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2)

(34)

U盘被插进USB接口的那一刻,屏幕上闪现出了一大段数字与代码。那些数据以肉眼都来不及分辨究竟是什么的速度迅速地下移着,即使是有着及其高端的显卡与CPU的电脑,也在这庞大的数据之下险些死机。

昏暗而偌大的房间里,唯有那台电脑的显示器在散发着光亮。

诡异的蓝光照射在正对着它的男人的脸上,那个一身漆黑、脖颈间挂着一副红围巾的男人此时面无表情地盯着屏幕,他的瞳孔中倒映着那一串串冰冷的代码。他正在等待着处理结果。

电脑因超负荷工作而散发出了极高的温度,直到它在即将崩溃的时候,屏幕中终于显示出了被勉勉强强解析出来的结果。

男人一手托着下巴,望着那呈现出的结果不禁微微眯起眼睛。

“黄昏别馆”他有些困惑地呢喃着,大脑却在飞速地运转。

“原来如此,”男人突然恍然大悟似的轻笑了一下,“一棵树吗?”

中原中也今天破天荒地踏入了那栋被黑蜥蜴几乎包揽了的写字楼。

守在写字楼玻璃门前的门卫对于在此见到中原干部这件事感到相当诧异。两名守卫保持着标准地跨立姿势朝即将踏入楼内的中原干部相当敬重地问好,然后还得到了对方礼貌的点头回应。

中原干部之所以很少踏入这栋楼,是因为黑蜥蜴并不在他的管制范围内。即使偶尔有工作需要从黑蜥蜴调动人手,也从来不会由他本人亲自过来。

不过其实中原干部会出现在总部就已经是件相当罕见的事情了,毕竟港口黑手党的所有人都知道中原干部一年有三百多天都是在外面工出,干部会议也时常缺席,根本见到不到踪影。

这个男人今天穿的也是相当正式的西式着装,似乎因为已经在外面进行了许久的工作,披在他肩上的外套不可避免地起了些许褶皱。

他慢慢踏入了写字楼一楼的大厅,皮鞋的鞋跟触碰在瓷砖地板上的时候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进了旋转玻璃门后,便能看见大厅正前方有负责接受咨询的柜台工作人员,呈半圆弧状的白色长形柜台里坐着两名穿着相当考究的工作人员。

倘若不先前告知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初次踏入这里的人一定会误以为此地是什么知名的企业公司。

中原中也走向那柜台的时候,柜台里的工作人员立刻通过那头亮丽的橘发分辨出来者是什么人,于是动作迅速地站起身,还朝他微微低头行了礼。

“中原干部。”那两名工作人员的动作整齐划一,声音也充满敬意。

中原中也点了点头,随后询问道:“你们知道沢田纲吉在哪里吗?”

这是沢田纲吉在港口黑手党总部工作的第七天。

他已经被正式地分配进了“黑蜥蜴”十人长的银手下,因为银的小队在前段时间与其他势力的冲突中不幸丧生了两名成员,而他的出现刚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缺。

在第一天相当匆忙地入职之后,他很快适应了在银手下工作的生活。而平时在上头没有下达任务的时候,黑蜥蜴的人通常会去训练场地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而也有一部分人可能会被借调到文职区工作。

沢田纲吉很不幸地成为了被借调到文职区的员工之一。

毕竟在没有频繁外出任务的时候,黑蜥蜴的成员真的是没什么事情可干。底层的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尚且轮不到他们这个阶级去干。

而自从走入了堆满文件的办公区工作后,这位长得很耐看又顺眼的新人得到了办公区前辈的一致好评。因为这位新人看文件和翻阅资料的能力实在是强过了其他员工一大截,这使得原本令他们苦不堪言的巨大工作量很快被消减大半。

中原中也进入办公区的时候,刚好看到了正埋头在办公桌间工作的沢田纲吉。这个时间点其实已经该下班了,不过那个棕发青年还是没什么怨念地来回翻阅着文件。他垂下眼帘盯着一沓资料,纤长的睫毛偶尔上下煽动,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手里那厚厚的一层印满了文字的纸。

他工作的很专注。

来之前听到楼下的工作人员说他正在文职办公区工作的时候,中原中也还诧异了一下。

那两名站在柜台的女孩子一提到“沢田纲吉”还不由得笑了起来,她们说这个新人现在备受前辈们的好评,因为工作很努力,大家几乎都知道他。

中原中也刚从办公区的大门踏进去一小步,那名棕发青年便从抬起头,将目光准确地投向了还在门口的他。

沢田纲吉看见他的时候,先是眨了眨眼睛,随后便立刻露出了微笑:“中原先生。”

中原中也猜测对方大概正在好奇怎么会在这里遇见他。

他抬手和对方打了声招呼,随后便迈着大步径直走向了沢田纲吉的座位。

“已经到下班的时间了吧,今天的任务量还没达到?”橘发青年扫了一眼他桌上快要堆成小山的文件。

“倒也不是”沢田纲吉放下了手里的文件,慢慢站起身,苦笑了一下:“只是我也没什么别的事情可干,想着不如就多做些工作。”

“文职任务本来就不属于黑蜥蜴成员的工作范畴。”中原中也说道。他将视线再次移回棕发青年那张十分清秀的脸上,“既然任务量早就完成了,又没什么事情做”

“那就一起去吃饭吧。”他朝着沢田纲吉轻笑了一下,“这顿算我请。”

来到港口黑手党整整一周的时间了,沢田纲吉都始终没能见到中原中也。后来他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中原中也是港口黑手党里劳模级别人物的存在,之所以见不到人影是绝对因为又公出了。

当时沢田纲吉就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同病相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