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苦瓜(1 / 1)

回明 无辜的虫子 1754 字 2022-09-04

看着不远处百官一阵莫名的惶恐,和孙儿的满面的无措,朱元璋铺满皱纹的脸上露出自矜的神色,他要的就是这般效果。

去年发现孙儿筹建内厂时,朱元璋真的以为侍卫禀报错了,在他的印象中,无论是太子朱标还是这个孙儿,平时混迹于那些名流大儒之中,最不屑为之的,可能就是密探,太子朱标之前曾经十分嫌恶锦衣卫,认为这些人做的都是龌龊的勾当,以至于几次朱元璋想把锦衣卫交与太子主理。都被拒绝。并声称使用锦衣卫无王者风范、不是仁君之道,把朱元璋气个半死,但也无可奈何。

可是自从他宣布限制锦衣卫权力的同时,手下另外一股力量向他汇报说东宫正在筹建类似组织,不由是他惊讶万分,在一年多来,特别是诏命太孙监国期间,他对东宫所筹建之内厂加强了极大关注,发现东宫内厂虽然暂时还未有锦衣卫之前的实力,但是分工和办事方法不但和锦衣卫不谋而合,更有甚者,其中一些机巧防止了锦衣卫原来的弊病。

在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皇太孙命内厂彻查御史袁泰,详细过程都有人向朱元璋汇报,在举证的过程中,袁泰收受外藩贿赂、借出巡之际勒索地方官员,东宫内厂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情报处分成了举证司、侦知司、民事司等等诸多职司,在搜集罪证的同时相互不许沟通,且情报处只有向东宫举证的权利,宿卫处只听东宫的号令抓捕涉案有关,参谋处做出评估分析,理刑处针对其他三处进行监督,和署理后事。

当太孙将袁泰诸罪传至大理寺后,朱元璋才知道自己的确赋予锦衣卫的权利太大,也是早就蒋瓛诸人一手遮天的原因了。

当然,太孙针对袁泰,绝对和之前袁泰针对六艺书院有关,甚至说是蓄意报复,可是在朱元璋面前算的了什么呢?作为上位者,就应该清除异己。莫说那袁泰真的有罪,就算是无罪,政治上站错位置,也是有罪的。

但是只从袁泰之事后,东宫的内厂仿佛进入了蛰伏阶段。非但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反而陷入了停滞状态。开始配合太孙筹办《大明周报》而侦骑四处的收集各地消息,另外有一部分人,朱允炆将其散入刚刚建起的大明海关衙门,充当官吏。

半年过去,所谓的报纸未曾看见,海关衙门还在筹建,但是朱元璋却是有些沉不下心了,他怎么能想到,朱允炆这样做只是将力量分散出去,好以各种借口做事,然后打好基层的根基。因为海关和报纸都是今后皇帝的铁拳,随时打击敌人的铁拳,为了更加牢固的把握这两只力量,朱允炆不得不放慢节奏,徐徐图之,要么就是沉默,一旦出击,那就要无坚不摧。

朱元璋只是有些担心,孙儿当初建立内厂不过是小孩心性,单纯就是为了报复袁泰弹劾六艺书院,然后给大臣们一个警示,这个结果是朱元璋不想见到的。

所以才有了今日的藉田之行,在来之前的几天,王弼就等于被宣布了死刑,皇帝虽然老迈,但是想置人于死地,还是很轻松的事情,朱元璋何尝不知道王弼他们拖回皇庄的是一只被狼咬死的驯鹿,但事实就是,王弼的确吃了护陵神鹿,这也就够了。

从得意中醒来,朱元璋看见一脸不甘心的孙儿,叹了口气。心想,允炆还是有些太善了,国家大事,哪能被个人情绪左右,朕不惜杀人来唤醒孙儿的领悟,希望允炆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啊。

心里这样想,但脸上却若无其事的说道:“允炆,刚才不是说还有好东西呈献给朕吗?为何现在不拿来。”

朱允炆现在满脑子全是王弼的下场,那里还有心情,听皇祖父问起,忙招呼过来远处等候的太监,低声吩咐了几句,便回身告罪道:“孙儿刚才一时恍惚,请皇祖父恕罪。”

“罪?有什么罪?”朱元璋紧盯着朱允炆说道:“允炆,朕知道你心里不喜欢这样,当初,王弼在醉仙楼说的话,朕可以当不知道,但是这次烹食神鹿,就是对皇后的不敬,说朕的坏话可以,但是对皇后不敬却不行。”

看见朱允炆无语,长叹一声,继续说道:“方才,说道杨杰之事,心存疑虑是对的,但是允炆的处理方法就有些错了。”

“正所谓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有所疑虑,为什么还要将他放在身边呢?是不是因为那个丫头?”

朱元璋眼似鹰隼,朱允炆虽然不至于全然为了杨蝶的感受,但是多少在内心深处还是有些的,只能继续无语。

“既然要留在身边,就要设法收伏,不果则杀之、逐之。哪能容以儿女之情做借口呢?”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朱允炆有些承受不住,忙跪下分辨道:“皇祖父,孙儿绝非为私情而放纵,只是顾及杨杰的确是个人才,杀之可惜,逐之恐其为祸,所以才放在孙儿身边磨砺。”

“哦?”朱元璋眯起双眼,问:“就孙儿所言,杨杰是个人才,但该如何磨砺呢?”

