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山海关交流(1)(1 / 1)

崇祯15年2月下旬

按照整体行程,如果加快行军,路上不停留,25日傍晚就可以到达山海关,26日傍晚可到达宁远城。

2月24日下午,周遇吉突然提出了一个建议,是否事先请祖大寿将军派出副将,让众人详细了解一下宁远城附近建虏的状况,然后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如果宁远城周边仍旧有大批量建虏,是否可趁机阴他们一下:即27日上午祖大寿假装带领步兵出城,建虏肯定会迎敌。然后,周铉率领的骑兵大军突然杀到,肯定能够杀死不少建虏。

如果建虏在宁远城周边有少量的建虏,为了不惊动他们,则不进宁远城,直接快速通过塔山,像上次一样,绕过松山、锦州,直接往义州方向出发。

周铉觉得这意见很好,赶紧派出了两名夜不收,分别派往山海关和宁远城。

25日傍晚,队伍到达了山海关。

山海关总兵马科和前屯卫总兵王廷臣早在城外等待着。

这4个多月的时间里,周铉等人在山东杀了1万多个建虏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山海关。

作为大明的军官,两人为这些消息非常振奋。在他们的打仗生涯中,还从未听说过杀掉1万多建虏的事情,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作为周铉的“朋友”,显然这次是真的抱到大腿了,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看,都能获得不少好处。

看到两位总兵带着亲卫等待着自己,周铉赶紧下了马,走上前来,高兴地与两人热烈拥抱。

随后,两位总兵惊奇地发现后面还有周遇吉、曹变蛟和祖大弼,却没有吴三桂。

周铉前期通过夜不收发给两人的消息丝毫未提“围魏救赵”计划,两人当然不知道这些,他们也不知道“驰援京城”行动,所以看到这些人时,脸上充满着疑问。

晚上,马科包下了酒楼,周铉安排了侍卫进行了警戒。

酒楼的包厢里,周铉给马科和王廷臣讲述了“围魏救赵”计划。

两人惊诧得合不上嘴!这计划真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大明官军从来只有被动挨打的,哪有主动去建虏腹地杀建虏的?

马科有些心动,他也希望去建虏腹地杀建虏,不仅仅是为了钱财,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仇恨。

但周铉劝阻两人都不要有此想法,因为守住山海关比什么都重要。

周铉接下来告诉两人一个坏消息,上次他们派出去承担运输作用的600位骑兵在“驰援京城”中全部牺牲。

两人呆住了,他们未想到这段时间还发生“驰援京城”,更未想到他们的这些精锐的骑兵会死亡。

祖大弼主动站出来承认了失误,并拿出4万两银子,每位总兵赔偿2万银两。

周铉则拿出6万两银票,其中3万两是当初承诺:每个官兵去山东,有50两报酬;另外3万两银票是他拿出来感谢两位总兵,并给予死亡官兵的一点体恤银。

这些银两已经超过了马科和王廷臣两人的损失,尽管他们心中不快,但两人没有抱怨,平静地收下了这两笔银两。

因为时间非常赶,周铉又提出四个帮助要求:其一,租借2000套官军的鸳鸯军服,带有护胸护甲和头盔以及武器;其二,再次租借400人的运输骑兵(含马匹);其三,一共租借较好军马400匹;其四,军粮300石;

出于信任和交好的原因,两人都答应了要求,明天交付这些官兵、器具、马匹和军粮。

周铉当面再次拿出10万两银票,每人5万两银票,并承诺到:胜利回来后,给每位将军至少归还马匹300匹,银两5万两。

马科和王廷臣皆大喜,两人承诺派出最好的骑兵、马匹和装备。

周铉又拿出两封奏折,一份上交给朝廷、一份上呈给崇祯皇帝,请两人代为上奏。

待马科和王廷臣走后,周遇吉、曹变蛟和祖大弼三人都目瞪口呆,他们想不到周铉竟然如此操作,但又不敢问话。

看到他们的神情,周铉笑道:“三位将军是不是认为我周铉没有将朝廷的军令当一回事?像是在做买卖?”

三人都笑着不讲话!

周铉说道:“我与三位将军都是老熟人了,也是朋友,所以没有避嫌。我问三位将军一句话,朝廷打仗为什么失败多,胜利的少?”

曹变蛟笑着答道:“主要是军饷和粮草不到位,训练不够。”

周遇吉答道:“除了曹将军说的之外,还有就是大家拧不成一股绳。”

祖大弼的看法与曹变蛟和周遇吉看法一样。

周铉答道:“诸位讲得都对。但我提供另外一个思路给大家,那就是朝廷的规矩限制太多,每个总兵的兵力太少实力太弱。

目前是一个特殊时期,就是大明面对建虏,节节败退。如果规矩限制太多,再加上总兵实力欠缺,很难对付拧成绳的建虏。”

祖大弼点了点头,插话道:“是啊!建虏一个旗有2万多人,但他们一个旗可以对付我大明三个总兵的兵力,因为个个击破啊!我们很难形成合力。”

周铉再次说道:“三位,正常情况下,本人这个做法当然不好。但是,目前是特殊时期,为了真正打击建虏,保证‘围魏救赵’成功,那就必须便宜行事了!否则,如果什么事情都要上报朝廷,即使没有官员阻止,也会失去战机啊!

集中我们的优势兵力,打击建虏的薄弱点,我们就能成功!

三位总兵,虽然我不是你们的上司,但是为了赢得胜利,请听从我的指挥。”

三人都大声同意按周铉指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