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雁南归
没人说得清战争期间英德双方共在泰晤士河口布设了多少枚水雷,伦敦之围和平解除时,英国海军被获准利用非武装舰只运送军队和平民撤离,短短三天时间里,皇家海军从难以通行的海面上开辟出了一条通道,而在这之后,效忠于温莎公爵及其救国军的英国海军官兵,又利用德国海军转交来的英制和法造扫雷艇进一步清扫水雷,到了1941年2月底的时候,泰晤士河已经恢复了部分通航能力。根据《切特西三方协定》,伦敦成了战火下的特殊自由区,除了负责维持治安的英国救国军之外,其余国家和势力的船只亦可在无武装的状态下相对自由地进出。纵观欧洲历史,这样的情况在诸多战争事件中并不稀奇,只是在英国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那种殊死抵抗的意志已经渐渐瓦解了!
当北方的战事依然在激烈进行的时候,温莎公爵政府与德国政府最近签署的一项交换协议,德国开始分批次释放早期的英军战俘和平民――1940年夏天的西线战役中,虽然大批英军通过敦刻尔克逃离了灾难,但仍有超过10万英军官兵、大量随军家属以及暂居法国的英国人被德军俘虏。虽然退守苏格兰北方的丘吉尔政府拒绝交换性地释放仍在英军战俘营中所剩的600多名德国飞行员和近2000名陆海军战俘,德国政府依然挑选出那些愿意接受英德亲和、不支持英国继续抵抗的军官与具有一定家族影响力的平民率先返回英国,这样的心理攻势也确实收到了效果:英国南部的局势进一步趋于稳定,而且越来越多的英军官兵放下武器、离开他们之前藏匿并开展游击作战的威尔士山林和英格兰北部山区。
多云转晴的一天,一艘悬挂着德国国旗的中型游船平缓地从比利时方向驶来。在这艘由德国海军官兵操控的快船上,搭载了一群身份特殊的客人。
当自己还是作为留学生来到欧洲的时候,罗根就曾乘船游览过泰晤士河以及见证大英帝国数百年强盛的伦敦城。如今再来,身份和时空都已发生了原先意想不到的转变,旁观者已然获得了强势的主宰权,可是本应该充斥胸腔的那股豪迈与自信,却悄然被离别的伤感所湮灭……
“这座伟大城市的多数建筑都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但非常令人惋惜的是,有一些古老而坚固的房屋被丘吉尔政府下令改建成为战斗堡垒,想要让它们恢复原貌恐怕是很难做到了!”
当罗根用比当初流利许多的英语将战争责任推到对手头上的时候,著名的伦敦塔桥恰好遥遥在望。因为寒冷而将小半张脸藏在羊绒围领的多琳,刚刚还在神情惆怅地看着这陌生的海面。
“是啊,有些东西一旦改变了,想要在变回去是不可能的!”
多琳此言颇有深意,当得知可以返回英国的消息之后,她的姨妈和姐姐们无不是欢呼雀跃,唯独她这个正统的英国人却显得异样的惆怅。或许,这个青涩而内敛的英国姑娘早已经下定决心要抛开世俗成全一段跨国的战争爱情;或许,她一开始只是为了保全家人而做出选择,经过了几个月的相处,却又无可救药地陷入了迷恋。不论是处于什么样的原因或是心态,总之,那一晚,她哭了,在罗根的怀中无比伤心的哭泣。
作为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将领,罗根也有自己的无奈。经过了前期风雨满城的尴尬处境,他终于意识到金屋藏娇对于一位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即便要藏,也不能藏在公众眼皮底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在征求了多琳及其家人的意愿之后,便趁着这次来到英国部署军务的机会将她们一并安顿。
自从戈林事件之后,德国高层军政人员就被要求尽可能避免乘坐飞机出行,罗根和他的下属们便乘坐快速专列从柏林驶抵安特卫普,再在那里登上了往来于英国和比利时之间的游艇。整个过程耗费大约十六个小时,比起飞机来说要慢得多,却也让罗根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长痛不如短痛”。
直到船即将靠上古老的西印度码头,罗根假装平静地说:“没有了旧时的机器轰鸣,伦敦还是一座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一直在这里住下去,或者……等到怀特岛上的房子重建起来再搬回去!如果利物浦那边有消息,我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我们会再见面吗?”多琳无比依恋地问。尽管在她们柏林的时候,罗根也经常因为公务而外出一段时间,可那时候至少知道情郎终究会归来,如今相隔甚远,就真的变成望眼欲穿了!
“会的,当然会!只要时间允许,我每个月都会来!”罗根郑重其事地许诺道。
“每个月?”多琳抬起头,一双通红的眼睛像只可怜无辜的小兔子。
此情此景,如何不让罗根想起《魂断蓝桥》中的经典桥段?
