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使臣哭廷(1 / 2)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2705 字 22天前

时间飞逝,转眼又是半年时间过去,大城缅甸两国局面失控,各自国内都发生了叛乱。</p>

叛乱当然是有人煽动支持,至于是谁已不言而喻,于是朱景洪下旨平叛。</p>

云南、广西、安南三个都司,外加安南行都司共五万兵,以及提前抽调的京营一万兵,就这样开进了大城和缅甸两国。</p>

这样级别的大战,朱景洪也没少派出亲信将领,担任方面军一线指挥官,万泽辉这位总督只能管管总,反倒具体负责的是后勤协调。</p>

只隔了三个月,在局势趋于平稳之时,英法两国便直接下场参战了,然后真正的大战才开始了。</p>

六万明军加四国联军共十三万,对面英法有三万人加叛军共十万人,仅从兵力上来说明军占优。</p>

辗转之间,时间进入乾盛三年,正月里朱景洪又得一子,乃是宝琴所出起名曰朱慕棱。</p>

陆上战争在持续,而海上风云却也骤变,双方水师对峙烈度更高,但都没有下定决心开战,即便另一边已打出了狗脑子。</p>

乾盛三年六月,西北方向狼烟又起,却是英法再度联合罗刹,与其约定再共同东进灭明。</p>

一时间可谓南北皆乱,这样的局面极为考验主帅心态,而大明的主帅只有一人。</p>

好在朱景洪久经磨炼,面对如此乱局丝毫不慌,而是大胆启用将领提拔新人,以宽容姿态鼓励将领们放手去搏。</p>

乾盛三年五月,西北决战爆发,侯璟指挥手下三万兵马,一举击溃敌方四万联军,而后西北大局便已稳定。</p>

近十年来罗刹连番损兵折将,至少二十年内他们不会再兴兵东进。</p>

乾盛三年六月,探春为朱景洪诞下一女,起名曰朱娴妍。</p>

西北压力大减,而海上大战终于爆发,一时大洋之上风云激荡。</p>

明军补给线近得多,而英法等国是劳师远征,在殖民地弹药库存用光后,想要补充那难度可高多了。</p>

在兵力差距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战争除了考验指挥官的战术水平,也比拼着后勤支撑能力。</p>

而当下双方的战斗,可以看成是消耗战,于是胜利天平自然倒向明军。</p>

乾盛四年春,海面上的决战将要爆发时,英法这俩滑头先后撤退。</p>

而葡萄牙西班牙两国舰队跑得慢了些,被明军主力舰队缠住,最终全军覆没。</p>

英法远遁,海上决战不战而胜利,这是其大溃败的标志性转折。</p>

而后陆上战争,英法也是连连失利,直至最终撤回了印度地区。</p>

虽然明军胜了,但因山高水长难以追击,这场前后近两年的战斗,总算是到了结束的日子。</p>

乾盛四年六月,英法与大明签订停战盟约,在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割让给大明后,又与大明在陆地上确定了势力范围,到这时大战才算是真正结束了。</p>

大战结束了,小规模战斗却没停止,明军还要重新安定东南亚地区,并借助此番变动对此四国进行了拆分。</p>

原本四个国家,最终变成了九个,朝廷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p>

乾盛四年八月,各都司抽调兵力陆续撤回,之后京营抽调兵力也开始回撤。</p>

持续两年多的战争,朝廷损失了大笔财富,但也打出了大明的威风,而且驱逐了西洋人的势力,往后大明的扩张阻碍会更小。</p>

可以说,这一仗打出了十年二十年的和平,甚至于说为民族争得了五十年乃至百年的先机。</p>

乾盛四年十月,京城雪花飘扬,上林苑军营内,则是一片肃杀之气。</p>

此番作战,朱景洪启用了大批新兴将领,把这些人推到了第一线去,替换掉了许多旧将。</p>

对军队来说,这些思维更先进的将领,会极大的增强军队战斗力。</p>

而对朱景洪来说,这些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如今分布军队上下各处,便更加增强了他对军队的掌控。</p>

加之这些年他积赞无尽威望,更是让他在军中等同于什么,能给军队冲锋是加buff的那种。</p>

这不是玩笑,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线列步兵冲锋之时,士兵们喊的为皇帝尽忠这类话,确实可以极大的提振士气。</p>

朕即国家,朕即军队,是对朱景洪的客观描述。</p>

今日在上林苑,朱景洪要检阅功勋部队,除了侍卫亲军和京营,被抽调的都司和行都司,也都派出了战功卓著军队赴京。</p>

此刻,侍卫亲军八个方阵、京营十三个方阵、各行都司五个方阵、各参战都司十四个方阵,排做一字整齐列队于校场上。</p>

正常来说,方阵领队是千户级军官,但这次起步都是指挥使,而方阵中则是军官和士兵都有。</p>

接受皇帝的检阅,这是无上的荣耀,所有人都想来受阅,出现这种现象就不奇怪了。</p>

寒风凛冽,朱景洪已乘辇来到校场,陪同他的是五军都督府众将及内阁大臣和六部堂官。</p>

阅兵本应穿武弁服,但朱景洪嫌那玩意儿太繁琐,所以今日穿的是皇帝常服,即赭黄色团龙袍戴翼善冠。</p>

五军都督府的高级将领们,则比照皇帝各自穿上了御赐蟒袍,文官们则服常服。</p>

来到校场,朱景洪与众将闲聊时,御马监诸员已牵来马匹,这是朱景洪阅兵之所用。</p>

关于阅兵,会典里记了一套搞法,但朱景洪不喜欢那一套,所以今日他要骑马阅兵。</p>

事实上,从多年前他领班开始,基本上都是如此阅兵,即便是在前线也不例外。</p>

与众人说了一阵后,朱景洪依然矫健翻身上马。</p>

随后几名都督也各自上马,只有这些最顶级的将领,才有资格远远的跟在皇帝身后。</p>

至于其他人,则是要到看台下等候,一会儿皇帝将在此观看行军。</p>

时间到时,朱景洪当先打马前行,待其走出了三丈左右,几名都督才打马跟了上去。</p>

“恭祝陛下,万寿无疆!”</p>

“恭祝陛下,万寿无疆!”</p>

“恭祝陛下,万寿无疆!”</p>

随着朱景洪的行进,他每到一个方阵前,都有着山崩般的喊声。</p>

他是皇帝,但这只是最基础的身份,在军中他就是神明,是带领大明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神。</p>

呼喊声是表象,每个人眼中那片炽热,反倒是更能够说明问题。</p>

而在士兵们的视角,远处骑马经过的皇帝,真的就如神明凌世一般,光照万里耀眼无比。</p>

这片炽热的浪潮,朱景洪感受到了,远处的官员们也看到了。</p>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皇帝权势之隆,已无可争议的超过了先帝,亦或可与世祖太祖媲美。</p>

这样的皇帝,已没有任何人,任何派系可以违逆,乾纲独断言出法随已是寻常之事。</p>

十几分钟后,朱景洪来到了看台上,在场高级文武尽显恭顺,更确切的说叫奴颜婢膝。</p>

随后分列式开始,各方阵陆续迈着步伐,依次从看台前方通过,响亮的呼喊声一浪盖过一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