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贤母(1 / 2)

黑宝葫芦 悲痛麽名 2526 字 2022-09-04

第三百九十八章贤母

还有两位贤母同样是对子女教育有方,而且她们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不知道是他们儿子的功绩使她们更加为人所知,还是她们本身的魅力,使得她们的儿子的声名远播。

岳飞之母(姚太夫人):乡野贤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公元1103年,在相州汤阴(今属河南)农村的一间破旧的民房里,姚太夫人拖着疲惫的身子生下了一个男婴。当时正逢乱世,金人进犯中原在即,姚太夫人希望襁褓中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她跟丈夫商量,想给孩子起一个能代表自己心愿的名字。这时姚太夫人听说有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她脱口而出:“有了。就叫岳飞吧。”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冲走了岳家所有的东西,本来就贫寒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了。后来岳飞随父母离开家乡,漂泊到河北。苦难的生活使岳飞从小沉默寡言。姚太夫人出身乡野,识字不多,却是一个极有主见、为人刚直、思想开明的母亲。她从小就对岳飞施以严格的家教,教育儿子不但要学会承担各种苦难,而且要能成为一个刚直不阿的男子。聪颖的岳飞渐渐领会了其中的真谛。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

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岳飞在母亲的熏陶下,格外严格要求自己,并学得一身好技艺。他先是随汤阳枪手陈广学主技,后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继又攻读《孙子兵法》,很快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深受乡人赞赏。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而这一年,开封还是被金军攻破。金军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热血沸腾的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却遭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

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状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升为太尉的岳飞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以尽快收复中原,但高宗瞻前顾后,畏葸不前,最后拒绝了岳飞的提议。绍兴九年,贪生怕死的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岳飞知情后不胜愤懑,立即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可高宗和秦桧根本不把岳飞的上奏放在眼里。

第二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高宗无奈之下只好派岳飞出兵反击。

岳飞苦战沙场,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攻下朱仙镇,四十五里外的开封城也指日可待。处于下风的兀术见势不妙,被迫退守开封,致使金军士气低落。兀术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在朱仙镇,岳飞厉兵秣马,联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难忍内心的悲愤,抚摸着背上的“精忠报国”几个字,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誓死保国的情怀遭到抵制,壮志难酬,再想到临行前母亲的谆谆教导,竟哭着回到了临安。

岳飞回临安后,马上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继续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以谋反罪,将岳飞打入了大牢。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年仅39岁的岳飞被秦桧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相继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一百二十六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与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晚年姚太夫人随岳飞军中奉养,绍兴六年春病逝鄂州,宋高宗赐葬于此。因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开阔,形似卧虎,因此名之“卧虎舔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