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送大礼提要求(1 / 1)

但已经很少亲自带兵的朱德却要冷静得多,看后略有些遗憾地说道,“就算枪再便宜,子弹这个问题也绕不过去,冲锋枪消耗子弹太快了,你们搞出来的这种二四式步枪也有同样的问题,好是好,但消耗弹药的速度也比现在我们装备的拉栓式步枪快得多,如果装备太多,缴获再多子弹也不够用。其实还是飞雷炮这种武器最贴近我军的现状......”

李卫华却笑道,“子弹方面不用太过担心,今年巩县兵工厂力争生产一亿发枪弹出来,明年则会达到两亿发以上,我们全部红军加起来也就不到四十万,只要不太浪费,应该足够用了。”

彭林二人顿时大喜,但朱德却要厚道得多,“红八军团有二十多万人,需要的子弹比一方面军更多,你们两个可别觉得小李年轻好欺负就狮子大开口哦。”

“天下红军是一家,互通有无是理所应当的,我们部队的打法消耗子弹偏多,但今年拿出500万发子弹支援兄弟部队还是没问题的。另外,我们还可以转移一部分生产线到陕西根据地,让一方面军至少在子弹方面做到自给自足。只是需要你们自己派人来取,兵工厂研发与生产的任务太重,实在抽不出那个人手了。”

彭德怀、林彪、徐海东等红军大将闻言无不大喜,李卫华轻轻松松就将他在一方面军中的声望刷到了崇拜......

此外李卫华还将他与孙立人合作编纂成书的《中国国防军全兵种操典》交给毛主席阅览,当即得到了他的高度赞扬。之后毛主席还特地花费时间对其中一些瑕疵进行了修改,罗荣桓等优秀政工人员也在其专长的领域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令这部重要军事著作在这一年七月定稿并开始印刷出版,成为抗日军政大学最重要的军事教科书。拜其所赐,本就大多具备丰富战争经验的红军军官在战术水平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到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红军正规部队在正面战斗中的平均战术素养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抗美援朝初期(离上甘岭时期还有差距)志愿军的水准,即使与将勇兵精的日本陆军常设师团相比也有一定优势。正是有了这一坚实的基础,中共军队才能在抗战前期武器装备、单兵素质、乃至弹药和兵力都不及日军的弱势下,令小鬼子吃尽苦头......

李卫华当然也不是白帮忙,他毫不客气地对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几个早就想好的请求:

一,红八军团扩编速度太快,军官、尤其是政工与营团级军事指挥员严重不足,为此李卫华以两万多名还未转化过来的俘虏兵为条件向一方面军换来了一千多个老红军和政工干部,大大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河南匪患严重,李卫华请求中央将擅长教育和转化绿林人物的何长工同志调到红八军团,担任政治部主任,专门负责收编和教育各路土匪武装。

三,李卫华之前让苏步青等数学家研制可以自动破译密码的机械译码机,虽然也取得一些成果,但离李卫华的期望值还差得远,他对此的看法是这些数学家此前连电码都没接触过,实践经验严重不足,便请求中央将党内最优秀的电码专家、中共中央军委二局(情报局)局长曾希圣调到豫西苏区领导这个项目,获得了中央的批准。

此举后来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是在曾希圣的领导下,自动译码机终于在1937年底研制成功,并在其后数年里不断改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二是曾希圣从此被定位在他最适合的技术干部(后来担任中国邮电部部长)位置上,而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转为他不能胜任的省级行政干部,从而避免了历史上的悲剧(三年困难时期责任最大的几个省级领导当中,李井泉和吴芝圃是人品问题,而曾希圣和舒同是能力问题。);三是曾希圣腾出来的空位被李克农接任,从而使得这个历史上的“特工之王”提前十年登上了最适合他的岗位,令中共本就十分出色的情报工作更上一层楼,以致于海内外一时都有“天下谁人不通共”之说......

四,虽然陕甘宁苏区与红一方面军条件艰苦,但仍有很多进步知识分子投身革命,他们基本都归中共中央直接领导。李卫华对此早就眼馋,这次会师后他厚着脸皮以陕甘宁苏区缺乏设备仪器为由,请求中央将其中那些理工科的人才调派到豫西苏区,以进一步增强其本已领先国内的科技研发与工业生产能力。一向豪爽的毛主席自然不会小气,他大手一挥道,“可以,所有的专家随你们挑选,如果需要的话全部带走也可以,以后白区过来的知识分子也都优先送到豫西根据地去。”

“谢谢主席!”,李卫华这下可乐坏了,陕甘宁边区虽然技术人才不若他到处打劫来的多,但其中也有朱作其等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而以后从白区赶过来的人才就更多了,有了这些技术人才的加盟,豫西苏区的科研和生产必然获益匪浅。但李卫华马上想起一事,连忙补充道,“搞文艺的对宣传工作帮助更大,中央还是留下自用吧。”

毛主席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宣传部门是党的喉舌,确实是要抓到中央手里的......

这些科研人才的加盟进一步增强了豫西苏区的研发能力,同时还对原有的科技人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终将很多原来近似于强制劳动的科技工作者转化为我党自己的同志......

五,豫西工业建设日新月异,急需一个懂经济的人才掌舵,而中共历史上在建国前就出过两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专家(其实还有一个罗章龙,可惜因为反对王明而选择了激进的分党做法,从此再无回归中共的可能......),一个是后世无人不知的陈云,但他此时正在苏联,急切间回不来,而且陈云是国际派中的重要人物,现在李卫华还不太敢要,所以他就只能选择毛主席的二弟、在实践中自学成才的中共经济专家毛泽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