“孙儿已经有所筹划,为编撰《大明农书》,孙儿遍寻古籍,偶然得知有一物名曰“野败”,生于天涯海角之琼州,若是能得到此物善加利用,可使我大明每季稻米亩产翻倍,孙儿想遣杨杰率人去寻之,若无怨言而得,则大用,若是办事不力,则授命于所率之人诛之。如此一来……。”

还没有说完话,朱元璋听说竟然有物事可以使亩产翻倍,不由大喜,竟然一时忘了杨杰的事情,急声问道:“允炆所讲真的属实?”

“孙儿怎敢欺瞒皇祖父,古籍上所述的确如此。”朱允炆说时想着,“野败”这玩意的确有,不过发现是六百年之后的事情,而且怎么用、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之数,姑且让杨杰去寻吧,也省的留在京师自己身边是个鸡肋。

“若是杨杰能寻得,当可赐丹书铁劵,使其子孙永享富贵。”朱元璋悠然说道:“允炆你赐他的功劳不仅仅是有功于朝廷,更是有功于天下黎民苍生,若果,朕之大明将再无疾苦之民。”

点头称是,这时,皇庄之内准备好的御厨、太监已经携带物品赶到附近侯驾,朱允炆看见,招手,一个太监捧着蒙着白绸的朱漆托盘躬身过来,跪于地下,双手高举托盘。

朱允炆一笑,朗声启奏道:“皇祖父请过目。”

走到托盘前,伸手揭开白绸,露出几只奇形怪状的水果,状似黄瓜,。拿过托盘呈到朱元璋面前,大声说到:“皇祖父,此乃苦瓜,在南方又叫癞葡萄,乃是海外之物,是孙儿召集天下农工时,福建布政使遣人送来的,这是第一批收成,特请皇祖父品尝。”

朱元璋伸手取过一支,看到这个叫苦瓜的东西,生的颇为难看,不由疑惑道:“此物能吃?”

“当然,但不能平常而食之,否则苦如黄连,不堪入口。”朱允炆看到老朱有往嘴里填的意图,连忙阻止道。

示意之下,早有太监抬过案几,御厨将苦瓜疱开去瓤,将其细细切丝,用水滤过装盘,在冰桶中稍微镇了一下,而后放于托盘之上呈送上来,同时托盘中另外装了一盏白砂糖备用。

手里拿着筷子,还以为需要繁琐的烹调,谁知道片刻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也正对朱元璋的心思,若是费工费时,他又要担心奢侈了。

试着夹了一小撮,慢慢的放进嘴里,本来苦瓜切成细丝后容易变软,口感会减弱。但是经过冰镇后,最初咀嚼时清脆带着股凉气,暂时冲淡了苦味,待到凉气散去,苦瓜已经布满口腔和咽喉,一种很奇妙的苦感从舌根升起,瞬间充满口腔,不由的使朱元璋皱了一下眉头,可是稍后就觉得一口气哈出去,竟然是口齿生津、清爽无比,待到在朱允炆的指点下,把那苦瓜丝沾了一些白砂糖吃下去,苦中带甜,更是妙不可言。

老年之人味觉稍有迟钝,且口易干易苦,在苦瓜的刺激下,反而满口生香的感觉。对于虽然做做样子耕作的老朱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调剂。

看见朱元璋吃的眉开眼笑,朱允炆那颗心终于是放了下来,当然吃法虽然简单,却不是适合所有人,当然,苦瓜不过是一个开胃菜,为的是引出他的新产物。看见吃的开心,朱允炆趁机说道:“其实这苦瓜虽然生长于福建沿海,乃是海外之物,但是要到夏季五月间才能成熟,皇祖父可想知道为什么现在只是三月,为何就能吃到呢?”

大奇,提前令作物生长结果,就是夺天地之造化,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就是逆天而行,传说中,只有武则天能提前令百花盛开,不过朱元璋是不相信传说的。

忙问是怎么回事,刚想要回答,遣去赐刀的侍卫回来缴旨,朱允炆脸色一黯,倒像是吃了满口的苦瓜一般,登时语气一噎。没有说出话来。

朱元璋看了孙儿一眼,顿时明白其是善心大发,冷笑一下,对方才那侍卫道:“传吏部尚书翟善。”

原吏部尚书詹徽涉及蓝玉案被处死,翟善是新任的吏部尚书,接受前车之鉴,处处小心谨慎,从不多言多语,接到传唤后,立即一溜小跑过来领旨。

朱元璋沉声道:“拟旨,定远侯王弼,自遣任孝陵,不思进取,辜负皇恩,借江南雪降,偷猎孝陵神鹿,罪无可赦,现已赐死,念王弼功勋卓著,皇太孙苦求。则不祸及家人,令长子王准承袭其爵,实为皇恩浩荡,往百官慎之、戒之。”

翟善这才知道刚才举刀而出的侍卫做什么去了。但此时哪敢多说什么,遂叩头领旨而去。

~~~~~~~~~~

ps:苦瓜吃法绝非杜撰,但是你在百度大神那里也找不到,这是虫子的独家吃法,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此物,特别是女性书友可以试一试,不过要注意,切苦瓜丝的刀功要好,能细则细,在冰箱内不要冷冻,达到凉透就好,忌结冰,最重要一点,切丝时,刀和案板最好清洗干净,忌荤腥,最好不要和肉砧板通用。

呵呵,可能有人吃不惯,但是有觉得好吃的朋友,虫子想你不会吝啬几张票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