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苏哲也不想老唱戏腔,唱一首很惊艳,每一首都唱,听众早晚听腻,还显得他套路化。
“好像还有一首关于《西厢记》的中国风歌曲……”
苏哲想好了,不等沈德扬跳梁,就直接说道:
“老师演唱的《西厢记》太优秀了,一首《西厢》致敬经典,致敬传承。”
这是时代的眼泪,后弦老师的成名作。
这位和周董同龄,才华横溢,号称内地周董,但在那个年代,内地的流行音乐人太难混了,出头的难度简直是地狱级。
反倒是后来网络音乐兴起后,内地音乐人出头的机会更多一些,诞生了QQ音乐三巨头。
以至于后弦的名气,远远无法和他的才华相衬,可惜生不逢时。
但哪怕如此,《西厢》依旧拥有极高的名气。
这一世,由苏哲唱出,绝不会让它被埋没:
【走过西厢扑鼻一阵香
隔壁小姐还在花中央
鞋子忘了原来的方向
停在十八九岁情惆怅】
这是一首融合了R≈风格的快歌,苏哲唱起来带着一丝活泼和怀念,唱出了一名书生在十二年前,十八九岁的青葱少年时,在西厢偶遇小姐的情窦初开。
刚听完《赤伶》的众人都懵了,弹幕纷纷询问:
【前一首歌还唱着“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这一首歌就开始唱“甘做花泥一片靠花旁,不是三月也能醉人肠”?
从国破山河在的悲壮,到青春年少时的甜蜜怀念,他是怎么瞬间切换的?】
【神经病!】
【解释一下,神经病不是在骂人,是真的神经分裂啊!不分裂怎么能瞬间转化感情色彩?】
【创作者都是怪物!】
《西厢》这首歌属于比较早期的中国风歌曲,风格和后来的古风歌曲不同。
后来的古风歌曲,十首里八首带戏腔,比芭乐都套路。其中有精品,但也有硬加戏腔的歌曲,真的很难听。
《西厢》相对来说,更加偏流行,黄梅腔用得十分克制——
【树上的鸟儿/伱为何紧皱眉
地上的人儿/为一个情字醉】
听众们立即发现了:
【哈哈,化用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好漂亮的黄梅腔。】
【苏哲学任何曲种都这么专业,要是去唱戏,也是一代名角!】
【角儿?嘿嘿嘿,那我当军阀阔太的话,是不是有机会染指他了?】
【军阀:???】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歌曲,无论现场还是观众们,全都充满了称赞。
女子民乐团和古典舞团的女孩子们,彻底抛去“古典气质”,忘记“仕女人设”,瞬间化身小迷妹,围绕着苏哲,叽叽喳喳地说着:
“苏老师,你太有才了,可以教我们吗?我们一定努力排练。”
“哥哥,我们给你排舞蹈怎么样?这首歌特别适合古典舞,我们穿着旗袍,拿着油纸伞,优雅舞动。”
“我身材好,穿旗袍可好看了……”
苏哲有点尴尬:
这还在直播呢!咱就不能找个没人的地方慢慢研究旗袍,不是,讨论舞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