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铁船(1 / 1)

尽管心中自知不妥,不过房玄龄也还是如实说了自己心中所感。

是所感,不是所想。

实际上房玄龄还是没想好这事有何不妥处,只道这事事关重大,美洲那是一整片大陆,意义太过特殊,因此大唐既然决定开始投入资源了,便须做到万全之策。

李二听完沉默起来,这话其实还是让人有些不爽,如果是那帮儒生,一看大唐又要搞这伟业,多半便会以这样的理由来横加阻碍,他们之中,会直接说穷兵黩武论的也就是水平稀烂的少数,有点水平的,就会直接跟你来拖字诀,总之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陛下你要注意点,东注意西注意。

这样的事情,在魏晋时候是发生过的,当年有个大臣叫江充上书让西晋政权注意点,别再让胡人内迁了,这人口结构这样发展下去,要是日后这帮胡人不听话咋办?大汉你们不当根葱,汉人可还没死绝呢。

结果,西晋朝廷先是不听,各种等等。东等等西等等,等到江充上第二份策论的时候,朝廷的回应已经变成了“用不了”,就是我知道你说的是对的,但现在朝廷已经做不到了,你就不要在这喋喋不休了,说话不知道看看场合的吗?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然后懂人情世故的西晋政权就衣冠南渡变东晋了,之后五胡十六国各种精彩大戏不谈。

李二熟读经史,又是从南北朝的乱世里建立的新帝国,对清流儒生搞这种事情自然是火烧屁股一样的敏感和仇恨。

对于李二来说,要不是这帮刁毛当初干的好事,我堂堂神州帝国之主,干嘛非得假模假式的顶着个“天可汗”这种胡人尊号?

而现在的美洲之事,在李二看来,其优先级和重要性,比起当年西晋时的胡人内迁问题,

其重大程度只有过之,而绝无不及!

万一这美洲最后真就没有落在大唐,尤其是汉人手里,而是落在了罗马人手里,或者跑路的鲜卑人,或者别的什么胡人,要么欧洲的什么部落,比如这一阵李靖常在军情里提到的骁勇善战的维京人、英格兰人手中。

那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可就真的有点搞笑了,本来,按理说自己不说是秦皇汉武那种千古大帝,好歹也该是一代英主吧,结果这么大的战略利益一丢,关键国中种种神迹般的进步几乎都是李盛搞出来的,关键,这美洲还是李盛告诉自己存在的。

那我这岂不真就混成个昏君了?玛德这怎么行啊!

李二一下人都急了,但,房玄龄,还有这几个人,这都是自己的身边近臣,都是可以信任的人,既然他们确实觉得不放心,那自己也确实需要小心一些。

这是出海,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事也的确是不能出错的。不过正当李二心中暗暗预感,这事该不会又要久拖不决了吧?

便在此时,房玄龄想了想,缓缓道,“陛下,杭州的西湖船厂,眼下每岁能造黑铁大船三条。这东西还是太慢了,而且价钱高昂,一条之昂贵能比木船二十条。”

想到此处,房玄龄停止了喃喃自语,看向李二,脸色有些尴尬的道,“这船要行往美洲,船队少说也得有个二十条大铁船。”

等到房玄龄说到此处,在场的大臣们就纷纷动容了,两眼都露出恍然之色,意识到方才自己心中所忧虑者。

正如房玄龄所说的那样,这船队需要铁船,而且是大量的铁船。

这么多的铁船用上,要是能确保成功就算了,可如果失败,这损失可就太大了。

二十条铁船,这相当于西湖造船厂数年的产能,大唐的海军舰队里,目前钢铁船总数也才区区二十条出头。这二十条都去找新大陆了,大唐可就只有三条铁船可用了——这样做事真的稳吗?

这还不算二十条黑铁大船的庞大成本,即便按一条的造价当十五条木质大船来计算,这船队的总成本,那也是三十条顶配商船!

这要是折损掉,那大唐不说元气大伤,也得是狠狠的喝一壶了。

众大臣交换眼神,接着都开始纷纷点头。

这事还是必须确保一定能成功,失败的代价不说承受不起,但肯定是,太肉痛了!

不过李二听来。

李二听完房玄龄这番计算,本来脸上也是露出表示首肯的思索之色,因为李二对众人这武德不行的态度本来是很不爽的,但现在也必须认真考虑了。

思考了一下,李二皱眉问道,“为何需要二十条黑铁大船?这数目恐怕有些过于兴师动众了,”

二十条大铁船能容纳的兵员数量当然实际上也没那么多,神州目前的人口的确还没爆上来,但政通人和,动员能力是很猛的。

二十条船每条几百上千人,那总共撑死了也就两三万人,而别说是两三万了,就是四五万也算不得什么重兵,但是这两三万兵员乘坐这二十条大铁船,那就相当于是人人全副武装了。

这个配置即便按人头平均算下来,每一个兵员的身上大唐花的钱,也在寻常玄甲精锐的十倍以上——也就是说,这个武备规模计算成本,那就是几十万大军了——毕竟几万人二十条大铁船,不可能就只算人和船,这吃穿水食总得算,然后船上肯定得带火炮,可能还需要数量不少的火枪。

然后食物必须是易于保存的,这需要耗费大量昂贵的油脂,然后船在海上气候温暖乃至炎热,淡水也不易保存,这是不是还得以酒代水来储备饮用的淡水?

就更不必说船队到了地方,除了自己要安营扎寨之外,跟人家打交道,只怕还得带一批各色货物,珠宝珍玩,耐储存的美食点心。

这各种计算下来,那可不就是劳师动众!

李二想不通的地方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