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赴约(四)(1 / 2)

虽然陈安晏早就有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但他还是十分不解的问道:“王爷,这是为何?”

李元凡这时候却是冷声说道:“虽然本王不知道他到底跟你说过什么,看得出来,你对他十分信任。”

李元凡说到此处,却是看了看陈安晏又接着说道:“不过,此人极有城府,不能信任,你可不能被他迷惑了!”

陈安晏听了,却是大吃了一惊。

其实在去京城之前,通过李彧的描述,陈安晏也怀疑过李文栋的野心。

不过,在到了京城之后,特别是在住进了王府,两人促膝夜谈了一次之后,陈安晏倒是明白了李文栋的心思。

而且,自那之后,李文栋也对自己十分照顾,否则的话,若只靠自己,恐怕根本就斗不过那单文柏。

因此,在陈安晏看来,极有可能是李文栋的一些故意的举动,让李元凡认为李文栋觊觎大位。

只是,在这个时候,陈安晏却不知道该不该将李文栋的想法和计划告诉李元凡。

毕竟,当初李文栋可是特别交代了,此事事关重大,且不能声张。

因此,尽管陈安晏已经得知李元凡不会对李彧不利,他想了想之后,还是没有暴露李文栋的用意,而是皱着眉问道:“王爷为何这么说,臣到京城之后,一直多亏八王爷照顾,否则的话,恐怕根本就没有今日见王爷的机会!”

李元凡听了,却是冷“哼”了一声,说道:“这不过是他收买人心的手段而已!”

陈安晏这时候却是又立刻说道:“臣不明白王爷的意思!”

显然,尽管已经得知李元凡曾经救过李彧,而他今日传自己前来,显然是想告诉自己,他也会在暗中支持李彧。

但是现在李元凡却说李文栋心机太深,极有城府,似乎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对于陈安晏来说,他自然要弄清楚真相才行。

李元凡沉吟了片刻,却是告诉了陈安晏一件事,云南的布政使柳同书原本是一位老臣,这柳同书是魏文康的人,但是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却突遭查办,下罪入狱。

虽然魏文康极力搭救,但柳同书最终还是遭削官罢职遣返原籍。

根据朝廷的公告,这柳同书在任云南布政使的时候,多次征收苛捐杂税、霸占民田,甚至还谎报灾情,骗取朝廷赈灾银两,照理来说,应该是个杀头之罪。

不过,因为有魏文康的庇护,最终只是在抄家之后,削官为民。

陈安晏听了,却是十分不解。

因为按照这朝廷的公告而言,这已经是从宽处置了。

不过,李元凡却告诉陈安晏,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原来,李元凡跟云贵总督翟全熟识,他告诉李元凡,那柳同书是被人陷害的。

当初朝廷在抄家的时候,的确在他家中搬出了几十箱白银,加上那些值钱的物件,总共有三十几万两。

可是,那位云贵总督却知道,那柳同书一直都颇为清廉,家中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银子。

后来,他也派人去打听之后才知道,就在抄家的前几天夜里,有人往柳同书的家中运了不少东西,想来,应该就是后来的那几十箱银子以及那些值钱的物件。

至于谎报灾情,此事陈安晏倒是也有所耳闻。

去年年末的时候因为雪山崩塌,有几个村子的百姓受灾。

其实,相比旱灾、水灾,这样的灾害并不算太严重,所以,云南的官员便上奏朝廷,请旨拨个几万两银子赈灾。

而这请旨其实不过是走个流程而已。

在每年年末的时候,各地都会将所收的税银送往京城上交国库。

而朝廷也特许各地库房留用一部分银子以备不时之需,银子的数目不多,按照各省的情况在几万两到十几万两之间。

若是在这一整年里,并没有动用这部分银子,那么在年末上交税银的时候,就得全额上交。

但若是在过去一年,动过了这些银子,那么就能从税银之中留下填补的这部分。

而各地官府想要用这笔银子,也都需将使用的缘由和明细上奏朝廷,同时,还需列好账册。

布政使负责一省的钱粮税银,因此,一般来说这都是由各省的布政使负责。

不过,若是遇到了严重的灾害,需要的银子数目太大的时候,就需要请旨从户部拨银了。

而实际上,每年这部分银子都会被各地的官员瓜分了。

在他们看来,这些银子不拿走也是浪费。

反正用完之后,还是能有税银补充。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而在去年发生雪崩的时候,云南的官员也立刻从库房里拨了几万两银子用于赈灾。

其实,这库房里的银子是去年上交税银的时候,重新补充的银子。

因为去年库房里的银子,早就被他们分了。

所以,那几万两银子实际上是今年的份额,为了不影响今年的运作,于是那柳同书便请旨拨银,将那几万两填补上去。

可是他们等来的并不是银子,而是朝廷彻查的旨意。

朝廷派来的官员,拿出了柳同书的奏本,上面竟然写着请求朝廷拨五十万两银子用于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