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让出去功劳(1 / 1)

bqg34

听到王县长的话,众人的目光看了过来。

苗支书在刚才看成绩的时候,就知道这事情瞒不住别人,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了,而且这是好事情,也不怕别人知道,巴不得更多的人知道呢。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捷径,就是之前学校不开课了,年轻人都回到了村子里。年纪小,并不能干重活,而且正好赶上扫盲活动,我就把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组织起来,跟村民一些扫盲。没想到大家学习的兴趣很高,一直坚持下来了。虽然耗费一些功夫和时间,但村子里少了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一举两得。”苗支书笑呵呵说道,虽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足以应付这些人了。

至于真正的原因,苗支书才不会说呢!

“扫盲?”王县长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我看啊,你这扫盲活动执行地非常好,不仅仅提高了识字率,而且还培养出十几个大学生,都是国家的人才啊!”

“呵呵,凑巧凑巧。”苗支书谦虚说道,“在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这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也能更好的建设国家和家乡。”

“咱们县的第一名,也是市里的第一名,而且还是省里的第一名,而且还是你们七桥村的。”王县长羡慕说道,不过这是大良县走出去的学生,成绩越好,他们脸上也有光啊。

“谁啊?”苗支书问道,当时他只知道孩子们考得不错,并没有想那么多。

“李建军第一名,杨光辉第六名,那李琼全省第二十五名,前三十名里面,你们七桥村就要三个,不简单啊。我昨天在市里开会,领导还夸奖我们大良县呢。”王县长笑道,想到当时市长对他很客气,而且还交代他回去之后,务必要给考生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希望他们能在复试的时候,也能考出好成绩。

现在顾青玉是最高领导人,重视教育,下面有政治抱负的人,自然也重视,于是才会有现在这一幕。

“那时候大良县的领导之前一直提倡扫盲工作,我们七桥村也是根据领导指示完成任务,并没有想到那么多。要说功劳啊,也是县委这么领导高瞻远瞩,我们才能有机会进行扫盲,才会有这样的成绩。”苗支书当着这么多领导的面,当然不能独自享受功劳啊,于是毫不犹豫地送了出去,让大家也沾沾光。

再说了,苗支书觉得这样的功劳,在他身上顶多就得到几句夸奖,几张奖状,可如果给了县委的这些领导,足以成为他们升迁履历上的一份老成绩。

周建民,王县长听了,顿时眉开眼笑。

这功劳,也有他们一份。这七桥村的苗支书,的确很有眼色。

“呵呵,是啊,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都是文盲不行的。”周建民笑道,“现在我们不仅仅要尽快开办乡村小学,而且还要继续坚持对成年人进行扫盲活动,而且也要让大家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才能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

对于周书记的话,顿时引起很多人的响应。

等到会议结束之后,苗支书直接找到了分管教育的王县长跟他说了,村子里有两个小孩很聪明,成绩很好,已经可以上初中了,只是现在初中不招生了。

有了七桥村这个响当当的牌子,王县长自然乐意做顺水人情,给他写了一个条子,交给县一中初中部的陈校长。

陈校长那边看到条子之后,当即答应接收两个孩子,让苗支书三天之内带孩子过来考试,看看安排在哪个年级。

这一天,苗支书等人收获满满地回来了。

当大家得知通过了初试之后,都非常高兴,在村子里不停的欢呼。

第二天,苗支书又忙活活地带着村子里的年轻人去县城领成绩表和准考证,也把赵小海带上去考试。

从县城回来,这些通过初试的年轻人学习更加用功了。因为李建军说了,复试的题目比初试难多了,想要考上大学,必须要更加努力。

不仅仅城里面如此,乡村更是关注高考。

赵暖月,赵暖阳,潘灵儿也通过考试,而且还是高分通过,潘灵儿的成绩一般,但也不错,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

吴巧巧拿到成绩时候,非常得意。

她成绩很好,而且复习很充满,同时她还找了一名高中老师给她补习。

只是她得意的表情,在看到赵暖月,赵暖阳的成绩表之时,脸上的笑容僵在脸上。

这赵暖月的成绩比她高出来四十分,这赵暖阳的成绩比她高出来三十多分。本来还想笑话赵暖月,没想到她却成为笑话了。

吴巧巧现在已经进入单位上班,但因为参加考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利用一切机会,接近华裕森,但华裕森跟她并不是一个体系的,而且现在顾青玉已经完成控制局面,她跟顾言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在此过程中,吴家得到了好处,但同时也逐渐成为顾青玉的附属,而不是同盟了。

因此吴巧巧也不能那么随意地接近华裕森了,而且吴巧巧即使动手,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是她指使的,所以更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吴巧巧从来没有放弃对付赵暖月。只要有机会,她都不会放弃。

吴巧巧接近不了华裕森,就更加努力得学习,励志要比赵暖月更加优秀。

春去夏来,马上到了七月。

通过复试的年轻人纷纷拿着准考证,再一次走入考场,进行一场改变命运,改变国家命运的考试。

苗支书很紧张,同时也对村子里的年轻人有信心。

坐在阴凉处的苗支书,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想着分田到户之后,村民们积极性特别高涛,一亩地交一百五十斤的公粮,剩下的粮食,全部是自家的。

大家盘算了之后,一亩地的产量三百多斤,交了一半,还能剩下来一半呢。原本还反对的村民,也慢慢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