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诺奖的抉择(2 / 2)

唯一的问题是,它面世的时间比较短暂,到现在才三年的时间。

相比较前者,它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时间沉淀。

会议室中,争论不休,一片混乱。

甄选委员长看着其他委员,听着双方的争辩,陷入了沉思中。

很显然,再这样继续下去,是没有结果的。

半响,甄选委员长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看着依旧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的甄选委员们敲了敲桌子。

清脆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响起,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了过来。

“好了,这样争论下去没有任何的意义,大家谁也无法说服谁。至于如何选择,我们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来做出抉择吧。”

拍了拍手,甄选委员长从口袋中摸出了一叠便利签,分别给四名甄选委员一人一张。

“投票实行记名制度,请各位用自己的姓氏、荣耀与信仰做出最后的选择。”

四名甄选委员分别接过便利签,不约而同的从口袋中摸出了钢笔或圆珠笔。

看到这一幕,甄选委员长嘴角勾起了笑意。

他就知道,今天会出现这样的情节的。

低着头,甄选委员长从口袋中摸出钢笔,在属于自己的便利签上写下了名字。

很快,便利签就重新收了上来。

五张便利签,甄选委员长统计着签名。

[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一张。

[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一张。

[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两张。

[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两张。

甄选委员长不断的将便利贴安放只办公桌上,一边安放,一边计数。

当第五张便利签落下的时候,投票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三张

话音落下,办公室中一片寂静,沃夫冈·克特勒教授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是他赢了。

激光领域的突破这份伟大的成果,终于拿到了它应用的荣耀。

当然,他同样重视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只不过,相比较前者,它太年轻了一些,还需要一些时间去沉淀。

或许未来是属于它的,但现在不是。

办公桌对面,乔治·斯穆特教授则一脸的不敢置信。

他怎么都不相信,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会输给激光领域的突破。

明明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的重要程度与价值更高,明明,它带给人类的,是广阔的未来。

为什么诺奖会放弃掉人类的未来。

而办公桌前排,甄选委员长只是澹澹的笑了笑,又从手中摸出了一张便利签,郑重的放到了办公桌上。

[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三张。

平静的话语从他口中道出,却引来了所有人的错愕。

会议室中的所有人都一脸茫然的看着甄选委员长。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甄选委员,不是只有五人吗?

这第六张票,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甄选委员长澹澹的笑了笑,道:“这两项成果的确都非常优秀,也都足够配的上诺贝尔奖。”

“在实在难以抉择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加将今年的诺奖同时颁发给这两人呢?”

“毕竟,诺贝尔奖可从来都没有规定过一次只能颁发给一个成果,而且,也从来都没有规定过,甄选委员只能给一个人或者一项成果投票。”

会议室中,其他四名甄选委员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他们的甄选委员长,分别给[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和[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应用]都投了一票。

三比三,两方票数持平。

这意味着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将颁发给两项不同的成果。

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这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但对应的,那些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属于同一个框架或者互相接近的状态。

比如1978年的物理奖,就颁发给了‘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和‘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两领域。

亦或者1983年颁发给了‘有关恒星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和‘对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核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这些不同的成果基本都两者相辅相成,或者说前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后者的出现。

像今年这样,将诺奖分发给两个完不相干的领域成果,从未出现过。

这也是此前众人没有想过要将物理奖同时颁发给两者的主要原因。

但不得不说,这是最合适的方法了。

魔都,将第一批的科研人员筛选过一次后,徐川开始分配工作。

和‘川海材料研究所’那边不同,核能研究这边,他需要亲自主持,以防止研究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锂电池的研究过程种出事,在正式研究员手中,一般情况下也就起火,烧毁仪器什么的。

更严重的,也就是爆炸了。

不过正规的研究,即便是爆炸了,也很难伤到研究员。

毕竟锂电池爆炸前是有预兆的,比如电池温度升高,像气球一样膨胀什么的。这段时间足够研究人员预防和处理了。

但针对核能的研究不同。

这玩意比锂电池危险多了,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大问题。

为了预防万一,徐川得在这边亲自盯着。

针对‘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徐川最先安排下去的,是研发一种能对抗核辐射的材料。

其实也就是前世研究过的‘原子循环’技术。

这一项技术,此前他在京城和那位老人见面的时候就已经拿出来了。

当然,拿出来的只是理论,实际上这项技术能做到一个怎样的效果,除了徐川外没人知道。

但这并不妨碍在上面的支持下将这份理论转变成实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