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欧根亲王一)(1 / 2)

当欧洲战争爆发后,北非里夫山区各部落在首领阿卜杜勒;克里姆领导下建立了里夫共和国,1913年,认为里夫地区属于自己的西班牙鉴于欧洲各国正在激战中,原来七手八脚要干涉摩洛哥的那些国家,彼此之间斗了个你死我活,国家存亡关头,谁还有那份闲心管北非?如此千载难逢大好机会,要是不抓住实在对不起列祖列宗,于是西班牙出兵一万,渡过地中海,进入摩洛哥要“将阿卜杜勒;克里姆建立起来的非法组织扼杀在摇篮中”,恢复西班牙对里夫地区的控制。

阿方索13世想法很好,机会也抓的不错,可他没想到,阿卜杜勒;克里姆率领的那些土著部落并非他想象中的乌合之众,一万西班牙军队进入北非大地,就好象一勺水浇进沙漠里,没什么效果。想要扩大在摩洛哥投入力量规模,可与里夫山区隔海相望的是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将更多兵力投送到北非去,只能绕远路走其他路线,时间耗费长不说,金钱消耗也不是个小数字。

西班牙军队在和里夫山区阿卜杜勒;克里姆领导的游击队作战中失利,正在举棋不定时,还没正式定下增援,一直垂涎里夫地区重要战略地位的英国人抢先动了手,派出从法国逃回英国岛屿的三万英国陆军,登陆到里夫山区“帮助”西班牙剿灭叛匪。反正法国投降后,德国并没有夺取制海权,派军队攻打英仑三岛,回了国的英国陆军在国内也无所事事,又不能实施费舍尔曾经计划的波罗地海登陆计划(风险实在太高,在法国投降后,这个计划基本等于送死),于是更加睿智的丘吉尔又制订了北非行动计划,让那些在国内晒太阳的陆军弟兄去北非活动一下筋骨。

阿卜杜勒;克里姆建立的里夫共和国在与西班牙的战斗中,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可为了胜利,他们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在英国的三万精锐陆军围剿下,里夫共和国再也坚持不了多久了,到1915年6月,里夫共和国终于被埋葬在炮火下。

“邪恶的”里夫共和国终于回到文明世界怀抱,这很让西班牙人欢欣鼓舞,但是这个兴奋却转瞬而逝,先是化作期待,再是无奈,最后终于变成了愤怒。英国人说过,他们是帮助西班牙消灭叛匪的,可西班牙人盼了老半天盼来的是什么?土匪是剿清了,可他们等到的却是里夫地区升起了米字旗,在里夫地区残存的西班牙军队让英国人“礼送”出境。按照英国人最新说辞,为了保护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为了防止这块西班牙领土被邪恶的同盟国侵占,他们不过是暂时借用里夫地区,直到战争结束。在这段时间内,主权是西班牙的,治权却要属于伟大的大英帝国。西班牙想彻底收复里夫地区,他们还得耐心等待。

英国人此举自然是有他们的苦衷。地球上所有政治家都知道西班牙国王阿方索13世同情奥匈帝国和德国(阿方索13世的母亲是奥地利人,而德皇曾经授予阿方索12世国王驻扎在斯特拉斯堡德国枪骑兵荣誉团长称号),虽然因为西班牙国内自由派力量牵制,西班牙在大战中保持中立,并没有加入同盟国与协约国作战。但谁又能保证西班牙的中立会一直维持下去?为了保证直布罗陀海峡的绝对安全,英国人自然不能轻易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里夫地区交给西班牙了。这里,是英国用来跟西班牙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英国人历来自高自傲,作为日不落帝国,只要牵扯上大英帝国利益,他是从来不知道退让两字怎么说的,连盟友中国要“借用”下亚历山大军港,作为帮助英国作战的中国海军舰艇补给场所,英国人都会为了大英帝国利益断然拒绝,现在又怎么可能将直布罗陀对面的里夫地区交给不是盟友的西班牙?万一西班牙将里夫地区卖给德国或者意大利,英国在北非的利益还有直布罗陀的安全岂不受到极大威胁?

