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点火!(1 / 2)

<divid="tet_c">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在破晓实验堆工程基地和破晓示范堆工程基地的共同努力下,时间已经来到了九月下旬。

办公室中,徐川签下了手中最后一份工作报告文件,随即放下了签字笔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

玻璃窗外,一架战斗机带着震耳欲聋的声音从栖霞山上空划过。

自从上面的批示文件下来后,这种声音就已经成为了常态。

对于算是身处内陆,并非在沿海地带的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来说,如果有什么意外,最大的可能也就是从长江和天空出现了。

因此,负责安保的部队为此设定了严密的保护计划。

他们已经考虑到了任何的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做好了足够的应对准备。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破晓聚变示范堆的工程师与研究人员们开始展开对示范堆与相关设备做最后的检查。

另一边,大西洋华盛顿。

白屋,总統办公的房间外传来了匆匆忙忙的脚步声。

带着一份情报资料,中情局局长威廉·约瑟夫·伯恩斯连门都来不及敲就直接闯了进去。

正在午休的老年总統被惊醒,皱着眉头向他投去了询问的目光:“发生了什么事?”

威廉·约瑟夫·伯恩斯迅速上前,将手中的文件递了过去,深吸口气,道:“最新的情报,华国那边可能在计划在十月份左右进行示范堆点火。”

“这不可能!”

原本还在睡午觉,被吵醒后有些没精神的老年总統迅速清醒了过来,惊诧不已。

威廉·约瑟夫·伯恩斯苦涩道:“但是我们的情报是不会出问题的,这是我们艰难获得的消息,很准确。”

老年总統深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翻看了一下手中的情报文件,随后开口询问道:“我需要确定更准确的时间,以及情报!”

“另外,下午召开紧急会议,我这边会让各大可控核聚变机构安排代表过来对华国那边的破晓示范堆进度做一个评估,你这边需要提供对应的准确情报。”

威廉·约瑟夫·伯恩斯严肃的点了点头,道:“我这就去准备。”

中情局的局长离去,老年总統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仰着头看着天花板沉思着。

哪怕是现在正是午睡的时候,他也毫无睡意了。

现在已经九月中下旬了,十月份左右点,如果是真的,那么留给米国的时间,没有多少了。

另一边,金陵。

在这个金秋季节,桂花飘香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国庆又即将到来。

栖霞山脚下,破晓聚变示范堆工程基地中,所有人都在紧张有序的忙碌着。

对于其他人的黄金假期,对于工作在这里的人而言,这同样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天。

基地内,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驻防的部队人员,都在井然有序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

从三天前开始,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基地,无论是实验堆基地亦或者示范堆基地,都进入了终极警戒状态。

从金陵军qu中抽调出来的整整两个团级单位,严密的保护着这里,哪怕是一只蚊子从天空中飞过去的,都会被阵控雷达锁定。

一队队的士兵全副武装的在基地内外往复巡逻,将所有潜在的威胁与安全隐患排除在外。

与此同时,安置破晓示范堆的核心厂房内,核工业集团的工程师与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的研究员们正有条不紊的在对各种设备进行最后的检查。

另一边,破晓示范堆的总控制室内,徐川亲自坐镇,指挥模拟着明天的点火工作。

事实上,九月份以来,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做这种模拟点火的演习了。每一个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与工作小组,都早已经将自己的工作范围与操作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只不过是为了确保明天的万无一失。

总控制室中,漫长的时间过去,当所有的模拟演习再度走完的时候,徐川亦长舒了口气,开口道:

“今天辛苦大家了,大伙早点回去休息,明天我们将迎来一场真正的战役!”

“是!”

总控制室中,犹如军令令行禁止一般的回答声响起。

伴随着声音落地,各小组和各工作人员纷纷开始检查自己的工作,而后有序离场。

对于所有人来说,明天绝对是人生历史中最为心潮澎湃的一天。

无论是成功与否,他们都将载入史册。

总控制室中,徐川也清理了一下自己的东西,随后在郑海的陪同下,走出了总控制室。

自从示范堆点火的批文下来后,他身边的安保程度再度提升了不少,不过好在以前主持《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机制项目》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一次,适应了不少。那

刚出大门,一个熟悉的老人带着笑容映入了他的眼帘。

看到老人,徐川快步走了过去,恭敬道:“首張好。”

老人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用这么客气,我也只是过来看看。怎么样,一切都还顺利吗?”

徐川点了点头,道:“已经做过数次模拟演习了,只等待明天。”

老人哈哈哈笑道:“好好好,那真的是太好了!辛苦你了。”

微微停顿了一下,老人接着道:“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明天的点火,无论成功与否,都没有关系。”

“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你也还足够年轻,未来还很长。”

对于高层来说,哪怕是明天的点火失败了,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可控核聚变的那些核心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明天的失败只不过是为后天的成功做铺垫而已。

再说了,科研这种事情,哪有百分百成功的?

很多时候,投入和产出完成不成正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颗粒无收的科研工作,也不是没有。

所以明天的点火,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能接受。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担心万一明天的点火出现了意外,这位年轻至极的天才学者,能否抗住这一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