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收购的目标
“老板,这是我收集到的资料!”
轩尼诗道,香港人报社主编办公室,沈铭俊非常小心地将几份卷宗放到了张力的办公桌上。他是从原本的港岛报社借调过来的“新人”,从事报纸编辑也已经有将近四年的时间,在香港人报社里面也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不过,面对张力,像他这样脑袋上印着“港岛”标记的人一向都很小心。
“都有哪些公司的?”张力正在批阅文件,头也没抬地问道。
“按您的吩咐,主要是恒生银行、和记洋行,还有黄埔船坞这三家。另外,我还收集了会怡和洋行下的置地公司,德丰洋行下属的万国企业有限公司,以及青州英坭的一些资料!”沈铭俊答道。
“这么多?”张力抬起了头来,明显有点儿小惊讶,不过终究还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摆了摆手:“……辛苦你了,先出去吧!”
“是,老板!”
“这些人!”
沈铭俊退出办公室,又轻手轻脚地把门儿关紧之后,张力突然又叹了口气。他对那些港岛报社的人实在是无话可说。也不知道李达伦是怎么调教的,居然一个个那么懂得上下尊卑,上级说话的时候,下级就像根柱子一样杵在那里,对下属说话的时候,又一个个傲得没边儿。典型的卑上而傲下,让人看着头疼。有时候他就想,如果换上日本的军装,沈铭俊这些人简直就是标准的鬼子兵!可是,对于这种表现,他虽然不满,报社的另外一些人却欣喜非常,就连一向最喜欢给他挑刺儿的胡家义,居然也认为从港岛换人过来是他最英明的决定之一,还说早就对那些散漫的原香港人报社成员不满了,并由此几乎全面复制了港岛那边儿的报社守则,要求成员们集体遵守。
可在张力看来,开公司,内部虽然要有上下之分,但这种上下却不应该是这种僵硬的样子。可是,现在这个时候他却没有时间去整治这些,而且,报社现在也并不大,说白了也就几十号人,相互之间熟的熟、亲的亲,如果不严厉点儿,工作效率确实难以提上来。
“也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张力又摇了摇头,拿起了沈铭俊送过来的那份儿卷宗。他等这份儿资料,其实已经等了很久了。几乎是从那一回跟胡家义在中环转了一圈儿之后就开始想了。可惜,那时候的他还没有什么资格打恒生银行的主意,可现在虽然才过了几个月,形势却已经不一样了,虽然他依旧还远不够实力,但却觉得自己已经可以想一想。
恒生银行创建于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伟、盛春霖及何添创立,是一间以香港及中国大陆业务为重点的银行。在张力所知道时代,恒生银行不仅是香港最大的本地注册上市银行,还要负责计算出每天的香港股指。恒生指数,在几十年后,也是世界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几项指数之一。据说,2007年初的时候,恒生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150亿港币。不过,那时候的恒生银行,虽然庞大,但却已经不是现在这样独立的公司了,那时的它已经是汇丰集团的成员之一。
张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会使得恒生银行的主人也发生了变化。但几十年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的事情。所以他对这些并不是很在意。他在意的是,现在的恒生银行还没有强大的日后的地步。
“恒生银行原为恒升银号,最初设于上环永乐街70号一幢旧建筑物内,面积只有800平方呎。银号董事长由林炳炎出任,经理和副经理则分别为何善衡及梁植伟,全银号职员仅11人,规模较小。初期主要经营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的业务。……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大陆富户纷纷南下,急于把银元兑成港币。由于恒生已在中国大陆遍设业务网络,生意滔滔不绝。中国国民政府急需外汇以资军费,恒生借机独家代理政府的兑换业务,从中抽佣,获利甚丰。……1941年,香港沦陷,恒生被迫停业。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同资金及18位员工往澳门暂避。由于当时澳门已有由区荣谔创办了同名的恒生银号,他们遂改名‘永华银号’继续经营。1945年,香港光复后返港,并把恒生银号搬往新址中环皇后大道中181号自置物业重新开业,新店规模较以前大。1946年,利国伟应邀加入,主理海外黄金买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中国大陆开始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恒生失去了与中国大陆的联系,现已开始业务转型。目前,恒生已将服务对象定为普通大众和中小企业,根据行内推测,其银行资本应有六百万到八百万港币左右!”
“八百万!”
往几十年后换算一下,那就是差不多八个亿,说不定更多!相对于一家银行而言,这笔钱不算少,但比起那些巨头是差得远了。可张力琢磨着,还是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八百万不能算多,可这笔钱相对于他而言,还是太过巨大。就算是他的计划能够成功,估计也就是在朝鲜战争期间赚个三五百万,可三年的时间,恒生的业务就不会发展了?
“还以为差不多了呢,没想到还是太好高骜远了呀!”
