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拆猪圈(上)(1 / 1)

1908远东狂人 丹丘 1745 字 2022-09-03

第217章拆猪圈(上)

肥猪虽然斗不过杀猪匠,可是终究没有被杀猪匠干掉。

无论如何,食盐引岸保住了,四川盐商弹冠相庆,犹如打了胜仗一般。

但四川盐商并没有轻松太久,很快他们就遇到了新的对手精盐。

这个对手可比淮扬盐商难对付得多,因为他们是洋人。

中国传统食盐中口感最好的是淮盐,其次是川盐,但在外观上淮盐不及川盐,淮盐含有较多杂质,色泽不纯白,偏黄,川盐之所以能在鄂西引岸战胜淮盐,除了价格优势之外,就是色泽纯白,口感也好。不过随着外国精制食盐的进口,川盐在色泽上的优势尽失,在精盐的打击下,最近几年川盐销路不畅,货栈时有积压,如果不是此次“戊申革命”爆发,外国停止向湖北等地出口食盐的话,用不了几年川盐就会完全失去外省市场。

所以,四川盐商最痛恨的就是淮扬盐商和外国盐商,谁能帮他们夺回引岸,谁就是他们的救星,当年支持四川盐商的左宗棠西征阿古柏,所用军费中,有差不多两成是四川盐商报效的,由此即可看出他们对引岸争夺的重视。

现在,共和军主政四川、湖北两省,前不久又传来消息,湖北军政府借口打击私盐,大力打压淮盐,虽然此举是为了维护湖北盐税收入,但也在客观上帮助了四川盐商,在某种程度上,四川盐商对赵北有一种天然的好感。

“如果总司令能当大总统就好了,那样就能把川盐销往全国各地。”

不止一个人是这样做梦,几乎所有的四川盐商都在做着同样的梦,现在的川盐由共和军统一收购,共和军的地盘实际上就是川盐的地盘。

但梦总有醒来的一天,当赵北打算整顿盐政的消息传出后,大小盐商无不战战兢兢,谁也不知道这位有着“赵屠”诨号的总司令到底打算干什么,反正凭借盐商们的历史经验,每当上头放出风声说要整顿盐务的时候,通常也是盐商大把往官府送银子的时候,谁都知道当盐商的好处,当了盐商的就巴望着一直当下去,没当上盐商的富户也削尖了脑袋想往这个集团里钻营,至于谁当谁不当,那就得看官府一句话了。

具体来说,现在得看总司令一句话。为了保住盐商的位置,不少来开会的盐商都在兜里装了银票、支票,只要赵北开口,要多少军费,众人合计合计,也是能够凑一凑的,要多了当然不行,但至少也足够总司令养上几万军队的。

对于盐商们的心思,赵北自然也是一清二楚,实际上就在昨天,当他视察完毕回到炮舰上的时候,蓝天蔚就向他报告了盐商们的动向,据蓝天蔚估计,如果赵北肯开口的话,仅富顺一地的盐商就能凑起三百万两白银,几乎抵得上四川半年的盐税收入,折合成银圆,就是四百余万圆,足够两个甲种师一年的开销。

这当然令人心动,但还不足以打动赵北,他想要的不是四川半年的盐税收入,他想要的是整个四川盐业的巨大利润!满清官场上的那一套旧规矩漏洞百出,每年的盐税至少有一半进入了私人腰包,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来算,如果此次盐政改革取得成功,那么,仅四川盐税的收入就可以至少增加一倍,超过一千万两白银!

一想到有这么多军费归自己所有,赵北恨不得立即将整个富荣场掀个底朝天,将盐商们地窖里的藏银通通抄去充作军费,不过理智告诉他这是不行的,所以最终还是将这个念头压了下去,毕竟,盐商拥有巨大的财力和广泛的人脉,目前来说暂时还是需要团结他们的,要想将四川牢牢控制在共和军手里,就必须将这些人变成共和军的利益共同体!何况,中国的实业强国计划也离不开这些腰缠万贯的大商人,而且现在不是古代了,商人们也明白外国银行的好处,发掘地窖的办法已是行不通了。

于是就有了这次“盐政善后会议”,这既是赵北展示自己盐政规划的舞台,同时也是利益分配与妥协的姿态,现在共和了,一些事情也是需要做做表面文章的,毕竟,家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军事强人,也要俯顺民意。

赵北举起手,示意众人安静,待盐商们冷静下来,才接着说道:“旧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正在开启,诸位缙绅耆老,万不可错过这新时代的富强列车!现在共和成立,将来宪法公布,所有国民一律平等,法律保护所有商人的合法财产,以后就不会再有官府借端压榨实业人士的事情了。作为共和政府正式任命的‘西南六省盐政督办’,今天站在这里,我可以向诸位保证,今后的四川盐政不必再仰人鼻息,‘川人治川’绝不是一句空话!有共和军保护,任何人均不能夺去诸位的合法财产!”

“总司令说得好!硬是要的!共和军万岁!”

