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章吴桐的文学
“我是文学报记者,围城写的真是太好了,但是有人说您把婚姻写的太恐怖,说围城太片面……有人说文学奖欠围城一个大奖,您怎么看?还有,围城写的是婚姻的状态,您又没有结婚,请问您是怎么能够把婚姻写的这么透彻,能说说关于围城的创作思路和灵感吗?”
今天是娱乐新闻发布会,咋来这么多文学圈的记者啊!兄弟啊!你们给我们留口吃的不行吗?公然抢肉啊这是……
娱乐记者一个个恨得牙痒痒啊!
“您这个问题把文学物质化了!围城拿没拿奖耽误你看它了吗?耽误你们喜欢它了吗?奖项这个,我只有一个态度,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至于创作灵感,怎么能够写的这么深刻,我想问你,你平时吃鸡蛋吗?”
“吃啊!”
“好吃吗?”
“好吃啊!”
“那你会想知道,你吃的那个鸡蛋,是哪个老母鸡下的吗?”
哈哈哈……哈哈哈……
“鸡蛋好吃就够了,何必在意这个鸡蛋是怎么来的!你如果觉得这本书,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个不该这样,那个应该那样,我想说,那是你觉得,你觉得应该什么样,不代表别人也这么认为,这就是文学艺术的美!实在不行您来写。我的书法,觉得好的人,爱如珍宝,觉得不好您拿去当卫生纸也没人管你,对不对。至于婚姻恐怖恐怖,只有结了婚的才有资格评价,好坏自知,无需说与他人知。围城你认为只代表婚姻吗?下一个。”
“我是网络文学记者,听说您要出版武侠小说,是否属实?能透露一下细节吗?都说武侠这个题材网络小说都写烂了,您能保证不在窠臼之内吗?文学性,趣味性能保证吗?”
“我微博已公布,我认为这是一本,颠覆武侠小说时代的作品,至于文学性,趣味性,我还是那句话,你觉得好就好,何必去探究它流传千古的问题。”
“社会时报记者,据我了解您有个粉丝出了车祸,您垫付了所有的医药费,您还给偏远山区的孩子,捐赠了很多学习用品,盖学校。但是,您却一直守口如瓶,这是为什么?我们报道出来,弘扬正能量难道不好吗?”
啊!还有这些事啊!明星捐款博名声名气我们知道,默默捐助为了啥?
吴桐准备买辆车,后来看到一个报道,一个山区学校年久失修塌了,还压死一个为抢救学生的老师,他就直接联系当地民政,指名捐给那个老师家属三十万,捐给建校一百万,一直追踪款项,确实落实了,也就没在意。车也没买成。
“你的消息挺灵通啊!首先声明,粉丝的钱不是我一个人出的,她们学校很多人都捐款了,还有个童先生也捐了,也是最多的那个人,粉丝群里每个人都捐了,你这个消息有误。
偏远山区的捐款这个也是意外,本来我是想买辆车的,走半路上,看到一个报道,一个老师为了救孩子,被压在失修的学校里,我大受感动。我为我们有这样的人民教师骄傲,为有这样无名的英雄感到自豪,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
你们作为记者,应该多多报道这种英雄事迹。
你说我守口如瓶,这个用语不对,我只是做了一个,我认为应该而且值得的事而已,需要宣扬吗?该宣扬的不是我而是英雄。
至于弘扬正能量,正能量一直在那,你看得见它在那,看不见它也在那,需要弘扬的不是正能量,而是信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信任彼此,不再信任福利机构,不再信任慈善机构,恰似没有这个信任,人们对于慈善望而却步,踌躇不前,只有化解了这份信任才是正能量。
我的力量有限,也只能尽力帮助很少很少的人,报不报道我都不会停下脚步,而如果你们的宣传,让我成为了所有弱者的救援地,本该国家慈善部门的责任就会部压给我,这是对我也是对弱者的惨案!你们明白吗?
我再朗诵一首诗歌送给大家,希望你们信任我,对我的慈善你们守口如瓶才好!不要报道不要宣传。谢谢各位了。
《见或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掌声,掌声,还有默默哭泣的声音,是啊,正能量需要弘扬吗?弘扬的正能量还是正能量吗?需要弘扬的正能量得多么弱小……
“新歌放送记者,老师,您的精忠报国,霸王别姬太震撼了,让我们感受到男人该有的风采豪迈,您还会出这样的歌曲吗?您的歌让我们的青少年,接受了一个不一样的教育洗礼!”
“新歌肯定会有,请给我一些时间。中国男儿应该唱出雄浑的声音,这是我一直都初衷。咱们自己挺胸站直,脊梁不必弯曲,中华儿女多奇志,唱响世界最强音。
至于教育问题,还谈不上,如果能够在青少年心中留下一丝火种,此生无憾!”
好好好!又是热烈掌声响起。
“文学艺术期刊的记者,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读书无用,尤其是这些文学诗词歌赋,他们认为只有西方的科学,才是我们该学习的,您怎么看待文学?您是文学大师,您认为文学是什么?”
今天我们娱乐记者完败,让文学圈抢走了。不过这个问题太好了,我们也想知道吴老师的答案。
吴桐扶着桌子,扫视了台下一圈,思索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