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父亲能够当好总兵官守好辽西走廊的入口,黄汉决定对宁远城里的文官武将动手,而且不会心慈手软。
黄汉对关宁军没有好感,历史上这支耗尽了大明膏血的部队就没杀多少建奴,最后还加入建奴祸害了千万汉人。
从小就耳濡目染军民一家亲,如何改造旧军队对于黄汉这个穿越者来说小事一桩。
首先要的就是大义,黄沂州上折子主动请旨点验宁远兵马淘汰老弱之兵,为了防止发生如崇祯元年宁远十三营不愿意接受点验的兵丁闹事,因此暂时请调“红旗军”两个千总渡海协助。
崇祯元年的宁远兵变文官武将记忆犹新,新官上任的辽东巡抚毕自肃就是为了朝廷着想,要点验兵马按照实数发放粮饷。
最后的结果居然是才欠饷三四个月的宁远十三营中川军、湖广军闹饷,毕自肃陷入一场阴谋导致羞愤自杀,点验兵马之事不了了之……
黄沂州刚刚去宁远赴任就主动请旨,请朝廷派能员来点验宁远兵马,皇帝怎么可能不支持?崇祯太想知道天下究竟有多少可战之兵。
况且黄老将军做事稳重,担心自己从开平镇带去的一千三百六十家丁镇不住场子,邀请儿子带两三千“红旗军”来帮忙。
为了配合这一次的点验兵马,朝廷调回了有可能被关宁军同化的宁前兵备道、监军太监王应朝,提拔高有谋为正五品宁前兵备道前往宁远作为负责此次点验的最高文官,派遣成全去宁远监军。
年前蓟辽督师孙承宗已经多次上奏折请求告老还乡,崇祯皇帝发回奏折挽留三次,孙承宗依然四次上书,皇帝准了!
正月里,退休老头高第被诸多门生故吏保举再度出仕。
他没有孙承宗牛掰,皇帝没有给他蓟辽督师的高位,而是给他兵部尚书衘经略辽东,办公地点在山海关。
崇祯终于厌恶了党同伐异,这一次果断启用了无党派人士高第,也下了决心点验宁远兵马,用一直跟着黄汉一步步靠军功升迁的高有谋任宁前兵备道。
皇帝可谓寄予厚望,如果黄沂州父子玩砸了这一次点验核实宁远兵马淘汰老弱之兵,恐怕会让满朝文武都大失所望。
黄汉胸有成竹,有权力、财力、武力、粮食、离大海不远的坚城,还有代表着拥有了朝廷大义的圣旨在手,对付别有用心的一小撮人不在话下。
黄汉心里肯定的认为,不会是所有的基层武官和兵丁都跟军阀化的将领们一条心。
因为这不符合常理,军阀化的将领要善待家丁才能够得到他们的效忠,因此中饱私囊的军饷必须给家丁们留足。
朝廷给的粮饷出了京师就漂没两三成,接下来一路漂,到了宁远关宁军诸将手中恐怕有一半就不错了。
将领们自己要吃好喝好还要把家丁养好,普通兵丁过的是什么日子可想而知,指望这些基层兵丁为这些吃得脑满肠肥的将领效忠有这个可能性吗?
兵靠将带众所周知,跟着戚继光的就是人人挑大拇指的英雄戚家军,跟着左良玉的就是人人唾弃的贼兵,跟着李自成的就是流寇,跟着建奴的就是汉奸军。
其实这些兵的组成部分都是汉人为主本质上区别不大,在这些人没有烧杀抢劫、强奸妇女之前由黄汉来带他们,不出一年一个个都会是为国家民族而战的猛士!
黄汉很仁慈没准备一上来就大开杀戒,而是首先请旨组织学习班重新培训宁远将佐,准备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把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如何懂得做人的道理宣讲给宁远总旗以上级军官听。
因此预备集中到金州城里去学习的将佐比较多,学期需要多少天没有具体规定,到了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
圣人云:有教无类,总要让来学习的人学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得到了真正的教育、开始领悟人生真谛才能够让他们复职。
抗拒学习的人也不能打骂,根据校规罚关禁闭,罚沿着草场跑圈,罚没有肉吃、开会时让同学们进行批判式的帮助等等……
那里地方大,房屋多,能够满足上千军官同时习文练武,估摸着三个月后就会有受到了教育的将佐洗心革面,重新投入到伟大的大明军队的怀抱。
所有的百户官以上级将佐都要学习无一例外,试百户以下可以酌情办理,被点名的将佐不去不行,胆敢反抗,黄汉率领的十五岁少年兵会不由分说用自生铳轰他娘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十五岁的少年人人激情似火,恩师黄汉一声令下,真的会赴汤蹈火义无反顾,黄汉命令开火,天王老子这些少年们也敢打。
等到将领们回归原伍之时发现军队已经面目全非,兵丁们已经重新整编习惯了拿足饷,一个个抬起头颅懂得了自尊、自爱,他们更加晓得勤练不已自强不息。
崇祯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已经到达宁远城的黄沂州聚将,宁远城里的各路军头稀稀拉拉一直到三通鼓响后才勉强到了七八成,有两三成将领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告假。
高有谋得到宁前兵备道的任命后就及时联系黄汉赴任之事,此时已经跟黄汉一起进入宁远城。
成全晋升为外放的监军大太监志得意满,别人视辽东如虎狼之地,他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两次眼看着“红旗军”作战,对黄汉有信心,认为宁远是黄汉的父亲驻守肯定固若金汤。
他也得到了好友方正化叮嘱,知道圣上相当重视这一次点验兵马,此次聚将成全的工作就是宣读圣旨。
很明显宁远诸将对一个外来的总兵官不买账,有些人干脆不理睬聚将鼓声直接派家丁告假,赶来的人三五一群自顾和熟人聊天,全然不管军营乃肃杀之地。
新来的监军太监宣读完圣旨后,诸将更是炸了锅,基本上没有人愿意配合朝廷点验,一百多将将佐骂骂咧咧出宁远总兵府大堂准备各自回营、回府。
对不起,既然来了就不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