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1 / 1)

第三百二十九章

毋庸讳言,美国政府做出的主动接近的姿态,确实给中国**人带来了某种希望,即希望美国可以成为中国对立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之间的调解人。尽管**终生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强国抱有极大的警惕。

赫尔利带着美国式的天真回重庆去了。

没有想到,首先给**人造成困难局面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一九四五年残冬时节,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到达位于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雅尔塔。当时,盟军对日作战的大势是:在由蒋介石指挥的中国战区,战局始终没有好转的迹象,罗斯福甚至接到过蒋介石表示中国可能不得不退出联盟战争的信函。??而一旦日本从中国战场脱身,将上百万军队投入英美对日战场,那么,在美军以巨大代价征战的太平洋战区和仍让英军处在噩梦中的印缅战区,战局将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困难。罗斯福和丘吉尔来到雅尔塔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动员斯大林出兵,直接打击中国本土上的日军,以减轻盟军在亚洲其他战场上的压力,推进整个战争的迅速结束。为此,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在战后利益分配上向斯大林作出让步。

果然,斯大林对苏联红军承担对日作战“开价”很高。除了从日本那里恢复一九?四年日俄战争中苏联损失的各种权益之外,大部分的条件涉及中国。包括保证苏联在中国大连的权益,恢复租用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苏联和中国共同经营中东(满洲里至绥芬河)铁路和南满(哈尔滨经长春至旅顺)铁路。另外还有:维持外蒙古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附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千岛群岛交与苏联。

为了促使苏联尽快对日作战,以牺牲中国主权为前提的《雅尔塔协定》签字了。

当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如此则我民族之大,凭借之厚,今日虽不能由余手而收复,深信将来后世之子孙亦必有完成其领土、行政、主权之一日。”

而在政治信仰上与苏联有着亲缘关系的中国**人心情更为复杂。

一九四五年的春天来了,延安的山坡染上了一层斑驳的绿色,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

所作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论联合政府》。

这个在解放战争爆发前公开发表的文件,明确表述了中国**的政治立场,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用和平的而不是战争的手段,建设一个新的中国。

《论联合政府》的小册子在重庆印发了三万册。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看完这本书只说了两个字:内战。陈布雷的意思是的政治攻势有颠覆政府的巨大力量,国民党根本没有招架之功,对付**只剩下战争这一种手段了。

担心的是:一旦日本战败,内战全面爆发。就人对未来提出设想的时候,一个巨大的事件突然降临。

一九四五年八月初,美国人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八月九日,苏军的重炮打破了中国东北边境的寂静。由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的八个集团军六十个师的机械化作战部队,沿着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开始向中国境内大规模突进。同时,苏军轰炸机群对伪满洲国首都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开始了猛烈的轰炸。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和延安的军民一样,是在广播中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的。

同样,设在重庆的盟军总部,也是在广播中听到这个消息的,只不过比延安早了一天。

突然到来的胜利,给国民党人带来巨大的惊喜和无比的自豪。蒋介石在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以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发表了广播演说:“我们的抗战,在今天获得了胜利。正义战胜强权,终于得到了它最后的证明,这也就是表示了我们国民**历史使命的成功……”

延安的**自然也十分兴奋,他把胜利归结于“我国全体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对于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充满焦虑。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这片土地上最主要的政治和军事争端,都来自于国民党与**之间。这两个从联合走向分裂的政治派别,由于政治信仰的巨大差异,多年来始终处在严酷的敌对之中。十年前人和他们数量有限、装备简陋的武装,在国民党军的大举围攻下几乎面临绝境,不得不放弃一个又一个根据地,转战在这个国家的急流险山之间。最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落脚于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而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当日本入侵中国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国共两党必须联合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人,都清楚这种联合与统一是暂时的,一旦共同对日这个大前提消失,两支力量在政治上与军事上的对立就会重新显现,那么随之而来的也许就是冲突或交战的再次爆发。

此刻,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国,他们对中国可能爆发大规模内战的焦虑,绝不是出自于对中国社会与民生的担忧。中国国民党与中国**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冲突,这一冲突的性质决定了其结局必然影响到世界主要强国的在华利益,影响到世界主要强国在国际事务中政治联盟的格局。

来自蒋介石政府和军队、国内各地军阀和地方势力、国际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各**报,杂乱地集中中央所在地延安。**格外关注国民党军队日渐紧迫的大规模调动:新六军被运到南京,第九十四军被运到上海,第九十二军被运到北平……这种规模甚至超出了抗战时期的军事调动,显然是针对**人的。**担忧的是,五万美军准备在中国华北沿海港口城市登陆,名义上是配合中国政府对日本占领军受降,实际上既是等候着蒋介石的军队前去接收,同时也不排除打算与苏联争夺控制中国的势力范围。而更让**人感到吃惊和困惑的消息,依旧来自苏联。

