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朱棣流泪(1 / 2)

(),

听完朱棣的话,朱高炽回应道:“儿子也有这个想法,只是北平大剧院毕竟只有一座啊。”

“那就多开几家嘛。”朱棣笑呵呵的说道,“不会有什么难处吧。”

“的确有点难。”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朱高炽可不是只会埋头做事的老黄牛,相反,他是追求做事就要有回报的性子。

“新戏之所以受人们喜爱,除了新戏的内容,演员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名好的演员,能把新戏带动起来。”

“不过北平大剧院,已经开始大力培养优秀的演员,相信不久之后,父王的期望就能实现。”

朱高炽先是提出困难,然后主动给出行动方案,最后做出承诺,正是职场三步曲。

朱棣果然露出高兴的笑容,对老大的才能给予了肯定。

自己的嫡长子,虽然在他的眼中,有些小的不好的行为,可比起他做事的干脆果断,以及达成的成绩,又不算什么了。

说话间,第二幕开场,给观众们的休息时间恰到好处,既让观众们恢复精力,又没有脱离刚才的氛围。

第二场戏。

紫荆关千户所,是大明收复山河,恢复文明时,在北平重要的关卡,虽然随着北境向草原的延伸,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但此地还是留有精兵驻守。

周围的卫所,向此地派出军户服兵役。

此时。

紫荆关服役的士兵,在假期中回家,正是农忙的时分,要回家中抢收。

因为中华重工鼓励家庭,也就是小户,所以士兵的家庭背景,也是分了家的。

兄弟三人分家,父母跟了老大,老房子自然也归了老大。

士兵是老二,大哥去了中华重工当工人,老三留在卫所种地,身为老二,他在卫所服兵役。

三年后,年满二十的老三会接替他,他则进入中华重工。

再过几年,第三代子弟成长了起来,接替他们的三叔,如此循环下去。

八月时分,北平的天气,已经不像南方还在炎热中,准确的说,不那么热了。

在回家的路上,有几名小孩子在河边游玩,有小孩落水了,其余的小孩去救,结果都落了水。

士兵看见四周无人,叫人已经来不及,二话不说跳入水中,一个接一个的救人。

救到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士兵用最后的力气,把孩子推上了岸边,结果他自己没有爬上来,消失在了水面。

演小孩子们的演员,自然也是一帮小孩子,演的活灵活现,把几个孩子不同的神情都演了出来。

只会哭的就哇哇大哭,激灵的孩子,还晓得跑回去叫家中的大人,得知后的村里人都跑了过来。

青壮们跳入河中,搜寻救人的士兵,可忙碌了许久,仍然没有找到人。

这个剧情下,观众台上的观众们,看得捏起了拳头,心都被提了起来。

有人甚至喊道:“快找到他,快找到他,不然来不及了。”

几段长长的青布,两边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仿佛“水浪”般的波动,演员们在水浪中,演的仿佛真的一样。

无论什么戏,好的演员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画龙点睛一样,是灵魂的所在。

北平大剧院的演员们,都是精挑细选,每个人都是精益求精,没有一个走后门滥竽充数进来的。

朱高炽深受信息大爆炸的洗礼,自然不会像这个时代中的百姓那么“淳朴”。

不过就算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些演员的素养,不但不比后世演员差,甚至更敬业。

什么叫卖命的演出,这帮演员,真的是在卖命演出。

百姓们站在河边,不少妇人伤心的抹眼泪,爷们们气的跳脚,族中的老人举着拐杖,大骂后生们无用。

孩子们跟着妇人哭。

第二幕,以未找到士兵结束。

此时。

观众席上很安静,没有人有说话的力气,每个人的脸上都五味杂陈,不少人感到惋惜。

燕山中护卫指挥使张玉,良久吐了口气,摇头晃脑惋惜道:“这么好的兵,可惜了。”

朱棣没有再说话,连他也动容,眼圈竟然有些湿润。

朱高炽当然不会不开眼的指出来,只当做没看见,也只能说这个时代的人,的确是“淳朴”。

印象中。

中国老百姓第一次看电影的记录,放映机把胶带的影像照射到白布上。

一个非常简陋的火车头迎面驶来的镜头,吓得观众席上的百姓狼狈四散。

那么把这个镜头放到几十年后,看都不会有人看,这就是时代的不同。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产物。

正如大话西游刚上映的时候,海峡两岸的观众们并不喜爱,一直到时代的不停发展,才又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