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今日无事,湖畔挥杆(1 / 1)

建文四十年 顶顶猫头 1020 字 2022-12-17

重上楼,朱廷把办报社的细节给几人讲了透彻。

答应朱元璋在七天内解决顾成的事,等朱权造好屋舍是来不及的,反正印刷机器、人、钱大把的有,没房子也能办出报纸来。

天色渐晚,饭香四起,应天城被黄昏和炊烟笼罩,檐下喜鹊弄巢,老叟逗顽孙。

朱橞坐在茶楼上,远眺秦淮河:

“我们要不去游船吧!”

朱权打了一下他的脑袋:

“莫要想那龌龊事,再过一个时辰就宫禁,不回去就来不及了。”

几人收拾收拾,回了皇宫分道扬镳。

朱廷行在路上,回想今日发生的种种。

应天是天子脚下,民间疾苦依旧,其他地方岂不是更加苦不堪言。

他贵为大明皇孙,理应高枕无忧才是,奈何朱廷前世过过普通人日子,心思敏感细腻,做不到朱楩那般铁石心肠,难免多虑:

这天下若是让允熥那厮治理,民生又得凋敝成什么模样若是在自己手底下来治,会不会比那孙子来得好一些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远远下马的敬重,比曹狗儿的无脑舔来得爽太多了。

思绪有些混乱,回元庆殿草草洗漱就睡下。

一夜无梦。

翌日,曹狗儿早早在朱廷寝宫外等候。

听闻屋里有动静,他当即捻着脚尖朝里走,满脸堆笑:

“二爷,您要的东西奴才都备好了。”

小间谍倒挺效率朱廷拿过扫了眼,上面通篇用大白话,写了顾成在贵州的诸多事迹,第一人称视角读起来颇有代入感:

【我本住在黔中安顺的城边,家中有山又有田,生活乐无边,谁知那蛮鞑子,豪横不讲情面顾帅天神下凡间,除暴驱匪安良贤,偶有大灾,豪施仓廪结善缘】

朱廷起身,花费一个早上,动手设计了一面报纸排版。

排版整面采用a2规格,考虑到印刷限制,字体做不到前世报纸上那么小,只好适当减少内容,a2对分左右面,内容选择有很多,实时文章、墨宝鉴赏、诗词赏析、小说章节、数独游戏等等,当然没忘腾出一块广告位。

作为第一刊,广告肯定是没有的,朱廷准备把曹狗儿的《顾成天神传》放在最显眼位置,其他内容让手底下人去挑选。

曹狗儿一直在边上守着看,这小子脑子很灵,朱廷仅仅说出一些概念,他就能机灵想出方案,像数独游戏就是他想出来的。

“把你的大作和这排版封好,送去给岷王,记得跟他说,内容挑选往诙谐轻松去,莫要放那些之乎者也,挑些百姓爱看的,也莫要省墨,加上句读。明日巳时前,第一版给我过目。”

曹狗儿揣着信飞一般跑走了。

朱廷浑身轻松,看到书房角落有根紫竹,凑近一看原是鱼竿,钓鱼佬的记忆瞬间激活。

今日无事,湖畔挥杆。

评事街发生的一切,都没躲过朱元璋耳目。

他将写有情报的纸片放入格子间,略有所思。

“这小子究竟要做什么,又是买纸又是择地,还学咱收义子,好的不学学坏的,别自以为看些杂七杂八的书籍文章,走歪了路。”

最让朱元璋诧异的是,允炆做的一切事,都没有去调亲军督卫府的人,甚至最后逼蒋瓛迫不得已,主动露面替他解围。

“罢了,七日后若是不能助得顾成,只能领立太子妃了。”

这时又飞来一只信鸽,朱元璋解下鸽子脚上绑的小信筒,捻开纸条。

【上半日闷在殿中不知何事,下半日后湖垂钓,无鱼上钩。】

朱元璋更加诧异了。

“拿了令牌不去做事,窝着钓鱼还钓不到,出息呢!”

朱廷大概知道朱元璋一直在暗中观察自己,钓鱼是他迷惑朱元璋的手段之一,但空军绝对不在计划之内。

让位太孙之计虽说遭遇一些心理坎坷,目前来说朱廷还是不想当皇帝的。

朱楩那边效率极高,当天夜里就有人送来了刊印好的第一版报纸。

朱廷看后赞叹不已,朱楩他舅手下能人倍出啊,质量没得说,尤其小说片段选取出乎他的意料。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一句几乎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名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朱楩他舅选的小说,竟是《三国演义》!

这完全符合朱廷的期望,他才回忆起读书时背过的文人知识点,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号湖海散人

既然小说挑了《三国演义》,那诗词赏析果不其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给这篇《临江仙》作赏析的人名为乔韵寒,经曹狗儿介绍,她是应天乃至全大明名气最盛的清倌乔韵寒,秦淮河上专门有一条画舫属于她。

清倌清倌,顾名思义讲究一个清字,只卖艺不卖身,然就是这个清字,带来无限遐想,美人自古都是美谈。

战争、美人、英雄齐齐出现在小小的一张纸上,相信这版报纸一出,全应天都能为之着迷。

朱廷吩咐曹狗儿:

“你去回禀岷王,就按这版来印,连夜印上五百份,明日在应天城中免费赠送。”

曹狗儿兴冲冲地去了,他虽只是东奔西跑,却颇参与感,心想这报纸中多少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他日秉笔太监定然落不到别人头上,得是自己来做。

朱廷没有给他一分赏钱,曹狗儿心中却没有一丝失落,乐此不疲地奔着。

又钓了一天鱼,这天连咬钩都没咬一下。

事请的发展没有照朱廷所料般爆炸。

朱楩派人来报,第一天报纸全部送完,可据底下人说,领报纸的都是些看起来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拿去也不知道做什么用,反正不像是拿回去看的样子。

朱廷才意识到疏忽了一点,洪武年间的文盲率并不低,十个人里九个都不识字,应天作为首府会好一些,也至少十个里头八个不识字的,让他们读书看报实在是难为人了。

可这难不倒朱廷,他让曹狗儿给朱楩带话,加印五百份,累计一千份往外送,同时让人在四处设桌案定尺,开坛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