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外。
昌王的马车缓缓行驶而来,停在了宫外。
虽然昌王是皇子,但即便是炎帝的儿子,也不能随意进宫,想要进宫,必须报备才行。
当然,所谓的报备,并不是一定要得到炎帝的同意才能进宫,而是留下进宫的记录就行了。
毕竟皇宫内戒备森严,每天进进出出的人那么多,若是混进去什么刺客,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即便是皇子进宫,也必须汇报为什么进宫,随身带了多少人,以及进宫的时候,所有的武器都要收缴,等出宫的时候再放还。
“王爷,那好像是惠王府的马车。”
昌王的马车刚停下,立刻有手下指了指不远处,昌王顺着其手指着的方向看去,惠王府的马车就停在不远处,车夫正无聊的坐在马车上东张西望,看这样子,惠王已经进去了。
惠王府离皇宫更近一些,所以比昌王早到。
昌王仅仅只是扫了一眼马车之后便收回了目光,内心冷哼一声,面色微微有些阴沉。
手下跟守城门的将领说了情况,并且由昌王在文书上签字以及按下手印之后,就放行让昌王进了皇宫。
毕竟是炎帝的儿子,不会管得特别严格,而昌王进宫的理由是见自己的母亲晋安夫人,守皇城的将领没必要去得罪昌王故意卡他。
进了皇宫之后,一路直奔晋安夫人住处。
此时的晋安夫人正在给花洒水,这段时间,炎帝已经来看望了她好几次,让她心情非常愉悦,整个人容光焕发,相貌看上去都比以前年轻了好几岁。
所以晋安夫人弄了些花花草草来养,希望下次炎帝再来看她的时候看到这些花花草草能高兴。
只要炎帝高兴了,她儿子昌王就能在朝堂上得到一些炎帝的照顾。
“夫人,夫人,王爷来了。”
忽然,宫女匆匆跑了过来,面带喜色的说道。
“王爷?我儿来了?”晋安夫人先是愣了一下,旋即也立即面露喜色,放下了浇水的水瓢,连忙转身向着门外奔去。
“母亲。”
刚走没几步,就看到了昌王提着一个箱子已经走了进来。
“瀚儿,你怎么来了。”晋安夫人面带喜色的问道。
皇子成年之后,就不能随意的进宫了,通常一个月也就跟自己的母亲见一两次,进宫见的次数多了,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忌讳。
而昌王从边疆回京之后,已经看望了晋安夫人好几次了,次数属实有些频繁了,所以晋安夫人会惊喜又惊讶。
“我府上收到一些好东西,听说吃了能青春长驻,延年益寿,特意拿来孝敬母亲。”
昌王将手上的盒子递给了晋安夫人身边的宫女,宫女接过盒子之后,打开一看,立刻散发出一阵沁人心脾的药香。
“夫人,是千年人参和前年何首乌,人参能延年益寿,何首乌可保人容光焕发,容颜不老,王爷对夫人可真好。”宫女欣喜的说道。
身为皇宫内的宫女,那是见过世面的,即便是一些稀有的东西,也能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什么。
当然,昌王送的人参和何首乌到底有没有上千年的年份,那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种东西,就算只有几十年的年份,也是按照千年的说法来说。
毕竟没人能知道这东西究竟长了多少年,反正年份说的越大,也就越珍贵,往大了说就对了。
“瀚儿真是有心了,前些日子才给我送了那么多好东西,现在又送,你不要老是给我送,自己也留点。”
晋安夫人高兴说道。
“母亲请放心,这些东西我府上都有。”昌王微笑道。
“饿了吧,我让御膳房送些吃的过来。”晋安夫人拉住了昌王的手,找了地方坐下,然后吩咐宫女赶紧找御膳房送些好吃的过来。
昌王也没有拒绝,他虽然是来找晋安夫人打探耿兵是不是在皇宫内的,但不能直接说,而是要让晋安夫人感觉他是来看她,顺便打听一下耿兵的下落的。
不能让晋安夫人觉得他是来打探耿兵,顺便来看她的。
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顺序不同,带给人的主观感受也不同。
御膳房把吃的送来之后,昌王先是配合的吃了一些东西,然后陪晋安夫人聊了聊天,又在附近逛了逛。
当从晋安夫人口中得知,自从他昌王回京之后,炎帝来看望她的次数变多了时,昌王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当目光转向远处时,眸光却带着几分吊诡。
看了眼天色,已经是辰时尾端,快接近巳时。
辰时,是上午七点到九点。
巳时,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也就是说,快到九点了。
昌王还要去刑部跟惠王,徐忠年一起查看宗卷,不能在宫内久留。
“母亲,我听说兵部尚书耿兵昨天夜里生病了,被父皇接到了皇宫内养病?”
母子二人正赏花聊天时,昌王假装无意的提起这一点。
闻言,晋安夫人怔了一下,诧异道:“兵部尚书病了?没听说过这事啊,他病了不应该在自己府上休养吗?为什么要到宫里来养病?这不合规矩吧。”
这住在宫里的,要么就是炎帝的女人,要么就是炎帝的女儿,要么就是炎帝父亲的女人,还要宫女太监之内的。
一个大臣来宫里养病,的确不合规矩。
“是父皇接到宫里来的。”昌王提醒道。
晋安夫人脸色依旧古怪,说道:“还有这事?我不太清楚,怎么,瀚儿,这事很重要吗?”
她在宫内这么多年,见惯了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知道自己儿子突然提起这事,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
“没什么,只是今日早朝的时候兵部尚书不在,大家都好奇,打算去探望他,结果李公公说他被父皇接到了宫内养病,我有些好奇而已,随口一问,母亲不知道就算了。”昌王看似毫不在意的笑道。
晋安夫人知道昌王在她面前表现得越不在意,估计心里越是在意,毕竟知子莫若母,她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