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掰手腕(2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908 字 2个月前

“李光弼部粮秣肯定不多,他看到此番没有机会,一定会渡过黄河去河阴县。</p>

士气可鼓不可泄,这口气松了,再带兵来攻河阳三城就是说笑了。</p>

李归仁看到大帅没有攻打宣武军大营,自知没有机会,一定会按兵不动。方清再想说服他,恐怕也不太容易。</p>

到时候,大帅一边命安守忠领兵一万攻潼关,一边下官也会去宣武军大营游说方清,试探虚实。</p>

待攻破潼关后,大帅只需留李惟简守洛阳,留李惟岳守河阳三城,大帅亲率大军主力前往长安即可。</p>

可暗示安守忠,破长安后大掠三日。待大帅入城后,先将其治罪,再命其戴罪立功。</p>

如此,关中可定。”</p>

李史鱼凑过来小声说道。李惟简和李惟岳都是李宝臣之子,忠诚度是没什么问题的。</p>

李宝臣微微点头,心中暗道:此计思虑周全,深合我意,李史鱼果然是我身边股肱之人。</p>

“那就照此办理吧。”</p>

宝臣大帅把李史鱼扶住,再次听劝,放弃了攻打宣武军大营的想法。</p>

听到这话,李史鱼松了口气,这才察觉自己已经吓出一身冷汗。</p>

踏马的总算是劝住了。</p>

宝臣大帅的思维,常常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得时时刻刻盯着才行。</p>

李史鱼心中暗暗后怕。</p>

……</p>

寒风呼啸,大雪飘飘。虽然是白天,却依旧让人感觉黑云压城一般,地上一片干净的雪白,反射的光芒,令人感觉不适。</p>

以及压抑。</p>

宣武军大营的木墙上,方重勇正拿着一支“千里镜”,观察西面的动静。</p>

“节帅,没有动静。末将上午走了一趟孝义桥,地上连马蹄印都没有,李宝臣根本就没有出兵。”</p>

方重勇身旁的何昌期有些急躁的说道。</p>

“没理由啊,我都露出这么大一个破绽了,李宝臣怎么会不来呢?”</p>

方重勇百思不得其解,自言自语说道。</p>

他用了一招当年董卓用过的计谋。白天大摇大摆的派人去河阴县,晚上再让他们偃旗息鼓悄悄返回大营,周而复始。</p>

如此一来,就会让李宝臣产生一种“敌军在分批次增援河阴县”的错觉。</p>

与此同时,他再将营地内的旗帜适当减少,造成一种“营内军士锐减”的迹象。</p>

然后派人通知李光弼和李归仁,只要李宝臣带兵攻打宣武军大营,那两人就立刻动手!</p>

李光弼肯定会听他的,但为什么李归仁也会听他的呢?</p>

因为方重勇承诺,事成之后,将洛阳让给李归仁。并将长安发生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告知对方了。</p>

他非常确信,李归仁一定会摆李宝臣一道的。就算不动手,至少也是两不相帮,绝不可能配合李宝臣。</p>

李归仁暂时没动,那是因为李宝臣也没有动静。</p>

只要李宝臣动了,李归仁会怎么选,那是明摆着的。</p>

方重勇在城墙上一等就是一天,直到天黑,李宝臣也没有带人来冲击大营。</p>

“节帅,李光弼派人来问,什么时候动手。他们快要没有粮草了,今夜不动手的话,明日他们便会退到华阴县。”</p>

封常清上前对方重勇抱拳行礼说道。</p>

李光弼队伍里精兵很多,都是除了赤水军以外的河西边军。但他们长距离行军,又缺粮秣,现在就凭着一口气吊着,实在是不方便瞎折腾了。</p>

“你亲自走一趟告诉李光弼,若是今夜李宝臣不来,便让他们明日退到河阴县修整吧,本帅已经在那边准备好了足够的粮秣辎重。”</p>

方重勇长叹一声,轻轻摆手。</p>

“得令,末将这便走一趟。”</p>

封常清抱拳行礼退下,他走之后,方重勇的内心更觉得烦躁。</p>

现在就是黑盒模式,李宝臣会怎么办他不知道,李归仁会怎么选,也不会派亲信来通报,以免落人口实。</p>

“节帅,末将刚刚带着两个弟兄去西面巡视了一圈,孝义桥东边,地上的马蹄印还是没有增加。应该是敌军斥候根本就没过桥。”</p>

下午离开的何昌期又返回了大营,对方重勇禀告道。</p>

“知道了。”</p>

“节帅,以末将之见,出兵前肯定是会派遣斥候侦查的。西面一点动静都没有,末将以为,李宝臣应该不会来了。</p>

末将还以为,应该派人去更西边的地段侦查一下,李宝臣很可能已经带兵,或者是派人去攻打潼关了。”</p>

何昌期小心翼翼的说道,他知道方重勇现在很烦躁,但是军情事关众人生死,这可不是想不说就能不说的。</p>

李宝臣会不会之前装死,然后夜里突袭宣武军大营。</p>

这个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很小很小,这不是脑子正常的将领能干出来的事情。</p>

两军交战,漏掉对方的斥候,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大军突袭之前,却连一个斥候都不派,这种情况有点离谱了。</p>

除非,是压根就没有出兵的打算,所以李宝臣麾下的斥候,侦查的时候就是不过孝义桥!</p>

“你说的有道理,这一局我们跟李宝臣打了个平手。”</p>

方重勇无奈叹息道。</p>

一番折腾,抛媚眼给瞎子看了。</p>

“打了个平手?”</p>

何昌期一愣,他并没有发现两军有交战啊,怎么能叫打了个平手呢?</p>

“本帅本想引李宝臣攻大营,让李归仁趁机夺取洛阳,看来,还是本帅把李宝臣想得太蠢了。</p>

他心里只有长安,看穿了本帅的计策,将计就计,带兵去陕州准备攻潼关了。</p>

我们就这么点人,在大营里还可以对李宝臣张牙舞爪,出了这大营,谁揍谁还不一定呢。”</p>

方重勇无奈笑道,指望对手是傻子,果然是不太现实啊。</p>

“这么说,此战已经完结了么?”</p>

何昌期还没蠢到家,他也察觉到了方重勇话语之中的言外之意。</p>

“对,此战已经结束了。</p>

李宝臣进关中,挟天子以令诸侯;本帅在汴州休养生息,谁也没输。”</p>

方重勇长叹一声,眺望西面。</p>

李宝臣进关中,将会掌控天下的“大局”。</p>

而方重勇守住了汴州,还得到了李光弼麾下的一万精兵,极大扩充了实力。</p>

二人算是“打了”个平手。</p>

只不过,既然李宝臣和方重勇都是赢家,那谁是输家呢?总不能说大家都赢,连一个输家都没有吧?</p>

何昌期脑中忽然冒出一个奇怪的问题。</p>

(本章完)</p>

(/93375/93375816/11331636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