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04)(1 / 1)

汉字(拼音:hani,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通行。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汉字起源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出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汉字演变

经历阶段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法是古人根据汉字的结构和造字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造字方法。汉字造字法有六种,又称“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和转注。

“六书”最早出现在《周礼》,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六书”的进行了完善,近现代的学者在《说文解字》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改进,有三书说、四书说等,但“六书”依然是被广泛认可的造字法。

象形

象形:象形:描画事物的形象的造字法,如“日、月、山、水、人、木、火、口、目、田”等就是描绘其图案来造字,后来逐渐演化变成如今的造型。象形造字法是人类最本能的造字方法。

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象征符号来造字,比如“刃(刀锋的那边加一点)、本(树根加一点)、甘(舌头加一点)、亦(由“大”张开手臂的人,胳肢窝下加两点,指胳肢窝)”。

用纯象征的符号造字也属于指事造字法,比如“一、二、三、五、七、十、上、下”,用纯象征符号造字就属于记号字。

形声: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的造字法。形旁是汉字对事物进行归类的表义部件,声旁表示该字的读音,比如:

左形右声:证、抖、城、构、伟;右形左声:战、励、刚、彰、瓴;上形下声:芳、岗、晨、笼、雾;

下形上声:想、熬、袋、劈、汞;外形内声:圆、厘、匪、闺、匈。

例如“鸠”字的形旁“鸟”;声旁“九”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号组成新字的造字法(不同于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形声字),比如:

“日”和“月”组成“明”字;

“人”和“言”组成“信”字,表替人带话而不加改变为值得信赖;

“人”和“木”组成“休”,表示人在树下休息……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比如:

两个“人”组成“从”,三个“人”组成“众”;

两个“木”组成“林”,三个“木”组成“森”;

两个“口”组成“吕”,三个“口”组成“品”等。

假借:借用读音不同的字和形旁来组字的造字法,假借字和形声字关系密切,只是声旁的表音功能丧失了。比如:

兑dui---shuo说tuo脱yue悦阅

告gao---gu梏牿hu鹄jiao窖ku酷

且qie---cu粗殂ju跙沮狙疽龃雎qu蛆u祖阻组诅俎hu租助ui咀

者he---du都赌堵睹chu褚储shu暑署hu猪诸煮箸渚著tu屠xv绪

占han---dian玷nian拈鲇黏hen砧tie贴帖

……

转注:字的意义发生变化而转作它用,其本义用另一个字来注解和代替。转注不是一种造字法,是与造字密切相关的用字法,转注字都是两字一对,比如:

其--箕:“其”本义是“簸箕”的象形,后来转做虚词,“其”的原始义用“箕”字代替;

斤--斧:“斤”原始义为“斧”,后来转做量词“斤”,原始义用“斧”字代替;

莫--暮:“莫”原始义是“暮-太阳落在草下”之会意,后来转做虚词,原始义用“暮”字代替;

要--腰:“要”原始义是“人体腰部”之象形,后来转做动词,原始义用“腰”字代替;

益--溢:“益”原始义是“水从皿中溢出”的会意,后转做益处之义,本义用“溢”字代替;

自--鼻:“自”原始义是“鼻子”之象形,后来转做代词或介词,原始义用“鼻”字代替。

……

总结以上六书——“象形”和“指事”是纯正的“造字法”,一般用于独体字;“形声”、“会意”和“假借”是“组字法”,一般用于合体字;转注是“用字法”。总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们群策群力归纳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字形

汉字因形状方正,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

上下结构,如“笑”、“尖”;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上中下结构,如“赢”;左中右结构,如“斑”;“品”字形结构,如“品”。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笔画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如横画(一),可表示地平线(如旦字中的一横)等。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从字体上分,可将各类汉字的字体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从宋代活字印刷发展起来的宋体、黑体(包括粗、细等线体)等;第二类是由书法演变而来的字体,如楷体、仿宋体、行楷、隶体、魏体、舒体、颜体、瘦金体以及钢笔书写的字体等;第三类是属于美术字体,如综艺、美黑、琥珀、水柱等。

其他字体多是属于以上三类字体的变异,例如:由宋体演变的大标宋、小标宋、报宋、长宋、中宋、姚体等;由黑体演变而成的大黑、平黑、粗黑、等线体(包括粗、中、细等线体,后又演变出粗、准、细圆体)等;由楷体、仿宋体等演变而来的中楷和细仿宋等;由黑体和宋体演变而来的美黑;由隶体演变而来的隶变体等。

笔画最少的汉字只有一划。有的字在书面上没有,只在民间流传“biang”是笔画较多的汉字,有56笔,异体字共有45笔,繁体字共有59笔。“biangbiang面”是源于陕西的一种面,也是一家面馆的品牌,还在使用这个字,流传不广,2006方才流行,声称只能在康熙字典中查到“biang”字写法。事实上,在康熙字典中查不到“biang”字的写法。

关于biang,有一个字谜: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了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打个勾勾挂麻糖,

推个车车逛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