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六鬼闹东京(1 / 2)

(),

所谓的三大战术,分别为拧毛巾战术、共体时艰以及转移生产基地。

拧毛巾战术,即从生产环节的一点一滴抓起,最大限度节约生产成本。

像丰田那样回收切削液、重复利用边角料等,就是这种战术的体现。

而共体时艰,简单的说就是大量雇佣临时工,老员工降薪,员共渡难关。

在日本文化中,日本人对于公司有一种要“共渡难关”的信念。

如果公司困难,所有人都要节衣缩食帮助会社度过危机。

大家集体意识浓厚,基本能自觉的做到这一点,这是日本人的文化特征。

例如现在大阪的日通汽车零部件工厂,因为日元升值利润锐减,经营遇到了危机。

他们的解决办法不是大规模的裁员,而是雇佣更多的临时工。

同时对正式员工实行减工资,减福利,以此来将利润减少的损失降到最低。

因为员工的集体意识,虽然大家收入减少了,心里唉声叹气。

但员工绝对不会因此举行罢工,或者威胁企业重把薪资新涨回去。

大家更习以为常的做法是,默默接受这一切,然后静候事情出现转机。

这要是放在西方,信不信老米们早就炸锅了,甚至可能拿枪跟你拼命。

游行、罢工、工会谈判,直接一条龙走起。

但这就是霓虹,作为是世界跳槽率最低的国家。

一个人从毕业起,就在一家工厂或者公司干到退休的大有人在。

这种“共渡难关”的精神,在小企业身上有,在跨国大企业身上一样有。

如果白川电器哪一天迫不得已的时候,说不定也会这么做。

这一点不仅企业员工,甚至社会都会给予认同。

这就是固执、封闭、传统,又过度重视集体意识的霓虹。

至于最后一种战术,转移生产基地,那就更好理解了。

这一点白川电器已经在做了,就是产能外迁。

不过今年因为汇率再次暴涨,现在考虑产能外迁的已经不仅仅是白川电器这样的跨国大企业了。

一些胆大的个体户日本商人,已经开始去华夏做相关考察。

这些日本商人大多是依赖出口贸易的中小型企业社长桑,他们做的东西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大多是纺织品、拖鞋、石英表这些,都是技术含量一般的轻工业品。

去华夏那里考察了一圈,这些商人很快就发现,在华夏生产的产品太便宜了。

一双拖鞋在日本生产后的售价至少达到5美元,才不会亏本。

但如果在华夏生产,这些拖鞋拿到霓虹卖05美元就可以盈利。

这其中的成本之差,何止十倍。

于是这些日本商人就开始大举投资华夏,把在华夏生产的轻工业品拿到霓虹、国外卖。

尝到了甜头的商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简直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嘛。

日本百姓买到了廉价商品,赢了!

日本商人赚到了相当利润,赢了!

华夏工人赚到了一定外汇,赢了!

瞧,赢赢赢!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赢了,实则它又给霓虹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随着丰田、白川电器这些大企业产能外迁,现在中小型企业也加速外逃。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加速产业空心化。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中小型企业都选择了投资海外,另外一些脑洞更大的就迅速找到了发财之路。

就比如白川枫现在正看到的电视新闻,它的报道当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六鬼闹东京”,横空出世!

听听这中二的名字,纯正的霓虹媒体风。

“平均一天赚多少钱?”

“一亿左右吧。”

“诶,这么多?”

“哈哈,这只是小儿科,一天五亿也试过。这样的买卖太轻松了,一台电脑就可以挣钱。”

电视上一位梳着大背头,脸上表情灿若菊花的中年人。他正龇着一对漏缝的大门牙,笑的非常开心。

这位中年人名为北茂,是阪和兴业的社长桑。

阪和兴业,“六鬼闹东京”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而所谓的“六鬼闹东京”就是指,六家企业在霓虹金融市场中大赚特赚的事。

阪和兴业、山一证券、夏普商贸、伊藤商事、三菱信托、日本信托,他们就是六鬼的部成员。

毫无疑问,这里面最格格不入的一个就是阪和兴业。

原本它只是日本一家传统的,老老实实的钢铁生产商。风光时国内外30个办事处,员工人数超1000人。

作为社长北茂干了四十年圆钢和钢线出口,因为主要做出口生意,北茂对于外汇和汇率都异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