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的征程(1 / 2)

工艺化亚空间制备

科技等级:8

介绍:基于对亚空间的充分认知,我们已经可以主动将亚空间一定程度上加工为我们所需的“胚胎”,并将之和其他亚空间隔绝,其定向化的空间性质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许多有趣的实验

可能科技:创世理论(5)

这就是从“微缩星河”上延展而出的技术,也是李文渊打包他那堆“家产”的关键。

理论上说,他只用一个箱子就能装下他要带走的所有东西。

但是由于封装技术尚不能做到分门别类,为了能保证被封装的建筑不受到损坏,最好是一个星系就只用一片“加工亚空间”承载。

除此之外,如何将那些被封装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再放出来也是个技术活。

“微缩星河”中的星系确实可以再度释放回现实宇宙,但是需要准备好足够广阔的空间。

用于承载的亚空间在与现实宇宙接触之后会逐渐和宇宙融为一体,这样的性质证实了这种“加工亚空间”更接近于现实宇宙。

相关的组件需要在亚空间中才能使用,也因此‘天帷战舰’成为了最好的载体。

为了保证在日后的旅途中不出现差错,李文渊决定提前在银河中实验一下这项技术,于是“天帷战舰”也随他的想法移动到了某个偏僻的星域。

隐藏在真正亚空间之中的“天帷战舰”只要想,那它造成的亚空间信号几乎微乎其微,除非专门检测否则根本意识不到它在移动。

在仔细检查过星系内部不存在任何生命和异常之后,“天帷战舰”搭载的相关“亚空间加工组件”便正式开始了工作。

只见如同星河阴影的黑幕开始从黄道平面自上而下地笼罩这个星系,像一头巨兽的恐怖大嘴那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吞噬了星辰的光芒。

黑幕之上,似乎正如宇宙的绝大部分空间那样,死寂而空旷,就算有飞船路过此地,也很难意识到他们面前的是一片正在被加工的空间。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久,直至黑幕开始产生回缩。

就像是塌缩的内核那样,黑幕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行回缩,并且越来越快,直至超越光速。

宇宙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黑幕下的空间也一切正常,唯独缺失了那些本该就在此处的星辰。

直到黑幕化作了一个点消失不见,也没有那些星辰的迹象,它们就和彻底与宇宙失去了联系那样再无踪迹。

唯一多出来的,是已经被“天帷战舰”制作完毕、并投入了现实宇宙的一个小箱子。

箱体的表面散发着星辰的光辉,透过透明的箱体,可以看到内部还在运转的天体系统。

就这样,一个微缩化的星河就做好了。

而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再展开操作之中,原本的星系又被释放回了宇宙空间之中,只不过位置比起之前的产生了偏差,而且正在以每秒五百千米的速度移动。

照这样下去,大约十五亿年之后,它就会和另一个星系相撞,然后融为一体。

这是将“加工亚空间”再展开后必然产生的后果,那片空间的规则毕竟还是与现实宇宙有差别,而这还算轻的。

如果操作不当的话,甚至可能会导致释放的星辰位置错乱,直接就撞在一起也不是不可能。

为此,他还需要多次进行试验,确保100的成功率。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银河逐渐传出了某种“异常现象”的流言。

有许多正在研究课题教授,以及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们,突然发现他们研究的对象出现了完违背他们知识的现象。

有一个正在研究“天体运行轨道对陨石带影响”的教授,突然发现他研究的那个星系字面意义上的“没了”。

虽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出现,然而星系内的行星却正在以每秒六千公里的速度远离星系,所谓的轨道更是然没有,导致他不得不换了个星系研究。

而一个将某颗恒星生命周期的数据作为理论来源研究小组,则神奇地发现他们那颗原本还“活得好好”的恒星突然“死了”,变成了一颗黑洞,这直接让他们的理论缺失了数据支持。

这种“异常现象”引起了科学界的恐慌,甚至有人猜测这是不是某种“银河威胁”即将出世的征兆。

虽然这件事因为“异常现象”的消失而告一段落,但还是不时有人提起这场“异动”,并表露出担忧。

至于“罪魁祸首”的李文渊,则是在足够多的样本实验下编写了一套封装与解压的程序,保证了100的成功率后,将精力放在了最后的善后工作上。

首先是确认了需要“打包”的部分,所有的产能星球和绝大部分巨构以及舰队,是他需要装在“微缩星河”之中的。

其中有少数特殊的星球他没有带走,例如“观测终端”。

这台行星机械疑似和银河之外的“肃正协议”主机有关,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将之留在被帷幕屏蔽的银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