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来自常总的新要求(2 / 2)

也就是按照华夏航空产业标准设计制造的图214。</p>

用于和早先以俄标生产的图204/214S进行区分。</p>

两种型号在气动和结构层面几乎没有区别,只是前者先一步换装了双人制驾驶舱以及新的航电系统。</p>

以至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培训效率,图波列夫最后干脆停掉了老型号的生产线,倒反天罡地开始给俄航也一并交付按照图214K标准生产的飞机。</p>

结果早就开始适应空客和波音型号的俄航很快就表示真香,甚至有倒逼俄标反过来朝着华夏标准靠拢的趋势……</p>

而根据当初的供货合同,在华夏这边的国产版本交付之前,如联合航空等几家计划采购C909的航空公司,也将会先一步接收少量的图214K,以对飞行员和地勤进行适应性训练。</p>

从中抽出来一架交给镐飞集团,应当不难。</p>

果然,总装备部的领导虽然没有马上给出明确回应,但也表示回去之后会向上级打个申请。</p>

就算不能交付现货,至少也能保证在年内交付的下一批飞机中匀出来一架作为改造平台……</p>

……</p>

关于飞机设计的讨论,到这里总算是告一段落。</p>

而郭林这边负责的雷达部分,其实从上个月开始就已经不需要再有什么进度了。</p>

只有例行的开机测试记录而已。</p>

定期提交报告即可,一般无需放到研讨会上面专门汇报。</p>

不过今天,在梁绍修的报告结束之后,王晓模却没有马上宣布研讨会结束。</p>

“小郭啊,你先等一下。”</p>

他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档案袋,交给了已经开始收拾东西的郭林:</p>

“有兄弟单位向我们提出了一项关于空警2000机载设备的全新测试请求,你看一下。”</p>

对方的描述让后者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外:</p>

“兄弟单位的测试请求?”</p>

一般来说,涉及重大的核心项目,都会尽量避免在中途节外生枝。</p>

眼下空警2000的机载设备几乎已经完成地面测试,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塞进来新的功能或者技术,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p>

带着这样的疑惑,郭林接过档案袋,然后拆开。</p>

里面是一份并不算厚的文件。</p>

封面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大字——</p>

《网络编码技术在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当中应用的可行性测试》</p>

“要搞机载数据链?”</p>

郭林一脸“我咋不知道这事”的表情,刚想要抬头询问王晓模具体什么情况,就无意中瞟到了封面最下面的提出单位——</p>

华夏航空动力集团。</p>

“呼……”</p>

刚刚的一切不解,瞬间一扫而空。</p>

“那就不奇怪了……”</p>

郭林心里想到。</p>

他飞速翻开文件,里面简单介绍了在空警2000上额外安装一套数据传输天线,以实现预警机与前方战斗机的实时信息交互。</p>

当然,目前还只能通过直接传输,或者地面中继传输的形式来进行,所以有效作用距离有限。</p>

不过,这一测试正是为了日后发射高通量的通信中继卫星而准备,因此会在硬件层面预留卫星收发天线。</p>

至于战斗机……</p>

新批次的歼10A和歼11B也会安装相同的天线,而老批次或老型号则可以通过一个吊舱来暂时解决问题。</p>

“所以……我们14所,需要把预警机雷达的搜索信息,结合到这套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里面?”</p>

郭林抬起头,试探着问道。</p>

“没错。”</p>

王晓模点点头:</p>

“虽然我也觉得靠地面站来进行数据中继……中间环节可能有点多,但浩南同志那边说他有办法解决多中继节点带来的高传输延迟和低传输速率的问题,让我们不用担心。”</p>

“另外,目前这套系统只要求做到单向,就是把预警机的信息传给战斗机接收,对于你们14所来说应该难度不大,不过未来的完整形态肯定需要双向。”</p>

“根据我对浩南同志的了解,建议你们打个提前量,最好能一步到位……至少也得留出双向数据链的升级空间,否则我怕再等几个月,他那边的计划就又提前了……”</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