事实上价格有波动,但应该就在-之间,除非发生饥荒,导致粮价暴涨。
两川财货运万出来,一人军费,可养万人,如果粮食由灵夏开支,可养万人。
可能还有人说有商税,这个大概在几十万缗、不到万的样子。
但别忘了,运出川还有成本,这个可不低,商税能否覆盖这个成本很难说。
另外,有人举例邵大帅一百多万人时养万军队。话说你觉得那时财政平衡吗?书里不止一次说养不起,几次到关中就食解决赏赐问题,还四处抢劫,这些都忘了?
当时就是穷兵黩武,是靠劫掠、摊派维持开支,书里说得很清楚了。
最后说一下发赏的方式。
如果派军队入川,赏赐发给他们在外地的家人,而不是在驻地发放,因为军士们不要承担运财货出川的巨大成本。
如果将家人带到蜀中,在当地安家,那么可大大减少成本,并且地税也能利用上,养十万军队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