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鄂和珅,已经展现出了成为奸臣的本质,却还不是贪官。
他此时年轻,是从乾隆四十年才开始登上青云路。
乾隆四十年方从内务府布库的库管,擢为乾清门侍卫。一个月后成为御前侍卫,然后又成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任命户部右侍郎,三月任命军机大臣,四月,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任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十月,兼步军统领。
他所有的发迹都是从乾隆四十年开始,刚到今日。他虽说难免有些春风得意,却也还不敢得意忘形。他知道自己羽翼未丰,更还远远没有走进勋贵行列。
身在大清,只有这些官职,其实是空的。因为官职之间调动频繁,每年都有京察,皇上更是一念之间时常改动,哪个官员想在一个位置上积蓄势力都不容易。
况且,他还没有世职——虽然有从家族那继承来的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但是这个世职又哪里能满足他的野心去?他要更高的世职,才能跨入勋贵的行列。唯有成为勋贵,才能成为世家。
如今的他,距离“勋贵”二字,还远着。
故此他在自己长官的内务府布库、户部这些专管银钱的地方,一直都算小心翼翼。虽说私下有所活动,却也只是给自己方便罢了,并不敢贪得无厌。
甚或,就连有人想谋差事,送给他一块玉,他都不敢收。
可是此时叫刘全这么一说,他的心思有些活动了。
“只是……”他还是犹豫,不敢在仕途刚刚高扬之时,就动了这个心思去。
刘全却是嘿嘿一笑,“主子,都说送礼要‘投其所好’……主子这些日子来没少了给十一阿哥送东西,可是既然他不喜欢了,那么就是主子送的这个东西不投他所好了呀。”
和珅也皱眉,“十一阿哥最好的就是书法和绘画。尤其他的书法,在所有皇子之中是排名第一的。我便想着他必定是喜好风雅,这便送他的都是字画、文房之类。怎么,难道他的性子已是转了?”
永瑆自是风雅之人,不然当年也不能送给小十五那么一把扇子去。
刘全却嘿嘿一笑,“奴才看来,他的风雅是假的,贪财才是真的。主子没听说这几年十一阿哥越发变本加厉,连自己福晋的嫁妆都能抢过来,却要让全家喝粥……这对银子得是贪婪到什么地步去了呀?”
和珅深吸一口气,“或许是我错了,的确摸错了他的脉,以为他骨子里是风雅之人。”
和珅垂首,“也罢。刘全啊,回去筹措些吧,将家里的闲账里的银子都提出来,叫人送过去。”
说来仿佛真是有心人天不负,和珅送过去的银子,永瑆收了,再没往外撵人。
和珅放下一头心来,可是却又未免手头有些紧张起来。
说来也巧,在和珅众多的差事中,曾经在户部侍郎的位子上,有个户部的笔帖式名叫安明的,想要升职为司,求到了和珅这里。
安明送和珅一块玉,价值不菲。只是当时的和珅,尚不敢收。
可是那块玉着实是好,且和珅又有媚上之心,甚至皇帝爱玉成痴,故此对这块玉也是念念难忘。
心思深沉的和珅,这便寻了个转圜的法子,他不说自己会利用侍郎的职衔帮这安明达成目的,却只是说,他会将安明的事转告给尚书大人——尚书为户部首官,侍郎为次官。而此时的户部尚书为丰升额,英廉彼时是署理尚书一职。
在和珅看来,丰升额是一介武夫,能被封为户部尚书,是因为丰升额刚在平定金川之战立功;而且因为这位丰升额是阿里衮的儿子罢了。
安明不放心,和珅却笑,“你怎忘了,丰升额尚书出自钮祜禄氏,我和珅也同样是出自钮祜禄氏。虽说并非一个祖宗,可是一笔写不出两个钮祜禄氏不是?”
和珅自以为聪明,却没想到丰升额根本不吃那一套。干脆直接写了奏本参劾和珅。
不过也是和珅“命好”,丰升额因多年战阵劳累,于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去世,这一封奏本竟还没来得及递出。
不管怎样,此时的户部已经是英廉与和珅祖孙俩的天下,就算中间还隔着个右侍郎金简,他倒也不放在眼里。
故此他终是放下胆子,接受了安明这块玉,叫安明如愿以偿,擢升为了司员。
和珅这边柳暗花明、如鱼得水之际,皇帝那边厢,回到京中之后,便重拳整治贪官。
慧贤皇贵妃高云思的亲侄儿高朴,为高恒之子——高恒因贪墨被皇帝诛杀,这个高朴不记父亲的覆辙,在叶尔羌任采玉大臣之时,贪赃卖官,被叶尔羌的阿奇木伯克弹劾,由乌什办事大臣永贵上奏皇帝。
皇帝大怒,命将高朴处斩,“即在该处正法”,就在叶尔羌当地执刑。
“永贵据实奏办,公正可嘉”,因此授吏部尚书。
永贵此人,官场也是几番沉浮。四十二年,命署大学士,题孝圣宪皇后神主。大行皇太后的神位,皇帝叫永贵去书写,可见对其文采、为人的信任;更在此后成为阿哥们上书房总谙达——可见皇帝对他的器重。
可是他曾经又因屡次“市恩”,皇帝是责他在官员任用的许多事上向其他大臣“卖好”,故此也多次下诏叱责……能以尚书高位,而被罚不准戴花翎;更是后来给直接罚到乌什去当办事大臣。
对于永贵来说,这一条仕途走得如履薄冰。更因为皇上责他“市恩”,而奖他不畏权贵、参劾高朴。故此这个节骨眼儿上,永贵乃是心下最明白圣意之时。
——唯有硬起骨头来,参劾权臣,方能得皇上重新的信重。
永贵自然想再接再厉,在接任吏部尚书之后,尚未回京,就已在寻找下一个目标——说巧不巧,他发现了丰升额去年的奏本。
永贵“搞死”高朴之后,矛头接下来便直指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