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震动,人心更易(1 / 2)

f大赦天下,于秦朝而言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次。

而第一次,大部分没那么多经验,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仪式和形式主义。

朝会诸公决议以后,由咸阳官府派遣大量吏员进行紧急抄文,对始皇帝颁布的大赦天下诏令开始重复抄写,以供传递天下各郡县。

好在!

赵泗发明了纸张!

如今纸张的生产制作已经逐步进入正轨,被将作少府纳入生产机构,虽然因为生产力的原因普及天下读书人所用比较困难,但是官府内部使用已经足够。

如今官府的公文已经开始纸质存档,官府的办公人员也熟悉了纸质公文办公。

始皇帝一旨诏令,关内官吏可谓是通宵达旦。

翌日,以咸阳城为中心,关内各郡县开始陆续张贴公文告示。

而大量的驿卒也带上了临时抄写好的赦书踏上了传喻天下各郡县的道路。

咸阳,作为首善之地,告示张贴的最快,而同时咸阳作为政治中心,也聚集了天下最多的读书人。

更遑论告示周边,还有吏员不断诵读,以用晓谕庶人。

无数人围在告示周边,有人顺着告示逐字颂念。

“十一年,立长公子扶苏为太子,嫡长孙泗为太孙,大赦天下。

自四十二年正月以前,除八大恶不赦,杀人罪减一等,其余已觉未觉,已纠未纠,罪无轻重,咸赦除之,饬令四方盗贼,一律解散,不咎既往,若有迷惑不返,将遣百万雄师,一体剿绝。

敢有以赦前事相告讦者,罪以其罪。所有便民事宜,条示于后”

“这是什么意思?”

有人探头探脑,有人疑惑问询……

“陛下立储,于天同庆,大赦天下!”有人在一旁做出讲解。

“什么是大赦天下?”

“就是在今年正月以前犯罪的人,通通都可以赦免了,以前的罪责都既往不咎了!”

话音落下……

宛若一声惊雷,轰的一声于人群之中炸响。

尔后七嘴八舌的议论声问询声一股脑的裹挟着尽数抄写这位在一旁热心讲解的儒生而来。

大赦天下!既往不咎!

人们的心情是振奋且难以置信的。

不仅围观的庶人难以置信,连带着儒生自己,都颇有一种魔幻的感觉。

秦王何人啊?

虎狼之君,秦国更是虎狼之国,秦法律以严苛闻名于世,从来只听说过秦国会把人变成奴隶,却不曾听说秦国如此大发善心,秦始皇如此大发善心。

然而当下的喧嚣和杂乱以及无止休的问询让这个儒生顾不得这些,他既出了风头,就难以逃脱周遭人的询问,因此只能充当义务科普人员。

至于负责科普的官吏身边庶人反而不是太多,就算有也大多数都是读书人,而非庶人。

大部分庶人对官吏还是有着天然的敬畏的,尤其是有着秦法加持的官吏。

“那这样一来,岂不是什么罪都能赦免了?”

“不是不是,并非所有罪都能赦免,有八大恶是大赦不赦……杀人罪也只能减等,不能直接赦免。”儒生大声的给周遭人解释什么是八大罪。

“陛下圣明啊!”

周遭人听完,皆认可这八大罪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罪行,对于不赦免这种犯罪他们只会拍手叫好。

“那这样,我家于咸阳城为城旦的丈夫岂不是也可以赦免了?”

“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那盗匪呢?”

“告示上说了,不管是群盗还是还是个人,只要立刻解散,并且向官府备案,取回验传,就可以既往不咎,但是如果听到赦令还不解散,等到以后就要用大军来清扫征讨了……”

“那为刑徒者呢?骊山可有十万刑徒!”

“若为服役者继续服役,若为罚刑者,皆可赦免!”

“乖乖,那可是十多万人!”

“还有,我听说还有隐宫呢,那也得有个几万人吧?”

“这谁知道?”

“太好了,我家父母亲终于可以归家了!”

喧嚣的声音传遍咸阳城的大街小巷。

人们聚在街头欢笑讨论,甚至有人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如果是其他朝代,大赦天下可能一次也就赦免个几万人,但这是秦朝……

秦朝的律法太多太杂了……大部分秦人,哪怕是关中秦人,一辈子也不好说自己一次法都不触犯。

秦朝的律法就是为了让人犯的……

你不犯法哪来的理由削爵罚款?

要知道秦朝军功爵制度的福利是实打实的,这是政府一笔极大的支出……

况且,不把人逼到绝境,人哪里有不畏生死去依靠军功爵爬出去的决心?

军功爵的升级要求本来就很变态了。

这才正常,获爵之人太多,政府是真顶不住这个财政资源支出。

因此本质上来说,军功爵其实是贵族的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中贵族的权利被削弱了。

所以,哪怕是咸阳……也不缺少有很多人身上背负着罪责。

通常都是一些小罪,或者是被罚为城旦,或者罚为隶臣,或者罚为刑徒。

属于劳作型惩罚……

但是古代家庭之中,一个壮劳力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律法严,条例多,就意味着犯罪的人也多。

哪怕是咸阳,哪怕是关中!

对于百姓而言,大赦天下不仅仅意味着皇恩浩荡,也意味着从前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松动了几分。

这可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

更不用说息息相关于所有人,于是消息很快的传遍了大街小巷。

官府也第一时间释放了被罚劳作刑的城旦……牢狱之中的也基本上被尽数放出。

当这群人现身说法以后,迎来了真正的沸腾。

大秦从来不缺盗匪……

在商鞅变法以后,几乎历年都有关于盗匪的描述。

说白了就是被逼的活不下去,但是也不想去战场卖命,于是躲进深山老林成为黑户的一批人。

秦法的现状就意味着这群人会不断的涌现,永远都不会被消灭。

犯了大罪去战场上九死一生,肯定不如现场跑到山里躲起来更有安全感。

因此群盗罪在秦朝也向来是重罪,就是为了以严法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但依旧无法禁绝。

而且某些深山老林里面盗匪特别多,官兵还不好搜剿,某种意义上都已经形成了聚集地的雏形,同时一部分人还有家人在外,有外部联络,因此根本不可能完全清扫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