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有耳闻。”
“没想到了,这地方竟然能种麦子。我以前听我爹说,在寒冷的国家才能种麦子,走,你陪我去看看魏家的麦子。怪不得我爹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要在京城,哪里知道咱大周国还能种麦子这种抗寒之物。”
柳铭不管顾淮北同不同意。
拉着他就往大槐树外面走。
不过他没有去过魏家的地里,自然不知道魏家的地在哪里。
于是柳铭问身后的跟着的小厮。
“你们谁知道魏家的麦子地在哪吗?
“柳少爷,小的知道,小的带你去。”
“你在前面带路。”
很快小厮就把他们带到魏家的地前面。
地里的麦子已经被割了八分之一。
没办法。
魏老头因为相信心宝。
把全家的地全拿来种麦子了。
家里人多,自然要的地也多。
前前后后足有四十亩的地。
可惜家里孩子多,四十亩的地收来了粮食,交了赋税之后也没剩多少了。
再加上往年,魏家不是出这样的事情,就是那样的事情。
地里的粮食产量永远都比不上别人家里。
更有一家,遭了蝗灾,那更是颗粒无收。
几个哥哥也就比他们家好那么一点。
你别说,那蝗虫就和长了眼睛一样。
谁家的水稻都不吃。
就专吃发生姓魏的这几家。
越氏年龄大了。.
没有下地。
而是坐在地头上看着两个娃娃。
柳铭走过去,叫了一声,“魏老夫人。”
“柳少爷,顾少爷。”
“老夫人,你们这是收麦子呢。”
“柳少爷,你也认识麦子?”
“听家父说过。”
越氏惊讶道。
他们大周国的还真没多少人认识麦子的。
当初这麦种,还是老头子高价从县里的商户那里买来的。
柳铭虽然没有见过麦子长什么样。
但是,书上有啊。
那地里看起来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农作物一看就是麦子。
水稻可不长这样。
水稻是淡黄色。
忽然。
一阵风吹过。
那金黄色的麦子随着风,像浪花一样高低起伏着。
风吹麦浪的由来便是如此。
“你们家的麦子种的还挺多的。”
“是啊,当初也没想到这地里真的能种麦子,也是试试,我家人多,光吃米饭吃不饱。”
越氏谦虚的说道。
“老夫人,我看到这样下去天黑你们都干不完,不如我让府里的家丁过来帮忙吧。”
“不用,我们自己可以。”
柳铭还想劝说。
就看到远处来了一批孩子们。
“奶?”
魏广繁喊道。
“你们不是去学堂了,怎么都回来了。”
越氏看到大孙子后面跟着一溜小孙子。
小孙子后面还有一溜和他们年纪一般大的孩子。
孩子最后面,有几个年约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走得气喘吁吁的。
“我们夫子不知道从里听到我们家里要收麦子了,便让我们回来帮忙,不光我们回来了,夫子也跟着一起来了,还有学堂的学弟们也都来了。”
越然了然。
怪不得小孙子后面的人都不认识呢。
原来都是一个学堂的。
村里一种播种和秋收的时候,学堂都会给他们放假。
让他们回来帮忙。
可这次麦子只有魏家一家种。
并不是全村都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