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互联网的春天(1 / 1)

重生之逆袭1991 蒸菜 1127 字 2023-06-22

六月的汉江,略显燥热。刚刚完成毕业答辩的张小龙,光着上身,四仰八叉的躺在宿舍的床上。

手里的蒲扇,偶尔呼啸一下。耳朵里的随身听,播放着许巍的《那一年》,这是他昨天才从步步高带回来的磁带。

也是许巍时隔两年后的第二章专辑。比起上一张专辑,这张更符合张小龙的审美。

优美的旋律以及赞美的诗语,比起两年前的叛逆,多了一分优美。这一天已经反复听了许多遍了,可还是听不够。

“小龙,还没起来啊。这都快中午了,这么热你也睡得着。”同寝室的姚志诚,把手里的陶瓷盆往架子上一丢,刚刚洗了个澡,可还是让他热的受不了。

“下午的校外特招,你什么时候去?”见张小龙没反应,姚志诚随手拔掉了他带着的一个耳塞。

“什么?”被打断的张小龙,一脸迷茫的看向姚志诚。

“步步高校招啊。今天最后一天了,你不是说要去看看的嘛。”自从1993年步步高深入高校,搞特招开始。

今年除了电子专业的高校,华中工学院这种有电信专业的学校,也成了步步高的特招院校。

“不用了,我已经入选了。”

“入选了?什么时候的事?你真的确定去了?”听到这个结果,姚志诚立马一个三连问。

作为电信方面的研究生,其实在完成毕业答辩之后,学校就在安排对口单位,只要他们愿意,全国的电信单位,基本可以随便去。

毕竟在大学生都还很金贵的年代,研究生在哪里都是宝。虽然之前就听张小龙说过,想去步步高看看,可他还是不敢相信,他能这么轻易就做下决定。

“步步高新成立了一个软件部门,专门做互联网的。正好我也想去试试,就答应入职了。”互联网概念,经过这几年国内媒体的不断宣传,在有各种技术的革新。

在内地高校当中已经不像原来那么闭塞了。尤其步步高的《电脑周刊》,每周都会有最新国外互联网的消息。

包括各种全新的计算机编程语言,都有介绍。本就对互联网充满浓厚兴趣的张小龙,当然在步步高特招第一天就去面试了。

也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步步高的软件部门职位。

“喂!步步高的福利待遇高吗?”一直在纠结的姚志诚,立刻一屁股坐到了张小龙的床上,一脸好奇的问道。

“就目前给出的条件还不错吧,月薪1500,不过好像有项目奖金什么的,当时我也没太听清楚,我去是因为这个新成立的软件部门。工资啥的够用就行。”张小龙想了想,如实道。

“1500也还行,就是不知道这么一个公司能不能长久?”稍微在心里合计了一下,学校给安排的统招单位,现在最好的也就是南方的电信公司,工资大概只有步步高的三分之一。

看着虽然低,可毕竟是国企铁饭碗,进去就能吃一辈子。可步步高这种民企,看着眼前工资给的高,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倒闭了。

进入1994年,经济虽然变好了,可破产倒闭的也不少,现在北方已经开始有了下岗工人。

“这个公司能不能长久我不知道,可互联网肯定能长久的。”说着张小龙甩给姚志诚一本最新一期的《电脑周刊》。

封面上大大的标题,互联网的春天。这是转载的一篇来自,德克萨斯的一份时事月刊《矩阵新闻》,关于互联网数据的新闻。

“1993年1月至1994年1月期间,网络传输速度提升了2057个单位。互联网使用人数正在以2300的年增长率野蛮扩张”更让读者感兴趣的,是这篇报道下面,还有一篇来自步步高董事长,对这个新闻的评述。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增长那么快,简直超乎寻常,这让我思索良久。究竟是什么产业,才能在网络的高度增长率下分一杯羹?”

“这就像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且未来会拥有我们世界同样多的人,他也同样需要基础建设和高端享受。所有的一切都在等待开发,等待人们去填充,去丰富。”经常看《电脑周刊》的人都知道,步步高的董事长,时常喜欢在某些新闻后面加上自己的评述。

往往很简短的新闻,却在经过他的评述之后,变得生动了不少。比如前几期,《电脑周刊》一段关于光刻机的新闻评述,就打动了不少人。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支持自己的产业,那么未来我们还会剩下什么?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伟人早就告诉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你没有的时候,人家不给你。你有了,却好似不要钱一般的塞给你?他们在怕什么?这很值得深思。”光刻机这种玩意,基本可以算是远离大众生活了。

别说外面的普通人,就是张小龙这些大学生,知道的人也不多。然而通过步步高便布全国的旗舰店,不少人都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

这段评述虽然很简短,却让不少人都看见了事物的另一面。古人的智慧,那是经过千百年淬炼出来的,有句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虽然他们不懂光刻机行业,却懂得这句俗语。同样被这篇《互联网的春天》所刺激到的还有另外一个人。

远在杭州,还在电子工业学院当老师的杰克马。作为步步高的高级会员,他的家里,也有步步高的《电脑周刊》。

一开始对于步步高赠送的这个杂志,他一点也没兴趣。毕竟他当初成为高级会员,也只是为了买vd影碟机,方便在家看《黄飞鸿》。

只是步步高不厌其烦的每期都送,慢慢的他也来了兴趣。什么互联网,电脑,电子产品。

看得越多,他就越觉得有意思。真正让他对这本杂志上心,半年前桐庐因为一个合作高速路的项目,找他去当翻译。

凭借自己从杂志上看来的,半吊子互联网信息,居然和那个米国商人聊得甚是投机。

这让他第一次发现,这样一本赠送的杂志,居然如此超前。里面的许多东西,就是米国来的企业家,听了都叹为观止。

从此以后他就对互联网更加上心了,本来就准备下海创业的杰克马,在看了这篇报道之后,决定将创业目标瞄准互联网。

虽然他是一个说了就想干的人,但是他重来不盲目。正好,高速公路的建设出了问题,桐庐县请他去米国搞清楚项目进展,以及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让他有了出国的机会。他这次要亲自去米国实地看看,互联网到的是不是杂志上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