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朝堂议赏(1 / 1)

在众人各异的想法之中,张茂则的声音并没有丝毫被打断,还在继续说着苏石真就出兵前往昌平的事情。

这其中孟有德还介绍了辽国大将军萧孝友为了引苏石上勾,有意以刘六符的墓穴为引,引其上当。

苏石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如何利用这个圈套中的漏洞,完成了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最终攻下昌平,焚烧辽军众多物资之事。

苏石竟然真的不要性命去了昌平,且还阴差阳错之下攻占了那里,焚烧了一切。

“好,好呀。”李迪做为当朝宰相,听到这里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再一次出了声。

这一声叫好,将大家的吸引力都转移了过来,尔后越来越多的叫好之声是不绝于耳,满殿的气氛也在这一刻变得热闹甚至还有些欢庆了起来。

赵祯的脸色于这一刻也是极为的红润。昌平城被攻破,代表的是辽国军力的重大损失,那在短时间内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对大宋不利。

换句话说,苏石此举为大宋的北境和平至少争取了两年左右的完和平。

这绝对是大功一件。张茂则并没有受到大家的影响,臣子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他是不会关注的,他需要注意的就是官家交给自已的任务是不是能很好的完成。

所以他的声音依然还在继续,说起了苏石攻占昌平之后,终于惹怒了辽国大军,萧孝友更是在一气之下,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对其围追堵截之事,迫不得已,原本准备回到大宋的通直郎苏石不得不向辽境北方转移,寻机而回。

事实上,辽国并没有派几十万大军围堵苏石,但是十万兵力是有的。只是孟有德即已投效苏石,当然要为主子说好话,这个兵力数量当然是越多越给人震撼感,越会让人感觉到苏石的不容易。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呀。”听到这里的众臣,一个个迅速收起了刚才欣喜般的模样,变得忧心起来。

他们之中,有些人的忧心是真的,也有一些是装的。即然苏石已经成为了功臣,他们总是要有一个态度的不是吗?

做为臣子,关心功臣,显然他们也就是功臣了。这个道理不会没有人不懂。

就算是有些人此时心中是有些眼红与妒忌的,可在还不知道苏石是不是能回到宋境的时候,这个时候还要露出羡慕的神情实在是有些太早了。

奏书的最后,孟有德讲到了自已无奈之下与通直郎分开而行,回来传信的同时,也带来了通直郎的一个提议,那就是借着辽国大军都在围堵他,且军资不足之下,是不是可以考虑宋军北上,趁机收回燕云十六州之事。

当张茂则最后念道:“密谍司北方代理指挥使孟有德敬上”之言后,他的声音这才终于停了下来,合上奏书,小退一步,重新的站在赵祯的身侧。

奏书念完,大家也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一个个又变得面面相俱起来。

苏石竟然要求大宋出兵向辽国发难,在此之前,大家都没有丝毫心理准备。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思考一下,这其中的厉害关系。还有就是现在出兵是不是可行。

按理来说,苏石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如果宋军出兵的话,是有着天然优势的,倘若是真的打定主意,派出重兵的话,便是真的夺回燕云十六州也非是没有可能。

但也只是有可能,并非是百分百确定。而且真的这样做了,那首功无疑就会是苏石的,这实在让大家有些不爽。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现实中,一个人比另一个强太多了,那他做出任何成功的事情来,只会得到他人的祝福。

反之,如果一个人比之另一个人只是强上一点,甚至还不如人家,而这个人竟然还成功了,那收到的就不是祝福,而只是妒忌。

像是什么走了狗·屎运、什么只是运气好之类的话就都要出现。骨子里就看不起,大家自然也就不想自已辛辛苦苦的努力去为他人做嫁衣。

就算是要做也是做给那些比自已强的,你苏石一个小小的通直郎算是什么东西?

这样的想法存在一些个有着小人之心的心里。还有一些人,考虑的就是大局了,就像是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淹。

外界安宁的良好局势之下,新政的推行速度较之预计的还要快上许多,这是一众新政推行者们乐于见到的。

可若是现在向辽出兵的话,新政就不得不停下来,这是他们绝对不想看到的。

就算是明知道现在出兵伐辽是一个不错的时机,但在范仲淹等人看来,牺牲新政去做这些事情,还是有些不太值得。

各有各的心思之下,大家都没有说话。龙椅上的赵祯看到大殿中就这样安静了下来,心中不由有些叹气。

多好的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呀,可就是因为要推行新政而不得不耽误了。

也罢,只要新政完成了,大宋就会强大起来,那个时候在去收回燕云十六州也是可行的。

心中这样自我安慰着,赵祯就决定不在提起大军伐辽的事情。只是苏石有了这么大的功劳,不赏是绝对不行的,不然的话,下面的臣子们见有功而不赏,岂不是会怪罪自已这个官家太不尽人情了吗?