英国人这种只管自己利益,不问别人死活的做法,自然很是得罪人,原来西班牙就因为国王有些偏向同盟国,不过因为亲协约国的自由派阻挠,西班牙才没有加入同盟国与协约国作战,现在英国先下手为强,事实占领了里夫地区,按照英国惯例,只要他“租借”了的地方,还没哪里会主动吐出来的,所谓的“租借”与分离实在没什么区别。西班牙国内自是群情激愤,那些自由派份子在普通西班牙人眼中,与卖国贼没什么两样,他们的言论没了市场,在报纸铺天盖地声讨下,自由派人士一个个跟丧家之犬一般,或仓皇逃窜,或匆忙改变立场。

西班牙国内反英趋势一天比一天热烈,西班牙外交大臣让国内燃起的大火烧的屁股都要烤着了,每天都要与英国大使会面,或提抗议,或提建议,商谈如何解决里夫地区局势,可到了嘴里的肉英国人又如何肯吐出来?任西班牙外交大臣把西班牙国内民愤描绘的如何可怕,英国人总之就一个观点:里夫是会还给西班牙的,但不是现在,至于什么时候,还是等战争结束后,再好好商议……这样的答复自然不会让西班牙人满意,只会让他们更加愤怒。

和骄傲的英国人相比,德国人就显得友善多了。先是干涉法国,禁止法国公开的或者是暗中支持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独立运动,接着又一再向西班牙人保证,只要西班牙投入同盟国一方,德国很乐意帮助西班牙恢复对直布罗陀、摩洛哥、菲律宾的统治,让他们一雪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国耻。德国的许诺与英国人傲慢相比,自然更合西班牙人胃口。

德国的许诺、英国的傲慢、自由派的分崩离析……西班牙急速朝着亲同盟国方向滑下去,国内报纸倾向性越来越明显,协约国有识之士对西班牙立场不能不表示担忧。英国自然也看出问题之所在,如西班牙转向同盟国,德国陆军大可翻越第比牛斯山脉,进入西班牙夺取直布罗陀。为了牵制西班牙,醒悟过来的英国在与西班牙关于里夫地区谈判中,立场有了某种程度的松动,要不是因为发生了某种意外,也许到了1916年,里夫地区就要还给西班牙了。

意外发生在土耳其战线,1915年10月,经过两年鏖战,土耳其在与中国远征军作战中,丢失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而英国人又乘土耳其人在与中国远征军作战中精疲力竭之时,出兵占领了近东地区,战场的失败,使得土耳其政府无法再将战争进行下去了,于是一场军事政变在君士坦丁堡上演,青年土耳其党政权被推翻,新上任的政府首脑恰克马克为了不让土耳其彻底沦陷,上台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呼吁与协约国谈判结束战争,为了表达善意,要求前线土耳其军队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三周后,新上台的土耳其政府正式宣布退出战争。

土耳其的投降使得协约国取得了开战来最大的胜利,一直以来,在和同盟国作战中的被动局面为止改观,协约国上下看到了打败同盟国,以胜利者姿态结束战争的曙光。那边谈判桌开始讨论土耳其以什么姿态退出战争,这边与西班牙关于何时移交里夫地区的谈判自然而然进展缓慢,等土耳其那边大事一定,英国人恢复了良好的自我感觉,语气硬了起来,不肯将里夫地区交出去了――谁都看出来现在战况有利于协约国,西班牙领导人又不是瞎子,明知道加入同盟国讨不了好果子吃,他们又怎么可能为了里夫地区与协约国作对?

