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可有本奏?”</p>
九月上旬,随着秋闱试科举之期的结束,奉天殿中终于再度迎来本月首度大朝会。</p>
随着朱标发问。</p>
六部中,负责试科举诸多事宜的礼部自然首先出列。</p>
当然,这些事不虞李善长亲自奏报,他也看不上这点微末之功,下面的礼部侍郎也瞧不上,但对五品的礼部郎中而言,这种露脸的机会自然是能争则争。</p>
礼部同品的郎中一共有四个,大家的能力和品级都差不多。</p>
虽然如今朝廷职缺基本满溢。</p>
但平时不多在奉天殿露露脸,等到有升职机会的时候谁知道你是谁啊。</p>
“启奏殿下,迄今为止,大明各省府试科举已基本结束,招录名单已呈送朝廷,制备成册。”</p>
“此外,大同,北平,苏州等地受身籍顶替影响的考生已然验明正身,向应天府进发,准备再考。”</p>
“只是如今,应天府中落榜的考生对此颇有微词……”</p>
“微词?是何微词?”</p>
“是否登报?”</p>
龙椅上的朱标饶有兴致的开口发问。</p>
倒不是对应天府里落榜的应考读书人的微词感兴趣,而是感兴趣有没有什么人在这背后做文章。</p>
如果登报,大概是没有的。</p>
阴谋诡计,最怕的就是见光。</p>
但若是阳谋,这事就有意思了。</p>
监国的这些时日,朱标的见地,手腕,能力都在上涨,最需要一个对手或是突发事件来验证他的成长。</p>
就算一时不查或是失利,还有一个造孽的小舅子能给他兜底不是。</p>
听着朱标的发问。</p>
出列的礼部郎中愣了愣,又很快回神道:“只是些许考生质证试科举机制公平的牢骚,下官已令人布告,禁止这些读书人无故非议国策了。”</p>
“为何要禁止?”</p>
“刑部尚书,我朝有禁止言论的律法呼?”</p>
面对朱标的问询,刑部尚书果断出列答道:“大明律中,从未有限制言论之条陈。”</p>
开玩笑。</p>
别说没有,就是有也要趁着太子殿下有意的时候把它废了。</p>
若是读书人不许议政,他们这些做官的不就得更加紧着点自己的嘴巴了。</p>
出面奏报的礼部郎中此刻已僵在当场。</p>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好不容易露脸的机会,竟然能变成这么大一个篓子。</p>
好在朱标本没有借题发挥敲打的意思。</p>
这种非议无论是堵是疏,到头来都会有人不满意。</p>
即便是公开考核,让这些读书人阅卷亦是如此。</p>
因为他们关心的根本不是试科举的制度公平与否,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没有上榜。</p>
如果他们能上榜,能做官。</p>
科举的制度公平与否对他们而言根本无关紧要。</p>
所以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抛出一个新的“铒”,将这些心中有怨的读书人的注意力转移开来。</p>
这才是朱标诘问礼部郎中,朝廷可有禁止读书人议政制度的缘由所在。</p>
“诸卿,读书人非议之事,尔等以为该如何处置为好?”</p>
虽然心中已有腹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