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伏兵安排(2 / 2)

“这电台,还真是神奇啊。”

“洪总督,千里传信,陛下可以瞬间知晓战事,您有什么想法陛下也知道。

现在将在外没办法说君命有所不受,可同样的,也没人能够说您坏话了。”

现在的辽东巡抚邱民仰,同样坐在营中,一边看着各总兵的战损报告,一边说道。

前期明军打的顺利,是因为济尔哈朗布置在乳峰山的人也不多。

洪承畴则是因为七路总兵,现在只到了三路,为防止打入锦州范围没有后援及时跟上,才没有进入锦州范围。

这场战事,明清两方都在互相算计着,只有祖大寿被夹在中间,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

洪承畴不敢真的打开锦州的通道,因为锦州通道一开,他就得守着,到时候可真就成了建奴的瓮中之蹩了。

济尔哈朗他们也不敢真的现在就和明军进行大战,怕把明军给打回头,不接盘锦州了。

那样的话,他们这段时间的谋划就变成了一个锦州城,没有消耗掉明朝的血本,那是赔本的买卖。

两方人都在看着锦州城死撑。

“不过这么撑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我听宫里来的监军说,现在直隶粮价都在上涨。

若是京中来人催促,或是有人蛊惑陛下,这电台恐怕又会成为我们的催命符啊。”

邱民仰想着近日来到营区的监军所述,京师的粮价波动和朝廷的补粮,都说明粮食储备不稳。

一旦京师粮食不稳,接着不稳的就是他们的粮饷了,没钱可以撑着,没粮拿命撑么。

祖大寿被这么一说,也有些怀疑,不过他突然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崇祯运送粮食的手段。

每隔几日,崇祯就会吩咐他,让人去指定地方拉粮,根据运粮官的报告,拉粮的人从未见过有人运粮,可只要他这边收到消息,再去看,必能看到粮食。

“此事你完全可以放心,我出来的时候陛下就已经给我说过了,无论锦州战事如何,陛下必然不会催促粮草问题。

本来以我的性子是不会这么冒然,才一个月就向松山塔山这边赶来。

可是念及皇恩浩荡,陛下能给我那么大的支持,我也不能怂啊,没想到一来还这么顺利。”

“如此就好啊,只是朝堂上,陛下真的可以做主吗?”

“京中那些人,哪还有文官的样子,盛唐时君子六艺,他们还会几样?”

祖大寿听着邱民仰的小声嘟囔,不屑的说了一句,邱民仰点点头。

虽然他们是文官,可在辽东的地界,文官和武官实在界限模糊。

常年应对建奴,他和洪承畴也是同样的可以提刀砍人。

“对了洪总督,你为何要让杨总兵在笔架山附近扎营?

还有高桥那边也扎了一营,只让他们副将带旗过来,连下面总兵他们都瞒着。”

“哈哈,邱巡抚,我一直推崇拳头捏紧战术,所以在宁远集结兵众,有这五万人才敢出兵,又在这松山一直等着后续支援过来。

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们人合在了一起,建奴就不能发挥精兵优势,逐一击破。

而人多我们的优势就能完全发挥出来,建奴的战兵少,和我们拼不起,哪怕三个人换一个建奴,建奴也拼不起。”

“妙啊,此策确实对建奴针对性极强。

可是这和你安排他们守粮守高桥有什么关系?”

邱民仰一下没有转过弯。

“这就要说到集合数十万人的缺陷了,那就是我们的后路全是破绽,因为兵在一处,则顾首不顾尾。

建奴只需要从上部绕路,就可以轻松切断我们的后路,同时粮草中转的笔架山,同样会被建奴轻松夺取。”

“嘶,我明白了,这两只是你安排的伏兵?你就这么确定建奴一定会偷袭?

如果建奴发现我们空缺了两卫,他们八旗同下,我们还是挡不住的。”

“所以就让他们副将带着将旗和少数人马,摆阵在后路,前面三军和中部两军就不能接触。

这样不仅运送过来的粮食可以减少,还能给建奴有机可乘的错觉。”

邱民仰听着洪承畴的安排,渐渐转为佩服。

“不愧是洪总督,普通文臣光是整合这十多万军队,就已经焦头烂额了。

你不仅指挥的井然有序,还能够对应的防着建奴,甚至给建奴挖坑,当世孙武,可为相师啊。”

“哈哈哈,这还是因为有这沙盘,还有陛下的指导才能完成的,我的能力也就比普通总督大了那么一点。”

洪承畴听到邱民仰的夸赞,哈哈大笑的解释了一下,不过其中的自得还是很大的。

辽东他经营了这么多年,这些总兵,边将,大多都服从他,所以才会将整个大军整理好,要换个人,光是整合就已经要命了。

带着笑容,祖大寿从腰间将对讲机拿出来,已经盘出包浆的对讲机被他擦了又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