苏军对日作战开始后,朱德命令**领导的抗日武装准备接受日军投降,但是蒋介石宣布日军只能向国民党军投降。就在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数小时之前,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与国民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签署外交文件当属正常,不正常的是这一“条约”签署的时机涉及中国**人未来的生存环境。条约的要点,是落实苏联在《雅尔塔协议》中取得的在华利益。国民政府以此换取了斯大林的承诺:上百万苏军已经开进中国东北,虽然此刻那里没有国民党军的一兵一卒,但是苏军只接受国民政府对东北的接管;并且,“苏联政府同意予中国以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

有外国记者评论说:“一切都已昭然若揭,如果内战爆发将独立作战。”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起草了发至各战略区的电报:《关于日本宣布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电报表明,日本投降后,面对国民党军准备向解放区“收复失地”领导的人民武装的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情况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不应稍有犹豫”;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其数量与规模,依情况决定。”

八月十六日给蒋介石回电: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末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未(八月)铣(十六日

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发出的电报,向蒋介石提出的要求“请求你制止内战。其办法:就是凡被解放区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由解放区军队接受其投降,你的军队则接受被你的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的投降,这不但为一切战争的通例,尤其是为了避免内战……”

八月二十日,蒋介石发来第二封电报,邀请**人“共定大计”的口吻更加热烈:

延安

先生勋鉴: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在驰电奉邀,务肯惠诺为感。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八月二十三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是否去重庆的问题。朱德同意,说要解决问题,去是有利的,对将来的选举也是有利的,“让蒋介石当总统,我们当副总统吧”。彭德怀也同意,但是建议暂时先不去,等和老蒋打一下,把他的气焰打下一点来再去。

就在政治局开会的时候,蒋介石的第三封邀请电到了:

延安**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哿(二十四

八月二十六日,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明确表示: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他随后提出,在不损害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武装可以让步的地域是:第一步广东至河南的根据地,第二步江南的根据地,第三步江北的根据地。

起草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发至各中央局和各大战略区,电报将**人力争国内和平的态度表述得十分清晰:

……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国民党在取得沪宁等地、接通海洋和收缴敌械、收编伪军之后,较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决定去重庆与蒋介石见面。他说:“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中国有“洗心革面”的成语,意为通过改过面目一新。**接着又说:“年纪愈大愈不愿意洗脸。”

那一年五十二岁,蒋介石五十八岁

终于等赫尔利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延安之行之后,张心迅速的来到了西南,因为在这里,张心所需要的大军已经在这里集结完毕,就等着张心的到来,宣布战役的开始了。

而张心也没有任何的怠慢,马上就召集了参加这次战役的军长以上的军官召开了作战会议,希望大家能够统一认识,并且畅所欲言。

可是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张心马上的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原来由胡宗南率领的第九战区的部队和新加入的从远征军调回来的部队他们两方在作战计划的制定上面冲突非常的大,因为这个时候,张心才反应了过来,经过远征军和美军配属作战的锻炼,现在的远征军无论是在装备上面还是在作战思想上面,在中国本土作战的军队已经落后了至少二十年了,现在在中国本土作战的部队他们作战思想有的甚至还不如一战时期欧洲战场的部队呢,所以,这就成了一个非常难以调和的矛盾,可是也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新加入的部队固然是中**队在作战思想上面适应不了,同时小鬼子也适应不了,因此,想到这里,张心就有了主意了。

“各位,大家既然在一个作战计划上面都能有这么大的分歧,那么我也就让大家讨论了,整个作战的命令就全部的由我下达了,首先,九战区的部队联合二战区以及六战区的部队,除了少部分来负责对洛阳城的包围以外,剩下的全部转入到外线,防止小鬼子最后为了增援现在盘踞在洛阳的小鬼子,而黄杰的第一百零二军和邱清泉的第一百零三军来负责对洛阳城的进攻,当然不是两个军全部投入,是第一百零二军负责对洛阳的攻击,第一百零三军作为我的总预备队,随时的准备上战场,这一点,明白了么。”张心这个时候对着在座的各位说到。

“张心,凭什么达云的第一百零二军就是主攻,我的第一百零三军就是机动部队呢,不行,我不当机动部队,你随便把我派到哪个战场上面都行,”没有料到的是,邱清泉一听张心的建议,就不乐意了。当然他倒是没有任何的恶意,就是觉得张心有点看清他了。

“雨庵,这一点是没有商量的,不为别的,就为了你和达云的部队有点不同,达云的第一百零二军装备的主要是以火炮为主,坦克虽然也装备了,但是没有你的部队多,因为我把这个攻城的任务交给了达云,而这次是以一场大兵团的作战,所以我不能没有一直拳头部队来做我的机动部队,而且部队恰恰就是最适合做机动部队的,因为装备了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这个就给你们在接到命令之后,能够快速的赶到了战场创造了条件,难道你在东南亚的战场上面就没有感觉到,你们军经常在做机动部队么,所以,你就不要这么计较了,因为你的部队从建立的时候,就是在我的建议之下装备的,说的最简单一点就是,你的部队就是为了机动而存在的,明白么。”张心这个时候和邱清泉解释着为什么要这么干。

“唉,我邱清泉命苦啊,在外面是机动部队,回家还是机动部队,张心要不你那我和其他几个军长换一换怎么样,也让我??主力部队的滋味啊。”邱清泉这个时候非常不满的说到。

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