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纨绔离开兰台阁时,每人身上都换了一身行头,都是话本里各自喜欢的人物。
赵熠心满意足,正要打马回府,文创的掌柜霓夕走过来,道了个万福:“赵公子还没去三楼,怎么就回了?”
赵熠特别直率,“没钱了,花在你这儿。”
霓夕轻笑,“公子,三楼是整个文昌的文创,还有您喜欢的棋。”
赵熠皱了皱眉,对身旁的魏肖说:“估计还是狮子象斗和辗转腾挪,也差不多玩腻了,就不去了吧?”
“也行。”魏肖花得也不剩啥了,而且他们还打算找个地方穿着衣服演一段剧情,过两天再来呗。
霓夕道:“狮子象斗倒是有,那都是给新客人准备的。公子这样的老顾客,自有新玩意儿奉上。”
纨绔最爱啥?当然是吃喝玩乐,一听有新玩具,忙不迭地跟着霓夕上楼。
三楼这里,是真正属于“文昌”的文创!
这层依旧是男子和女子分开,女子这边,有常用的手帕、首饰盒、胭脂螺黛;压着花瓣的小笺、笔架笔搁、镇尺香炉;又有团扇香袋、花锄锦囊、针线绣绷……
在最角落的地方,甚至还有肚兜小衣。
男子这一处,也都是文房四宝、玉带玉冠这一类的常用品。
在中间的地带,摆放着各类棋,有之前大火的狮子象斗和辗转腾挪,也有几样新棋种。
“大富翁,这是啥玩意儿?”魏肖百般好奇,哈哈笑道:“老子就是富翁,这可怎么玩儿?”
赵熠指着另一处,“这有飞行棋,咱们不妨试试。”
这时,从后面走来一人,为大伙做棋类讲解。纨绔们听懂后跃跃欲试,结果因为“你为啥把我的棋撞回老家?”这件事差点儿绝交!
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抱了几套新玩具。
再继续逛下去,赵熠发现了问题,“掌柜,你们这儿每样东西都带着图。”
魏肖:“这些图长得都一样。”
赵熠:“仔细看好似两个字。”
魏肖:“但这俩字我不认识。”
说完大声给自己收了个尾:“好!好诗!”
众纨绔笑作一团,霓夕也忍俊不禁,温声道:“这图案是‘文昌’二字的篆书,是唐晏公子央求阁老亲自篆刻的,以此作为标识。若资料是丝绢一类,这图案就绣在上面,若是金属或是木刻,一概用铸造,然后把标识嵌在上头。”
赵熠恍然大悟,“这样一来,只要是文昌的东西,都可以一眼认出。”
“公子高见!”霓夕瞧了瞧赵熠的衣裳,问道:“没记错的话,您身上这件是《我那病弱世子爷》里世子殿下的衣裳吧?公子回府后可以翻开里襟,也有这标识呢。”
赵熠向来荤素不忌,哪里还会等回府,当即就把衣襟撩开,果真找到了绣着的纹样。
他跟没事儿人似的将衣服系好,又开始看刚买的武器和道具:“大宝剑上有,玉佩上也有,鞋底子也有,汗巾上也绣着!多亏掌柜提醒,不仔细看都找不着!我那些老婆,衣服家具什么的,是不是也都有这玩意儿?”
“有的。”
“真行啊,”赵熠豁然开朗,“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魏肖道:“我知道!多一道工序,变麻烦了!”
“滚滚滚,”赵熠目光里带着一种‘你没救了但是我有救’的优越感,说道:“只要你在店里买一样,就会记住这个徽记,文昌的名头会越来越响,等其他商人反应过来想模仿时,文昌已经成为此行业不可逾越的大山。”
此言一出,三楼所有顾客茅塞顿开,七嘴八舌参与讨论。
“也就是说,用了文昌的东西,以后会越来越有排面?”
“这就好比,京城这么多家卖衣料的,在得胜绸缎庄买的就更有面子;自去年冬天开始,京城陆续开了几家烤串店,却还是得胜楼的味儿最正!”
“可不是,你看这一层,文房四宝、闺房器物、玉佩香囊、香丸兽炉,要什么有什么,以后宴宾客请好友,若拿出的是文昌的物件,岂不是倍儿有面子?”
众人深以为然,又觉得文昌的物件实在精致,再加上特有的徽记,属实物超所值。
赵熠拿出扫荡的架势,又开始往家划拉东西,猛地想起身上没了银子,还跟小伙伴借了点儿。
他一边买买买,一边撺掇别人,“我虽不太写字,但眼睛不瞎,这纸嘎嘎好!写封情信送给小娘子,马上定亲!年底大婚!”
魏肖也不甘落后,“你看这瑞兽炉,龇牙咧嘴跟真的似的,魑魅魍魉吓跑。”
“看这蒲团,坐在上面不得痔疮。”
“还有这茶具,不抱回家不配做纨绔!”
“楼下那些大都跟话本有关,未必一定要买。三楼这些都是惯常用的,反正家里也得置办,留着银子又不能下蛋。”
有人怯怯地说:“那过几天再买呗,也不急在这一时。”
“这你就不懂了!”魏肖道:“你是没经历过在得胜楼抢‘狮子象斗’的风潮,那时候晚一盏茶就得等上半个月,那叫心急火燎。你们不知晓文昌这位东家,等你下回来,她一定有更新鲜的玩意儿。”
赵熠还甩了句成语,“对,等啥呀,时不我待,没看本公子都在借钱了么?”
霓夕在旁边看得一愣一愣的,以前就听夫人说,赵、魏二人一旦认准,就跟托似的,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气氛烘托到这儿了,不买是不可能的。最先登上三楼这批人看这个也好,那个也喜欢,控制不住伸向荷囊的手……
逛一圈文昌文创,直接把钱袋整瘪了。大家下楼正要出去,突然看见墙边有两个立牌,上面是亮着告示。
赵熠问:“这又是啥玩意儿?杵在这儿还怪好看的。”
这时宁松萝正好进门,笑道:“这就不懂了吧?这叫易拉宝。”
众人又知道一个新名词,忙去看上面内容。
其中一则告示说:文昌文创货品繁多,需要肯吃苦、能接受新事物的朋友。会刺绣、会裁缝、会刻字、会手工都可以,没有手艺的,只要肯学,也可加入半加工者的行列。
这可太好了,觉得自家生计困难的,岂不是可以贴补家用?
文昌这位东家,是增加了百姓的就业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