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莫名其妙的匈奸--匈奴“王允”(2 / 2)

被派出执行“匈奴千里归玺”使命的使者是晋人胡嵩,早年投降匈奴刘汉政权的。靳准还让胡嵩给晋元帝带个话:我们这些小丑们怎么敢称王呢?乱大晋时使二帝(晋怀帝、晋愍帝)遭难了。实在不好意思。现在把二帝的遗体送还给你们。

胡嵩领命后一头雾水,不知道靳准是喝三鹿了还是另有目的,拒不出使,被靳准所杀。

宁愿送命,也不去出这趟差送玉玺。以死的倔强,质疑你行为的反常。

晋元帝司马睿更是一头雾水,天下哪有这般好事?简直是天上掉必胜客。可毕竟,天予不取,必受其殃,司马睿还是忍不住派文化bu长(太常)韩胤去试一试。

这一试,居然真把怀帝和愍帝的棺材接了回来,晋元帝司马睿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是什么情况?这个靳准怎么不像靳东一样有“底线”?!

其实,老王认为,靳准的所有反常行为,只有一个令我们无比自豪的解释:无论哪族,只要久居中原,迟早会成为博大精深、灿若星河的汉文化的迷弟迷妹。他们会不自觉的视汉族政权为正朔,默认其代表华夏的唯一性、合法性。

靳准虽然夺权成功,但仅限于京城层面,外围群狼环饲,最主要的外敌有三个:

一是镇守长安的中山王刘曜。刘曜时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

二是驻守河北的石勒。

第三个,则是在京城的一个汉人,一个投降过来的汉人。

北宫纯,前西晋猛将。北宫纯曾任西凉督护,属晋西凉刺史张轨管辖,也曾因一战而名震天下。

307年,匈奴刘渊起兵杀奔洛阳时,投降匈奴的青州豪帅“飞豹”王弥的叛军已杀至洛阳东门,随时准备叩关而入。西晋朝廷乱作一团,大臣们纷纷作鸟兽散。

当时,北宫纯受上司张轨的派遣,带了一支近千人的卫队到洛阳出差,正好碰到匈奴兵至,北宫纯就将这支西凉卫队带至洛阳城门,列阵抗敌。

面对10余万叛军,西凉卫队依托护城河,依次展开阵型。

冲到城门附近的叛军,万箭齐发,试图将这支胆敢螳臂挡车的小股部队变成成片的墨西哥仙人掌。

然而,直到壶中的箭快射尽,叛军也没能射伤几个西凉兵。因为,这支部队有自己的大杀器。

高盾和重铠。

西凉,古代凉州的别称,位处中国西部,故称西凉,意思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大致辖区是,今甘肃、宁夏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的一部分。

西凉,河西走廊及古丝绸之路咽喉所在,地理位置之险要不言而喻。西凉文化也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李暠,曾在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王朝,后王朝几经更迭,但李氏一直为凉州大姓。李暠的重重孙有个叫李虎的很有名,因为他有个更有名的孙子,叫李渊,有个更更有名的重孙,叫李世民。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秦始皇曾凭借西凉兵横扫六国。三国时,董卓曾凭借西凉兵挟制东汉中央政府,另一支西凉兵则在猛将马超的统领下,六战曹操于渭水,杀的曹孟德割须弃袍,狼狈逃窜。

强悍的战斗力来源于哪里?只因其彪悍的民风吗?非也。

1989年,一个叫做戴维·哈里斯的澳大利亚学者读《汉书》,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汉朝用来安置降俘的小地方——骊靬(音“梨前”),原址在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者来寨附近。

哈里斯对者来寨进行研究,回国后发表了关于骊靬研究的论文,法新社迅速转载,瞬间轰动球。什么新闻如此劲爆?哈里斯发现了什么?

哈里斯声称,他揭开了罗马第一军团消失之谜。者来寨居民尽管自称汉族,且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本地汉语,长相上却很特别,个个长着淡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珠。且,生活习俗上与汉人有诸多迥异。

中科院对者来寨居民的血液化验证实,者来寨居民具有46的欧洲血统。

东汉时,骊靬人还被称为秦胡。《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阵前与马超、韩遂的西凉联军对峙时,西凉军团中“秦胡”争着要看奸雄曹操的尊容,表现出了看猴儿一样的极大的好奇心。可见,西凉军中已吸收了大量的罗马人的后代。西凉军也吸收了罗马人的战法,那就是,广泛使用重步兵武器,主要是投枪、高盾牌和重铠甲。

回过头来再说北宫纯。

北宫纯的西凉军和“飞豹”王弥的叛军交火后,依靠其重步兵武器和盾甲的优势,将叛军击退。

次年,刘渊称帝,南进大败东海王司马越,再次抵达洛阳城。

这次,匈奴人的运气又不是很好,因为,恰巧北宫纯当时又在洛阳出差。

北宫纯没有再被动防守,而是率西凉卫队主动出击,夜袭匈奴大营,击杀刘渊部下大将贺图延,匈奴总指挥司空呼延翼也被战马乱蹄踩死。之后,西晋其他各路勤王部队陆续到达,刘渊被迫退军。