对英国人的举动,西班牙上下虽然很是愤怒,可正如英国人所预料,同盟国刚刚在亚洲打了一场大败仗,曾经战胜了西班牙的中国军队现在已经推进到地中海海岸线上,不知什么时候就跨过地中海,登陆欧洲作战了。在这时候,虽然有心与英国人刀枪相向,西班牙人还是很担忧强大的英国军队。德国军队主力部队现在都在俄国战线,协约国要是攻打西班牙,德国就算答应派出援军,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倒霉的只能是西班牙。

西班牙自然难以下咽这口恶气,只是顾忌到协约国强大的威慑力,尤其是英国海军在大洋上的绝对优势,历史上,不管是独立与英国海军为敌,还是拿破仑时代联合法国共同对抗英国海军,每一次失败的都是西班牙,那些都是前车之鉴,虽然阿方索13世很想加入同盟国与协约国为敌(想想看,自1704年被英国占领的直布罗陀回归西班牙怀抱,西班牙南面的摩洛哥作为领土,而不是保护地,兼并进西班牙,还有中西战争中丢失的菲律宾,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啊!),可他还是不得不担忧万一战败的后果,对国内政局,阿方索13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敢于肯定国民一定会支持他加入同盟国,这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对阿方索13世有利的机会。

阿方索13世苦寻的机会出现在俄国战线。自从大战爆发后,德国与协约国的战线一直固定在里加――明斯克――布列斯特――卢茨克――切尔诺夫策――伊兹梅尔一线,得到中国大批武器支援的俄军虽然指挥僵化造成大批士兵无谓死亡,可北极熊的名声毕竟不是吹出来的,德国与奥匈帝国在深入俄国腹地,抵达这一线后,虽然调动了大批军队,却再也无法将俄军与远东联军击退,至少在1915年10月前,同盟国一切想要聚歼俄军企图,在事实面前都化为了泡影。

在1915年战局中,事情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变。德国第八、第十集团军在三月中旬攻占里加后极大改善了对俄战线态势,三月底,北线德军第四、九、十、十二集团军,意大利第三集团军从维尔诺到平斯克一线对俄国重城明斯克发动猛攻;南线德军第一、二、多瑙河集团军在奥匈帝国第四、七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一、二、三、北方集团军,意大利第一、二集团军配合下,从卢茨克、塔尔诺波尔、亚兹诺维茨卡美尼茨――波多耳斯基、切尔诺夫策、敖德萨一线对俄军南方重城基辅发起向心攻势,同盟国全线共动用了四百八十万军队。俄军从北往南部署的第十二、五、一、二、十、四、三、特别(由东方协约国高丽陆军第七师、安南陆军第二师、日本第二、三师团组成,四月初从莫斯科增援到卢茨克前线)、八、十一、七、九集团军在德军猛攻下损失惨重,到四月底,三百万俄军损失近五十万,第三、八、特别集团军共六十万大军被德军合围在平斯克至卢茨克一线,经过一番奋斗,最后三个集团军算是冲出了合围,不过三个集团军损失惨重,兵员减员达到三成,武器损失过半,所有的重武器(火炮、战车)都成了德军战利品。第三、八、特别集团军必须休整一段时间,补充兵员和武器后才能重新投入战斗。由远东国家军队组成的特别集团军在战斗中伤亡特别大,高层将领伤亡严重,日军第三师团在突围中,因莽撞的近乎自杀造成损失兵力超过七成,师团长上原勇作中将在突围失败后剖腹自杀,日军第二师团师团长仁田原重行中将在突围中中炮阵亡。

俄军西线明斯克、基辅在同盟国突击中随时有沦陷可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俄国在请求远东各国政府紧急援助同时,抽调高加索集团军中四分之三兵力(十五万)调往西线。尤其是俄国认为更加困难的基辅方向。同时,因美索不达米亚战局朝着对同盟国不利方向发展,德国调动部队朝土耳其移动,事实上造成在俄罗斯前线,同盟国兵力下降。

