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外行指挥内行(1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769 字 8个月前

第394章 外行指挥内行.</p>

天色已晚,汴河渡口的某个栈桥边,停着一艘漕船。不过此时此刻,它已经被宣武军的士卒团团包围起来。船上的船夫和船主,都已经被控制,现在这条船就是一条装满了硝石的无人船。</p>

船舱底部,一个又一个的大木箱内,堆放着或透明,或白色,或灰色半透的小石头,不仅颜色没有完全一致的,就连大小形状也差别极大,看上去有些丑陋。</p>

李嘉庆是懂行的人,对方有德介绍道:</p>

“采矿的时候,硝石经常跟芒硝混合在一起,难以分辨,只能先挖出来,后面再来处理。要制作火药,还需要一些工序,先将硝石提炼出来。</p>

末将以为,这么大数量的硝石,要做的火药,绝不是用来放烟火的。更何况,要说这些东西是运去长安的,末将还相信用途广泛,幽州那边,哪里有那么多烟火要放的!”</p>

他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p>

硝石还可以制冰,长安商业极为繁荣,硝石制冰做冷饮,已经有产业链。但幽州城才多大,就那么点商业,还多半都是用来跟北方草原交易牲畜的,要硝石做什么?</p>

这些问题不能深究,上了称千斤打不住,李嘉庆很滑头的将担子甩给了方有德。</p>

方有德蹲下来,将一个装着硝石的木箱子打开,确认了李嘉庆所说无误,顿时心中一沉。</p>

李适之放下手中最后一份奏章询问道。</p>

李适之脾气非常火爆,却不算是个强势之人。他也知道事关重大,不能独断专行,于是将奏折送到六部传阅。凡是中枢官员,皆可上书陈述观点。</p>

而现在安禄山已经死了,方有德已经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也说不好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以及他轻举妄动,会不会让大唐的局面变得更糟糕。</p>

不得不说,这位船主有点小聪明,却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了。</p>

幽州这个地方,只是船主的猜测,因为这位“聪明”的船主知道,他要是咬死是博州贝州这些地方,估计小命就交待在汴州了。这些硝石肯定是军用的,而河北的边军基本上都在幽州。</p>

“这些硝石,留一半我们自己造火药,另外一半,找信得过的商贩,卖到长安去,得来的钱,给控鹤军的弟兄们加点酒肉,加套衣服。”</p>

而且很多中枢官员,都把这次“键政开疆”,当做了升官发财的快车道。毕竟,李林甫死了,他那一派自然也就倒了,会空缺出很多位置。</p>

真的还是那个十恶不赦的大唐叛将么?</p>

炭粉和硫磺都好说,就是硝石比较难搞,特别是量大的产地,也就那么几个。</p>

至于火药一类的玩意,属于军中没有明确标准的“辅助辎重”。</p>

方有德嘴里嘀咕着,脑子回荡着白居易的那首诗:</p>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p>

……</p>

众所周知,古代因为获取知识的门槛有点高,所以信息量是一个关键参数。只有获得足够信息的人,才有足够的思维与足够的视野,去驾驭国事。</p>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未来才会有答案了,至少方有德已经无法判断出对方到底是什么心思,将来会走哪条路。</p>

这时候谁能上谁不上,就看竞争者们谁表现更亮眼了!</p>

方重勇提的这个事情,显然就是目前最热最快的一条道!</p>

要一次性搞来这么多硝石,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的,甚至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大唐硝石产量最大的矿场,就在汉中!没有官面上的疏通与掩护,这些硝石连汉中都出不去,更别提运到幽州了。</p>

这些硝石与其让幽州那边的人掌控,不如趁机黑掉得了,起码东西还在自己手里。硝石这玩意要是丢到边镇,会引起不小的风波,可要是丢到长安,那就真的一点水花都溅不起来了。</p>

方有德摆了摆手,已经想明白了这一茬。</p>

等回到自己所住的小院内,方有德这才从惶恐中恢复过来,心中异常空虚,感觉过往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已经失去了意义。</p>

那么怎样才能在“赛道”里跑前面呢?</p>

这下子,一帮嗷嗷叫的官员们,可不亚于方重勇前世的“键盘政治局”喷子了!</p>

安禄山如今确实死了,可史书会怎么记录他呢,后世之人会怎么评价他呢?</p>

这些东西在大唐军需供应中不成体系,工部下属的工坊也没有制造,民间也没有形成上了规模的供给渠道,所以到处都很缺。军中并不是用火药来杀人,多半都是引火之用。</p>

他心中忽然明悟了什么。</p>

船主大概是察觉到了不对劲,才说谎自保的,他也不能确定目的地是幽州。”</p>

他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可是世道却并未如他所预想那般平静下来。</p>

所以方有德只能选择风险最低,也最直接的办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p>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总比“国库空虚不堪远征”,要好听得多吧?让不知情的人来选,恐怕都会选前者吧?</p>

他面色虽然平静,可内心却有些惶恐,已经不复往日智珠在握的驾驭感。</p>

“节帅,这件事怎么办?末将审问这些人,都是一问三不知,他们是从扬州接的货,准备以贝州、博州作为中转地,那边有人找他们接货。只怕那些人也不是最后一站。”</p>

一个掩藏真实意图的坏人,如果在干坏事之前,就因为意外而死亡,那么死后外人对他的评价,恐怕也会完全不同吧?</p>

“嗯,这件事不必声张,但也不用像防贼一样,终究还是瞒不住人的,以后被人知道了也不怕。顺其自然吧。”</p>

李嘉庆觉得方有德这个人,在忠心大唐这件事上很执着,但在具体事情上,他又有灵活的应对手腕,并不是一个拘泥于小节的迂腐之人。</p>

李嘉庆抱拳行礼道,态度十分恭敬。作为节帅,方有德还是很称职的。军法严厉,给得也多,底下的丘八们都没什么怨言。</p>

“皇甫惟明啊皇甫惟明,你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呢?</p>

看了刘晏的奏章,李适之感觉,相比其他那些激进到没边的“天方夜谭”,这一位想法又过于保守了。</p>

这也行?</p>

李嘉庆一愣,发现方有德的胆子不是一般的大,这踏马是监守自盗啊!</p>

他原本以为还要做一下伪装,把面子上搞得好看点,没想到方有德处理简单粗暴,咔就是一刀,干净利落!</p>

对于这些,方有德无能为力。</p>

功劳不大,过错也可以忽略不计,成为构建璀璨大唐的一块边角料。</p>

“果然,是我做错了么?”</p>

而那个连水花都没溅起来的杨玉环,如今早已被人遗忘了。甚至连李隆基本人,恐怕都不记得她了。</p>

方重勇所提出的,在北庭与安西两个都护府的西边,再设立一个“河中都护府”的构想,被基哥扔到议政堂后,引起了轩然大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