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国策)(2 / 2)

怎么,是旧情难忘?

这话风显没说出来,憋在心里,他知道这不是他对谋士应该有的态度,但就是憋闷。风显气了会儿,找回理智,道:“是本王口不择言,这里为盛小姐陪个不是。”

他深深鞠一躬,还是记得对待谋士文臣要礼遇,不能像对武将那样。

盛如意却没什么多余的想法,她只看出风显容易冲动,但是反应不算慢。辅佐这样的人,并不算差。

盛如意便平静道:“蝗灾一事发展到今天,朝廷只有拨粮、赈灾等策。如果把大齐比喻成一个口袋,那么蝗灾就是这个口袋上破烂的洞,我们对蝗灾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在修补这些破洞,可是洞已经造成,补也无法全补回去,始终是过大于功。”

“而讨逆、诛灭人祸,则是在兵祸之洞还没形成时,就把它给补好,只有功没有过。”盛如意道,“太子前些日子只朝洛口调粮,想必就是在用一切力量探查二州谋反之事……此捷报传回,陛下必定龙颜大悦。”

“是。”风显虽不甘心,却也不得不承认。

棋盘上黑子白子纠缠成一团,厮杀惨烈,本分不出胜负,这时候白子忽然起奇兵,去攻击其他地方……生生赢得了胜利。

风显道:“本王不知是否该来问你此事,就是因为此。此事已经涉及到兵戈之事,你虽懂谋略,却不会上阵杀敌,也没有任何兵权。”

任何嘴皮子功夫,都不如实实在在的政绩来得好。

风Z深谙此道――联姻只是他暂时笼络各方势力的手段,但是在此之外,他深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政绩、权势、威望。

盛如意微一思索:“殿下想解决此事,并不需要碰到兵权。”

“你有办法?”风显看盛如意言语,眼睛一亮,他猛地朝她走近一步:“如果连此事你都能解决,金银珠宝、天下奇珍,本王绝不吝啬!”

盛如意道:“计策有,但殿下不一定敢用。”

……又是这句话?

风显从激动中稍微冷下来,这次,他不像上次那般莽撞,细问道:“为何?”

平心而论,风显并不认为真有什么他不敢用的计策。

盛如意胜雪的手指指着石桌,在上面空画了一个棋盘:“太子殿下出奇制胜,是因为在蝗灾的建树上,他不如殿下。殿下你如果要摒弃在救灾之事上打拼出的优势而去拼兵权,是为不智。故而,殿下你应该继续着眼于灾情。”

“可你分明说救灾一事已经到了瓶颈,无论如何朝廷也是过大于功。”风显道。

“如果这个救灾之策跳出蝗灾本身,功在千秋万代呢?”

盛如意盯着风显的眼睛:“改瓯为汉。”

瓯是瓯族,那么改瓯为汉的意思就是……原本略显急躁的风显也不由坐下来。

“蝗灾是蝗虫一变多,什么都吃。殿下以为那些灾民为什么会逃难到京城外面?因为他们把房屋、粮食都留下来,尽力拖延蝗虫的脚步,自己才能逃命,不被蝗虫所吃。在逃难过程中,已经死了许多的人,十户邻居或许死了五户……这么些人,哪怕归乡,他们带来的生产力、和产出的经济,足够吗?”

风显瞳孔一缩,盛如意继续道:“朝廷赈灾,已经透支了未来一年的粮库,接下来,朝廷需要钱,没有钱,如果外族欲起兵祸,朝廷如何筹备军资?”

说来说去,都是钱,而人,才能产出价值。

风显现在已经连伪装的笑都挂不上去了,盛如意的话,戳到了一个王朝的命脉。无论多么庞大的王朝,落到实处,都是要钱、钱。

可是朝廷要钱总不可能强抢,那么会民变,所以只能靠赋税得钱,赋税则靠的是人……

风显声音沙哑:“说完你的计策。”

盛如意道:“瓯族,共有百余部落,半牧半耕,他们知道耕种的好处,并且同我们的关系不差。他们的实力和我朝比起来,不值一提,他们半牧半耕,最缺的是土地、技术……我们可以将他们招为本朝子民,缴纳他们的武器,将一些边缘地区的土地分给他们使用,让他们改汉名、穿汉衣、方方面面成为我朝子民,他们朝我们纳税。”

“这些外族,当他们耕种之后,脱去游牧习气,自然更无法战胜我们。”盛如意道,“他们子子孙孙、都将成为我汉民,缴纳赋税……”

风显不笨,自然知道这计策代表这什么,而且瓯族一向同大齐亲厚,他们没有土地,甚至他们的医术也落后,每年死的孩子不计其数,半牧半耕总是资源不够……此计如果实施成功,是双赢!

盛如意没有夸大,此计如果实施,真正将名流千古。它不只是一个朝代的事情,而是两个民族的事情。

盛如意看风显明显意动,静静浇了把冷水:“可此计若不成,引进灾乱,殿下也将遗臭万年。”

风显:……

他就知道,这些谋士们,都是善于用言语先撩人再泼冷水的货色,没一个不是。相比之下,他们武将真的太单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