在得到高加索集团军增援后,俄军负责掩护基辅方向的,由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的西南方面军(第八、第十一、第七、第九集团军组成,经历战斗后,还拥有五十一万两千步兵与骑兵),在1915年6月发起的反攻中,击败了与它交战的协约国部队(协约国的林岑根集群、贝姆―埃尔莫利集群、南方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一共有奥匈帝国军队四十四万一千人),一直进攻到加利奇――卡卢什――科洛梅亚一线才停止了进攻,同时,俄国在北方由库罗帕特金将军指挥的北方方面军(第十二、第五和第六集团军,掩护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方向)与由埃维特将军指挥得西方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十、特别集团军,掩护莫斯科方向)发起的反攻里加战役却以失败告终。在1915年战局中,俄国的西南方面军向西方前进了三十到六十公里,而北方方面军与西方方面军却因为战败,向后撤退了六十到一百公里,在南方,俄军西南方面军在六月攻势形成的卡卢什突出部,正面防线有两百公里,而他的根部只有六十公里,在这个突出部里,集中了俄军五十万精锐部队,当然,和他对敌的奥匈帝国军队战斗力实在太弱了点,而且兵员也只有四十来万。不过在突出部北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牢牢控制住了卢茨克大出部,而突出部南方,在11月,美索不达米亚战事失利后,增援土耳其的德军部队又抽调回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加强。

德军参谋总部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战机,集中主力部队,于1915年12月底在南方,发起了基辅战役,百万德军与奥匈帝国、意大利军队从卡卢什突出部两翼发起攻击,在上千辆战车突击下(战役进行才三天,千辆战车只有三十辆还能开动,其他战车全让恶劣的俄罗斯天气冻成了大地上的战争艺术品),首先突破了在年初战斗中,战斗力受到极大削弱的俄军第八集团军,俄军西方方面军增援上来的第三集团军也因此前战斗损失过大,他们的增援毫无效果。同盟国强而有力的突击下,俄军防线出现了崩溃,可这时候俄军最高统帅部却下令“不得放弃基辅”,一直到西南方面军被合围,俄军最高统帅部才下令允许他们撤退,可这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到1916年2月底,战事已经明朗化,足足有四十五万俄军陷入同盟国包围圈中,这次德军的包围圈不再像卢茨克那样是纸糊的了,包围圈中的俄军数次发起突围行动,却在同盟国军打击下,一切的突围企图最后都化为泡影,3月初,包围圈中俄军残部在勃鲁西洛夫将军率领下,放下武器投降,三十万俄军士兵走进同盟国战俘营。俄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以机械制造著称、商业和轻工业中心城市基辅,落入了同盟国之手,更可怕的是,战争原已破坏了俄国脆弱的农业,而基辅的陷落,表明俄国失去了最重要的粮仓,以后俄国只能通过从国外进口粮食来维持战争了。

当听到同盟国在基辅打了大胜仗,消灭俄军五十万,打开了俄国南方大门,英国在里夫地区立场上再次出现了松动,可这时候阿方索13世已经不再犹豫,他等到了期盼以久的重要消息,在西班牙人看来,基辅的沦陷标志着俄国纸老虎分崩离析的开始,同盟国取得最后的胜利是一定了的,这时候联想到里夫地区,联想到菲律宾,联想到1704年英国占领的直布罗陀,联想到同样曾是协约国一员的法国,曾经一再鼓动加泰罗尼亚地区搞什么独立……西班牙全国上下一片求战声,大家当然盼望加入同盟国去分果子去。

1916年3月12日,星期天。

自从大战爆发后,一直保持中立的西班牙借口英国巡洋舰在西班牙领海上(这个概念很模糊,总之是在靠近西班牙的海域里)粗暴违反国际法进行临检,将西班牙轮船上的德国乘客绑架到英国军舰上,为此西班牙向英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国必须赔礼道歉(附带的还有里夫地区问题),在英国人还没最后决定是否赔礼道歉,并且对里夫地区归属再进行谈判时,迫不及待的西班牙借口时间已到,而英国却没有给予让西班牙人满意的答复,为此,西班牙正式向英国宣战,加入同盟国行列,要与“邪恶的协约国”斗争到底。