中国人赚钱的本事果然不是盖的。张力又翻了翻资料,一阵郁闷。十几年前恒生初创,那个何善衡投资最少,才不过入股1000元,其余各人加起来的也不过十万左右;开业首年,整个银行净盈利也才一万零点儿……这十几年过去了,资产居然就翻了七八十倍!这还是因为中间有过很长的一段战争,日本还占领过香港,要是没有这些战事,这些人还不翻了天去?
“那个老家伙是谁来?”张力突然想起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某个老外,在一家基金当了二十年老大,让资产翻了二十九倍就闹到全世界做广告,可跟恒性这些人比,他又算老几?“还敢牛?有本事你跟这些人比比?”
“可是,恒生这么大好的局面怎么到最后就被汇丰给兼并了呢?”张力又有些不解地看着恒生的资料,一阵无奈。不过,很快他就把这股郁闷抛到了一边,转而拿起了另外一份卷宗。
置地公司、万国企业有限公司、青坭公司……一个个看下去,张力只是摇头。这几家公司其实除去置地这个怡和洋行的宝贝之外,其他实力都不是很强。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不缺钱,而且身后还有大洋行的支持。
“和记!”
前面的都不合适,张力又瞄向了最后两份儿卷宗。和记洋行,黄埔船坞!
和记黄埔,后世稍微关注点儿经济的中国人恐怕就没有不知道的。香港头号大富翁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名声赫赫。而李嘉诚也正是由吞并了和记黄埔,垫定了他在华人商界的大佬地位。
不过,张力也知道,这时候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和记黄埔,现在的和记和黄埔其实是分开的,分属两家不同的公司。黄埔船坞先不说它,根据资料,现在就已经是香港造船和修船业的巨擘,地位几乎不可撼动。可是,黄埔虽然厉害,和记却不同了。张力发现,和记洋行现在竟然只是香港那么多洋行里面排三四流的货色,说的不堪点儿,比许多华资企业都不如。这对一家创办了将近百年的老牌洋行来说,简直就是不可原谅。这还不算,因为新中国的成立,和记洋行原本着重的跟中国大陆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不得不撤资回香港,目前,整个公司只能说是还能维持。
“还能维持!嘿嘿……这小沈同志很会说话嘛。还能维持……”
张力又仔细了一遍和记洋行的资料。而越读得仔细,他就越觉得这家洋行简直就像是脱光了衣服的少女一样,甚至还在猜想,如果不是还有个“英资洋行”的名头保护着,估计早就有人惦记这个和记了。虽然,和记从大陆撤回香港之后就被另一大型洋行会德丰收购了50%股权,两家关系密切,不仅会德丰持有和记洋行大量股权,和记洋行同样也持有会德丰若干股权,两公司的董事亦互任对方董事,可是,正因为有一个赚钱的洋行,另一家不赚钱的恐怕就没几个人愿意太过注意了。
“看来,在这个‘和记’的脑袋上,老子还能有机会表演一下如何打倒帝国主义。嘿嘿……”
张力笑了起来。……吞并香港洋行,虽然只是一家小洋行,想必也会惊动不少人吧。只是可惜,和记黄埔的辉煌恐怕是没有机会显示了,而这也有些抢人财路的嫌疑。不过,美味当前,他也顾不得太多了。
计划一定要周密,张力开始提示自己。但是,怎么才能算调密?他虽然对这几十年来的经济局势有那么一点儿先见之明,但具体的商业运作却依旧是外行。而且,相比起和记洋行,会德丰对现在的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顶级的巨无霸,虽然他并不认为会德丰的那些董事们会太过在意和记的丢失,也知道自己的计划如果能够成功,就应该拥有收购和记的能力。可是,具体的行动显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支持的过来的。在此之前,他必须赶紧网罗一批人才,要不然,到时候就算有机会,恐怕也要失去。毕竟,和记在未来也有过一跃而起的记录,如果他错失时机,让对方有了奋进的机会,就是想收购恐怕也难了。
“叮呤呤……”
“喂,哪位?”张力正在想着去找一位合适的经理人,电话铃的响声让他从沉思中惊醒了过来。
“阿力?”对面是一个女声。
“您是哪位?”这声音有点儿耳熟,可张力一时却没能想起来到底是谁。
“我是柳玉娴!”对面答道。
“柳玉娴?……娴姐?”张力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娴姐的大名。
“就是我。阿力,你赶紧过来夜总会一趟,我这里有急事!”娴姐的语气似乎有些焦急。
“急事?什么急事?”张力看了一眼眼前的资料,有些犹豫:“娴姐,我现在也很忙,要不,我明天抽个空过去找你?”
“不行!”娴姐很干脆地拒绝道:“阿超也在这边,他从警署听到了消息,对你很不利,赶紧过来!”
“对我不利?”