“嗯,我会尽量做到这一点的!并且,只要你和你的家人有需求,我都会尽力做到!”有那么一刹那,罗根觉得这话就像是无良富人在对自己的“小三”所说,只是严格意义上,单身男性是不会有“小三”的。
多琳没有再说什么,船靠岸之后,罗根亲自将她们送到了距离河畔一步之遥的新住处,若是在和平时期,伦敦市区带花园的别墅可是价值不菲的,由于战争的关系,几经转手之后,它的售价就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不到了。
豪华的陈设令“苏珊大妈”和多琳的两位表姐十分满意,而多琳却一个人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新房间,甚至没有下来为罗根送别。
离开之前,罗根在心里对自己说:“等我成了无上权力的主宰者,一定会让你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可惜的是,多琳听不到这豪迈的语言。就在罗根一行人驱车驶向码头的时候,她默默地站在窗户后面,和当初在本布里奇港一样,以无比复杂的心情目送斯人远去。
次日清晨,罗根一行方才抵达了前移至利物浦南郊的德军前线总指挥部。一周之前,冯.伦德施泰特元帅刚刚获得了新的任命:英国占领军总指挥。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老帅都将作为德军在不列颠的最高军事长官留在英国,但他的a集团军群主力将不会继续留在这里作战,而是陆续返回法国和德国本土,为下一阶段的陆上行动做准备!
如果能一鼓作气攻下英国北部剩余区域,自然是一劳永逸解决英国战事的最好选择,然而占领了格拉斯哥之后,由4个主力装甲师、1个轻装师和1个摩步师组成的德军装甲箭头就主动停住了脚步。制约他们继续推进的并不是燃料后勤供应或者英国军队的拼死阻击,而是冰河世纪最后一个据点,苏格兰高地!
只用山峦叠嶂还不足以描述苏格兰高地的地形,古老的岩石被水流和冰川分割成峡谷和湖泊,留下来的是一个非常不规则的山区。一望无际的高地被舒缓起伏的低矮绿草和苔藓所覆盖,几乎所有的山顶都差不多一样高。山的外型平淡无奇,多是些平缓浑圆、起伏不大的曲线,没有一点锋利或突兀的气势,可偌大的高地只有寥寥几条蜿蜒的公路,加上多雾的温润天气,德军的机械化优势在这里完全得不到发挥的空间!
正是顾虑到了苏格兰高地的糟糕地形,在德军高层会议上,小胡子元首已经明确表示,他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精锐部队在潮湿寒冷的山群中跟残余的英军部队玩捉迷藏,而是准备在短时间内通过心理攻势、海上围困和空中轰炸来迫使乔治六世和丘吉尔政府放弃在英国北部的抵抗!心理战方面,温莎公爵政府这一招棋已经落到了英国军民的要害处,而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和潜艇部队已经在英国西北部和北大西洋海域形成了一张严密的海上封锁网,一旦直布罗陀易手,英国海军完全不可能再兼顾地中海与本土区域。至于空军轰炸,罗根这次前来,就是要布置为期一个月的“天网行动”。
随着里希特霍芬将军以斯图卡为主力的第8航空军和以战斗机为主的第1、第2、第4航空军等精锐战斗部队转场前往奥地利以及德军控制下的罗马尼亚机场,归由施佩勒元帅统辖的西线德国空军实力已经将鼎盛时期减弱了将近一半,目前能够随时升空作战的约有战斗机和重型战斗机740架、俯冲轰炸机150架、中程轰炸机500架以及大约300架其他型号的辅助机型。好在英国皇家空军在北部只剩下不超过200架有效作战飞机,而苏格兰高地以及东侧低洼地带的城镇较少,用于防空的武器有限,加之英国从南部撤退设备的行动缺乏统筹性和计划性,使得大部分迁移而来的工业设备和生产线都还未恢复运转。
鉴于德国空军的作战机场推进到了格拉斯哥至爱丁堡一线,苏格兰北部所剩的战略纵深不过200余公里,已经完全处于bf-109e型战斗机的作战航程之内,在与施佩勒交换了意见之后,罗根祭出了他蓄谋已久的“空中袭扰战术”――即以飞行小队或中队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对苏格兰高地各处目标实施不定时的攻击。整个作战行动又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只要天气允许,战斗机和轰炸机就配合出击,由轰炸机对军事目标实施空隙,而战斗机隐藏在高空掩护,用以消耗英军最后的航空力量;中期,战斗机也挂载航空炸弹出击,无区别轰炸苏格兰北部每一处城镇、港口和工业设施;后期,配合统帅部的作战策略,将部署在英国的航空部队有序调回德国本土,仅保持掌握制空权最低限度的飞机数量,而在这一阶段,预计按时完工的“格拉夫.齐柏林”号也将以苏格兰北部作为训练飞行员的实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