对协约国来说,为了争取西班牙站在自己战壕里,协约国在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后(英国除外,目光短浅的英国人从来都是由着自己性子来,绝不考虑别人感受),西班牙还是加入了同盟国,这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自从里夫地区让英国“暂时借用”后,西班牙的自由派在国内就失去了市场,没有什么势力还能够阻止西班牙朝同盟国靠拢了。

对西班牙的参战,协约国各国首脑、军队高官、政界要人在表示强烈愤慨同时(认为西班牙的本质是狼贪鼠窃、狼子野心、狼心狗行,和德国、奥匈帝国是狼狈为奸,西班牙国王阿方索13世是狼眼鼠眉……诸如此类不含褒义的名词),又对地中海门户――直布罗陀――感到万分担忧,任谁也不能忽视直布罗陀对控制地中海的重要性,战争爆发后,同盟国虽然想占领直布罗陀,扼制住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喉咙,可海军不占优势,陆地又隔着西班牙,同盟国只能望直布罗陀兴叹了。现在西班牙加入了同盟国,同盟国自然可以出动他们所占优势的陆军,从陆地进攻直布罗陀要塞,就直布罗陀那里英国守军而言,想要抵挡住从西班牙过来的同盟国,希望极为渺茫,或许最好的做法,就是将直布罗陀守军撤退到海峡对面的里夫地区,在海军帮助下,隔着海峡与同盟国对峙。可狭小的海峡是否能抵挡住同盟国军队跨海作战,这可很难说。

对英国人来说,守直布罗陀,结果可能是直布罗陀守军全军覆没,战争爆发后,英国还没取得什么象样胜利,再加上一个直布罗陀惨败,相信国民士气会下降到最低点。可要是不经一战,就舍弃直布罗陀,这又是对英国具有优良传统的军队荣誉的玷污,何况就是从直布罗陀撤退,那也是需要时间的,而英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英国人当然不会让守还是撤这样问题所难倒,自从占领里夫地区后,虽然对西班牙参加同盟国,英国大不以为然,可他们还是做了一些准备的。历史上同样的场面并非没有出现过,十九世纪初,法国拿破仑就曾经占领了西班牙,而英国的回应是打了场半岛战争,最终将法军从半岛赶了出去。这次英国人又要重温旧梦了。

西班牙加入同盟国第二天,在葡萄牙的英军就对葡、西边界的西班牙哨所进行了攻击,用战争来表明自己钢铁般的立场。很快,边境上小规模冲突在一天后,发展成大规模的战斗,一个星期后,葡、西边界的战斗已经扩大为战役了,不光西班牙和英军、葡军作战,连支援西班牙的德军也参与进来。双方在边界线上大打出手――反正战争不是在英国本土打的,葡萄牙丢失多少土地,死了多少百姓,英国人是不会关心的,万一运气不错,打败了同盟国,占领了西班牙,那就是英国军队的荣耀了。不管是胜是败,最起码,葡萄牙这里打的热火朝天,直布罗陀那边的压力就会轻了不少,是增强防御,还是撤离直布罗陀,大可从长慢慢计议。

不过和西班牙战事一开,英军在直布罗陀要塞,陆军没增加多少,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驻在马耳他的“不倦”号战列巡洋舰与“爱丁堡公爵”、“勇士”号装甲巡洋舰马上增援过来,与法国战败后,就到了直布罗陀的“柏勒罗丰”号战列舰会合。

至于法国投降后,从海峡舰队抽调到塞浦路斯的第七战列舰分舰队,英国人借口由于德国在开战后逃窜到君士坦丁堡的“戈本”号战舰,在土耳其投降后,又逃到特里布松,现在爱琴海同盟国已经没有象样的海军力量,用不着将第七战列舰分舰队奢侈地部署在塞浦路斯,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在这里的存在,已经足够了,为此,英军将第七战列舰分舰队调到了直布罗陀对面的里夫地区,和在直布罗陀的军舰成犄角之势,扼制住地中海门户。有了优势海洋力量,不管是打是撤,英国人心里就感觉稳妥多了。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