西凉军惊人的战斗力,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威名。后终因大势所趋,北宫纯投降了匈奴刘汉政权,但一直“身在胡营心在晋”。

靳准政变,匈奴人内乱,北宫纯认为复晋时机已到,立即号召汉人起义,在东宫构筑了军事防御堡垒。然而,让北宫纯大失所望的是,响应起义的汉人寥寥无几,起义被靳准轻松剿灭。

一代名将北宫纯,以死报国,也没能唤醒懦弱的汉人们。

北宫纯的西凉军战力再强,也毕竟只是小股部队,靳准叛乱时,低估了一股最强的宗室力量。

刘曜,镇守长安的匈奴中山王。刘曜闻中央有变,立即亲自率军自长安出发,直赴平阳平叛。

大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时,遇到了从平阳逃出来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二人灰头土脸、气喘吁吁的劝谏:刘氏宗室已被屠戮殆尽,只剩下中山王了,您赶紧称帝吧。

作为硕果仅存的刘氏宗室成员,刘曜毫无障碍、也毫无心理负担的称了帝,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改元光初。

等等,改国号为赵?作为继位的刘氏,刘曜为何不继续以汉为国号?原因值得推敲:

一是,西晋还在的时候,匈奴人刘渊只能通过掩盖种族身份、定国号为汉的方式,才能团结汉族人,一起来打击西晋(禅代自曹魏)的合法性。如今,西晋灭亡了,国号汉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且,改国号为赵,又转而可视为对西晋的继承,有助于取得对晋朝仍怀有感情的晋人的支持。

二是,自己的一个强大潜在对手正占据古赵地,提前定国号为赵,万一此对手称赵王,也正好否定他的合法性。为何?我是赵皇,你是赵王,你永远是我的下属。可见,刘曜此时的汉化程度也已很深。

刘曜抢注驰名商标所针对的这个潜在的对手,自然就是石勒。刘曜称帝,封名义上仍受匈奴刘汉政权管辖、驻守河北的石勒为大将军,两军成犄角之势,进攻平阳。

虎狼之师压境,靳准心里很清楚,自己手下这帮花拳绣腿的禁军、内务部队、宪兵部队,根本不是刘曜、石勒所部实战中刀头舔血淬炼出来的野战军们的对手。

先派人去刘曜军中讲和试试吧。刘曜的答复:回去转告靳准,刘粲乃a

伦的无道昏君,靳准杀之有功无过。只要靳准投降,便算靳准有拥立我当皇帝之功。

投降输一半,这看起来是个很好的条件,大傻都能接受。靳准却不接受,他只答应讲和,不同意投降。

为什么?

原因很现实,刘曜的母亲和亲哥哥,都被靳准处决了。如果投降,后果可想而知。

然而,套用蒋中正的一句名言: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能谈来什么?靳准还在纠结中,有人却不给他纠结的机会了。

靳明,靳准的政变同伙、从弟,靳准一手提拔的车骑将军。大难当前,血不再浓于水,有血缘关系的人也照样会给你放血。319年,靳明砍了堂哥靳准的脑袋,准备投降刘曜,见面礼很重--除了堂哥的人头,还有,传国玺。

万年公章的诱惑力是致命的,有个人听说靳明要献传国玉玺,顿时心急火燎,快马加鞭急驱平阳,也想要。此人,当然就是怀有异志的石勒。

听说石勒攻平阳,靳明急忙向刘曜求救。刘曜派军队迎回靳明,平阳一万五千余名老百姓也归于刘曜。投降归投降,杀母弑兄之仇不共戴天,不能不报,刘曜将靳氏族老小尽数斩杀。

至此,靳准之乱结束,也留下了五胡十六国历史上诸多未解之谜。关于这些谜团,老王还是坚持认为,靳准诸多反常之举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磅礴浩瀚的汉文化已深入定居中原多年的匈奴人的骨髓,并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他们以汉为正统,行动也已自发、自觉的受汉文化的指导。

靳准之乱,也给后世留下两点启示:

其一,封建皇权社会下,无论多强大的政敌,即使政敌是宗室大家,只要你借用了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力量,哪怕是矫诏,一切政敌都可被消灭。这就叫四两拨千斤,丑女皇后贾南风用的也是此招。

其二,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是想的美,最困难的事情是配的上。利用皇帝丈人的身份控制朝政可以,然而,要想篡位,篡位后守住江山,还得靠硬实力。这点,杨骏、靳准都是失败者,而两百年后的另一个皇帝老丈人就做的很好,他的名字叫杨坚,这点,后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