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大郎没想到钟巧儿会这样问,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钟巧儿也知道,自己问得很突然,“大哥,是不是没想过成亲的事?”
“我的确还没想过这方面的事。”
以前他们家的条件,就算他想也没用。这两三个月虽然日子好过了些,但这些都是眼前的妹妹挣回来的,他这个当大哥的,还一事无成,再有他离成亲也还有两三年时间,自然不会去想这些事。
“妹妹,怎么突然这样问?莫不是你秋瑶姐姐,那边碰到什么事情了?”
“秋瑶姐姐的确碰到了一点小麻烦,所以杨婶可能这段时间会给她张罗一门亲事,我就想着她跟咱们家投缘,便想问问大哥,你对她可有什么想法。有的话,咱们可以试着上门提亲。”
“碰到什么问题了?打不打紧?”
徐招财找麻烦的事,瞒不了,也没什么好瞒的,钟巧儿便干脆说给了钟大郎听,“我估摸着杨婶为绝了那徐公子的念想,会尽快给秋瑶姐姐张罗亲事,才想着回来跟你把这事儿说说的。”
李秋瑶是什么样的姑娘,钟大郎再清楚不过,虽然他还没想过成亲的事,但如果真要成亲,成亲对象又是李秋瑶,他没什么好反对的,只是,“就算我愿意,你秋瑶姐姐和方义叔他们也不一定同意。”
他从来没想过成亲的事,便是因为他们家实在是穷,娶了媳妇也给不了人好生活。
“大哥,过去咱们家是不好过,可现在日子不是越来越好了,你想的这些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这种想法。”
“别说咱们家这样的情况下,就是条件好的人家,娶你秋瑶姐姐这样的女子为妻,那也是挣到。真有机会,大哥哪里还会有什么想法?”
钟巧儿知道对古人而言,无论娶妻还是嫁人,爱不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嫁个有担当的好男人,能娶个贤妻良母。所以无论李秋瑶,还是钟大郎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更多的考虑的都是合不合适的问题,而不是喜不喜欢这个问题。
但钟巧儿却希望,他们两人如果真能走在一起,能有爱情。
有爱的两人结合,肯定更能幸福,“大哥这意思,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有个跟秋瑶姐姐一样很优秀的人,现在说要跟你订婚,你也一定会同意?”
“当然不是。”
“为什么?”
“人跟人的关系是处出来的,咱们跟你秋瑶姐姐,那是打小就开始的情分,彼此熟悉对方,能结成夫妻关系当然不错。不是的话,就算别人说得再好,没了解过,哪知是真是假。”
虽然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但钟大郎这回答倒也差强人意,“听大哥这意思,莫非将来娶媳妇,你还想自己多了解了对方?”
“真有这么一天,我会这样做。”
不是他不敬长辈,可从小看惯钟老太和钟钱氏、钟方氏的嘴脸,钟大郎担心自己不小心,娶到那样的妻子,那就家门不幸了。所以,如果要娶妻,他一定会认真了解要娶的女人,确定那女人不会祸害他的家人,才娶回家。
在这个盲婚哑嫁的时代,钟大郎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属难得了。如此也说明,他虽然谈不上喜欢李秋秀,但也绝对是欣赏的,只要有欣赏,那喜欢上甚至爱上,那是迟早的事儿,“如此说来,如果娘那边也同意,杨婶他们也同意,就是要你们当下就定亲,也没问题对吧?”
“这,这是不是太急了?!”眼下他双手空空,什么要没有,拿什么来订婚?!
“不这么着急,哪里能轮到咱们家。”
“那我们现在上门,岂不是有乘人之危的嫌疑?”
“我想对杨婶他们来说,只要秋瑶姐姐能嫁个好夫婿,其他的都不重要。”见钟大郎还有些纠结,钟巧儿又说,“对女人来说,其他的都可以靠双手挣,但能不能嫁到一个一辈子疼爱他的男人,却是个未知数。大哥与其纠结那些有的没有的,倒不如好好问问自己,如果娶了她能不能一辈子对她好?!”
“当然了。”在没人愿意对他们家伸以援手,只有李方义这一家,肯不畏流言待他们好的时候,钟大郎就告诉自己,这辈子都要对李方义一家人好,“不过,婚姻的事还得娘说得算。”
“你这边再好好想想,我去跟娘说说,看看她怎么说。”
拍了拍钟大郎的肩膀,钟巧儿跑去厨房,用八卦的语气问道,“娘,上次您不是说要帮大哥张罗说亲的事,进展如何了?”
“我让杨媒婆帮忙给留意,可她给说的不是名声特别不好,就是身体有某些问题的。”说起这事钟李氏就惆怅,“娘的名声到底是带累了你们这些个孩子。”
“与其说是娘的问题,还不如说是我的问题。”要不是本主晚出生,哪能这么多问题,“本来我也觉得几个哥哥,不用这么着急说亲的,但今天秋瑶姐姐他们两母女,在镇上碰到了一件不是很愉快的事儿。我估摸着,杨婶近期可能会张罗给秋瑶姐姐说亲,才想着咱们要不要上门替大哥说这门亲事?”
“秋瑶要能给你大哥当媳妇,自然再好不过。不过,我就担心咱们家的情况,委屈了秋瑶这丫头。”他们家是个什么情况,钟李氏很清楚,所以让媒婆留意人的时候,她也尽量给说那些家里条件不大好的,这样双方家里比较匹配。
李秋瑶家的家境,在整个后溪村算得上数一数二的,钟李氏是断然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想来这一家子真是穷怕了,哪怕这段时间生活已经改善很多,碰到事情的时候,他们还是习惯性以过去的条件衡量他们家。为了给钟李氏底气,钟巧儿很干脆地说道,“娘,咱们家现在虽然还不算富庶,但拿个几百两银子出来还是可以的,你觉得眼下这后溪村,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银子出来的人,能有几个?”
“娘,咱们家的生活真的不一样了,您的想法要跟着变一变。”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就是一个家族的底气,所以钟巧儿把钟三郎的事也拿来说了,“杨伯说三哥非常有读书的天赋,两个来月的时间,他的学问已经不亚于那些六岁就入学堂的同龄人,明年的童生试,他一定能一举拿下童生名头。”
“真的吗?三郎真的这么厉害?”
“娘若不信,回头跟我一道去镇上,你当场问问杨伯,便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
“娘信,娘相信你说的。”她一直都知道,她的几个孩子只要有机会,定然都不会差,“既然咱们家有你说的这般好,那娘明儿个就先探探你杨婶的口风,如果她跟你方义叔,不嫌咱家,我就让杨媒婆上门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