混在人群里的几个卫兵高喊了几句,用得是四川话,为了这几句话,他们跟着秦四虎几乎练了一晚上,倒也略有小成,川味十足,再加上那身长杉,活脱脱一帮四川小商人。

在这帮冒牌商人的带头下,人们很快醒悟过来,纷纷鼓掌欢呼,有的人是随大溜,有的人则是真心拥护,总之现场气氛又热烈了许多,半晌之后才再次安静下来。

赵北很满意众人的表现,继续说道:“此次‘盐政善后会议’,正是底定四川盐业、盐政的关键会议。时代在进步,过去的一些东西早已落后了,再不改改,恐怕以后就连四川百姓也要吃外国盐了!川盐为何败于洋盐?在我看来,原因不过有二:其一,规模不足,四川虽有坐拥数口甚至十数口盐井的大盐商,但和外国盐商仍差得远,就是淮扬盐商也比不过;其二,四川虽有火井,但火井有旺有欠,有些盐场还没有火井可用,熬盐就靠火烧,一则费时费力,二则滥采森林,糜烂地方,洋商是用机器制盐,所需不过煤炭、电力而已,这熬盐成本自然低得多,因此才得以大举侵入我国盐岸,不要说川盐,便是淮盐也是斗不过洋盐的!”

听到总司令的话,在场盐商深有同感,四川虽不及沿海开化,但盐商们并不缺少见识,洋人机器制盐的说法众人也略有耳闻,也曾有人试图模仿,但无奈技术力量匮乏,又有同行拆台,结果这洋法制盐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至于“规模”一说,倒是有些新鲜,大盐场盐价低于小盐场盐价这也是事实,不由众人不服。

但如何更改?这事恐怕只能依靠官方力量了。

赵北侃侃而谈:“其实赵某的意思也就在这两方面,要想使川盐行销各地,就必须改变靠天吃饭的熬盐法,一边购买机器,以机器制盐,一边整顿盐业,整合资源,化小盐商为大盐商,扩大盐场规模,只有将所有的盐井、火井合并到一起,才能最有效的利用四川的盐业资源,并降低制盐成本。”

听到这里,众人又一次哄然而动,礼堂里顿时叫得震天响。

“总司令,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以后咱们小盐商就不活了?”

“总司令,何谓‘大盐商’?何谓‘小盐商’?两者如何分辨?论财势,还是论井数场数?”

“盐井、火井分散各处,如何能够合并到一起?”

“盐场合并到一起,并用机器制盐,这就用不了太多盐工,许多盐工必然会失业,谁给他们饭碗?”

现场的大小盐商七嘴八舌的发问,一些自认是小盐商的缙绅更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就差嚎啕大哭了,哆哆嗦嗦的去摸手帕擦眼泪,等摸出来一瞧,却是银票、支票,顿时更是悲切,明明是来巴结总司令的,可没等掏银子报效,人家却已经给自己挖好坑,就等自己往里跳了。

前清的时候官府讲究“杀肥猪”,盐商们斗不过,也就忍耐着,可是现在,瞧这总司令的意思,似乎是打算将那“猪圈”整个拆了,众人能不忧虑么?

前来开会的地方军政人物则在一旁幸灾乐祸,一些心思活络但同时脑子缺根弦的人甚至已开始琢磨如何联合盐商倒赵了。

当然,还是有冷静的人的,正当众人闹得不可开交时,却听底下一人高喊一声:

“够了!大伙儿别闹了!听总司令怎么说。前头信誓旦旦保证要保护商人,总不能把刚说出去的话再咽回去吧?”

赵北抬头望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挤出人群,走到讲台下,仰起头望着他。

“总司令,鄙人李桐垓,现为富顺商会会长。”那人冲着赵北抱了抱拳。

“原来是李会长,失敬,失敬。前日接风宴没能赶上,实在是抱歉得很。”赵北也抱了抱拳,听口音,刚才叫盐商们安静的正是此人。

李桐垓说道:“总司令体谅,富荣盐商也并不都是有钱有势的,有的一家几十口人,就指望一口盐井吃饭穿衣,日出之前就已出城找寻柴薪,夤夜时分仍未歇息,忙碌竞日,也仅仅只得数餐之饱,若是政府收回盐井,只怕这些人就要流落街头了。”

“你说得是灶户,我当然知道他们生活艰辛,这几日巡查,我也去看过他们的井灶,在我看来,他们并不能算做盐商,他们其实是盐工。”

赵北点了点头,向众人扫了一眼,说道:“不过,请诸位放心,此次盐政改革,这种灶户并不在改革范围之中,只要他们照章纳税,政府允许他们继续经营。”

“总司令的意思是?”李桐垓有些糊涂了,弄不明白赵北到底想怎么干。

“我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将所有雇佣有盐工、辊工的盐商撮合到一起,组建一个大型的盐业公司,发行股票,实行股份经营,按股份收取红利和利润,一旦组建完成,军政府就场征税,而且只征一道税,出了税关之后,无论你将盐销往何地,均不再征税!至于那些单独经营的灶户,也可申请入股,成为公司股东。”

组建盐业股份公司?原来这才是总司令的目的啊。

不过,这是不是一座新的“猪圈”呢?

让人颇费思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