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九品芝麻官(1 / 2)

莽在北宋末年 贼秃秃 1636 字 2023-08-31

九月初六,正式放榜。

赵莽和高进一大早赶到右掖门正对的报慈寺大街,靠近皇城广场的街口处,立几面宣告栏,上边早已张贴几张大红榜。

往年,这里也是公示武举榜文之处。

宣告栏前冷冷清清,偶尔有路过行人驻足观望。

赵莽和高进站在栏前,仰着头寻找自己的名字。

此次效用兵应募考,不设名次,实际招录人数为一百五十一人,比预计招募数,多出二十六人。

“杭州余杭赵莽”、“杭州余杭高进”两处名字,按照笔画次序,排列在中间位置。

“恭喜二位!”

身后传来邵青声音,这厮一身簇新绸袍,面带红光,一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模样。

赵莽在榜尾处找到邵青的名字。

“哟~邵兄,同喜同喜!”赵莽指着他的名字。

邵青凑近嘿嘿两声,“亏得那日我机灵,早早去找高郡公。

若不然,就我肚子里这点墨水,哪能考得过程文!”

如此一说,赵莽明白了。

此前征募布告上明文写着:如遇特优等者,可适当提高招募人数。

这一条,就是为那些难以通过程文考,又有门路关系可走之人,大开方便之门而设。

所谓“特优等者”,最起码要正常通过武科考。

多招募的二十六人里,也不排除有武科成绩优秀者,得以恩例擢选。

高进道:“也不知我二人,是以武科成绩擢选,还是通过了程文考。”

赵莽咋舌摇头,他还真不敢确定。

那篇策问小作文,他自问写得内容还不错,就是文笔差了些,大白话较多,最后能得几分,还真不好说。

邵青大咧咧地道:“你二位厉害,考过了程文,正常招募!”

赵莽奇怪道:“你怎么知道?”

邵青笑道:“高郡公弄了份擢选名单,我瞟过一眼,你二位不在里面。”

赵莽笑道:“高二郎要这名单作何?”

邵青挤挤眼,一副官场老油子的嘴脸:“将来这些人,有不少都会安排进入三衙任职。

高殿帅执掌殿前司,拿着这份名单,就知道这些人背后有哪些关系,是升是降、是赏是罚,才好有个度量!”

赵莽哑然失笑:“高殿帅做事,还挺细致、讲究!”

高进摇摇头:“这便是东京官场现状。”

“这算啥!在东京城,只要有钱,想要啥都能买到!”

邵青掰着手指头拨算:“六七千贯,可以买到上县主簿、县尉。

寄禄官里,迪功郎一万贯,宣教郎六万贯。

河北、河东、陕西几路,假将仕郎三四千贯,斋郎三千贯。

内侍省供奉官也有价码,四五千贯起。

我要有这些钱,早做官了!”

赵莽“嗬”了声:“大宋朝的官,还真值钱!”

高进忍不住道:“朱勔之流都能坐上四品高位,官场风气岂能好得了!”

邵青连连摆手:“高兄弟骂归骂,可别提姓名!你二位有童太傅做靠山,自然不怕朱家。

似我这般,可万万惹不起!”

赵莽笑笑,看来从今往后,他和高进身上,就会烙印上“童贯”二字。

就目前来说,这项标签没什么不好,反而带给他们诸多光环,无疑是一条向上走的捷径。

看过榜文,三人来到皇城右掖门,勘验身份,皇城司值门卫士放三人入城。

一路问询找到端礼门,又经过一次勘验程序,得以入内。

进入吏部衙署,穿过一片片官舍建筑群,找到吏部侍郎右选案官舍。

吏部侍郎右选案,是吏部宣告院下属部门。

武官阶副尉以上、从义郎以下的武官,一应名籍、资序、赏罚、除授,都由本案掌理。

三人来到时,官房天井里,已经站了不少人。

都是本次效用兵招录者,一同参加过武科、程文考,大多数面孔熟悉,却叫不上姓名。

一见三人,不少人围拢上前。

不管认不认识,都热情打招呼。

“恭喜赵郎官!”

“恭喜高郎官!”

“恭喜邵校尉!”

赵莽连忙抱拳回应着,和高进相视一眼,皆是迷惑不解,什么郎官校尉?

邵青熟络地和众人打招呼,偏过头压低声道:“童太傅当真什么话都没跟你们透露过?”

赵莽一脸懵:“啥意思?”

邵青“嗐”地一声,“待会你们就知道了。”

找书吏使签名报到,得知是赵莽、高进来到,书吏使站起身,恭敬揖礼:“二位请稍候!”

书吏使急急忙忙跑进官房,过了会,一名穿青色官袍、头戴纱帽的官员快步出迎。

“敢问可是赵莽、高进二位郎君到来?”官员笑呵呵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