“众爱卿,苏天佑冒着生命危险为大宋立下了如此功劳,大家便议一议要如何的赏赐于他吧。”赵祯开口了,没有提出兵之事,只讲封赏,这让不少的臣子就松了一口气。

但同时他们也感觉到有些可惜,至于是什么原因可惜,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苏石去了辽境也有大半年的时间,功绩之大的确该赏。更何况现在的条件和环境如此恶劣之下,苏石能不能回到大宋还是未知,即如此,就更不能吝啬。

想到这个封赏很可能是给死人的,便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反而都在思考着要如何封赏才是最好。

人群之中,庞籍的眼珠子迅速转动着。他平时与苏石关系算是亲密,且他从中也得了不少的好处,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现在关系到苏石封赏的问题,他当然不能不发一言,不然的话,其它人看到岂不是会说自已无情无义吗?

反之,自已提出了给苏石厚封之事一旦传出,那其它人就会说自已够义气,就会给人产生出一种错觉,跟着庞大人有肉吃,这可是花上千金都买不来的好口碑。

这般一想,心情就有些激动,趁着其它人还在思考的时候,庞籍这就手持芴板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通直郎功劳甚大,臣认为应该重赏,少府之职已空缺良久,以苏天佑之能力,当可胜任。”少府,管理皇室私财和生活事务的,从四品官职。

虽然品阶算不上是多高,但往往都是皇帝信任之人,且能任此职的,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之前这个位置无人而座,皆因赵祯很穷,内帑很少,根本无需专人打理。

如今经庞籍这一提醒,众人便感觉到这还真是一个为苏石量身打造的职位。

一来,苏石赚钱的能力绝对是一流,这从他不在汴梁了,但每月手下人还会向三司使送上的税金就可以看得出来。

想必有苏石在,皇家的内帑就不会在缺少银钱。二来,少府之职并不属于重臣之列,就连入朝都是可入可不入。

得于这个官职就不会对其它人造成什么影响,也不会与其它人的利益和权柄产生什么冲突。

唯一值得商榷的就是苏石现只有十五岁,如此年纪便是从四品的官员,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

可反过来想想,苏石现还在辽境,还要面对着辽军的围杀,能不能回来还是未知,这个官职是不是真的能落到他的头上也是未知之数。

去妒忌一个要死之人,实在是大不该之事,原本还想提反对意见的人,这便一个个都闭上了嘴巴,不在言语。

“少府吗?”赵祯听到了这里,先是眉头微皱。他是想着提拔一下苏石,但没有想提这么快,因为这个苏天佑给他的感觉太能折腾了一些,这样的人贸然提到重要位置上,那是很可能会出问题的。

但回过头一想,少府的官阶虽然是从四品,但实权真的不是很大,也就干涉不了朝政,脸上就露出释然之意。

苏石所为,建下的功劳的确不小。凭此功劳重点提拔并不过份,即是如此,便给他一个从四品的官职又有何妨,别人知道了,也只会说自已有识人重人之名,岂不美哉。

想通的赵祯这就点了点头,

“不错,此提议甚好。众爱卿,可有什么疑义吗?”面对着赵祯询问的目光,众臣们都是一一摇着头,显然在这个时候谁都不会站出来驳官家的面子,那不仅会让赵祯生气,传出去,其它人也难免会骂自已心胸太过狭隘。

和一个将死之人去计较,那你不是心眼小又是什么?大家都不说话,就等于是无人反对。

赵祯这就一锤定音的说道:“即是大家都很赞同,事情就这样定了,回头三书省备案便是。”这就等于是公开的明旨了,再不像是之前通直郎那个散官只是被赵祯所承认。

这句话一出,不少人心中都在想着苏石还真有狗·屎运,倘若是可以真的活着回到大宋,可以想见,一生的荣华富贵可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